作者:
nypgand1 (祈附‧征前御祭)
2015-01-11 21:37:23ReckonBox 影音好讀版:
(內有兩部影片)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5/01/11/gsw-weave/
當新強權遇上老戰術:勇士「浪花穿梭」
11 JAN , 2015
浪花,好似織布穿梭,一漲一退,一漲一退。
虛虛實實之間,暗潮洶湧,殊不知大浪即將來襲!
開季至今,勇士仍以 29 勝 5 敗 獨占鰲頭,而且不只是戰績好,可怕的是勇士各項團隊
數據,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在聯盟的頂尖。
圖:勇士可怕的團隊數據,超多項在聯盟中都是前三名
http://i.imgur.com/C2kQPZX.jpg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 Steve Kerr 為勇士帶來的復古新戰術「穿梭 (weave)」。
“weave” 是編織的意思,在這邊也就等同於中文裡的「梭」,都是取用織布機的意象形
容「來來回回」的樣子。
顧名思義, 在六零年代流行的 weave offense,設計上用了許多「運球遞手傳球 (DHO,
dribble-handoff)」,讓球員不停地來回跑動、彼此交球。
可以想像 Steve Kerr 利用這樣的戰術,是為了達到類似 Gregg Popovich 時常強調的
movement 或是 flow,也就是球的流動。
浪花穿梭 (weave)
圖:發動落位 1-4 high
http://i.imgur.com/WVBqR9w.jpg
啟動落位,俗稱 1-4 high,由 Stephen Curry 在弧頂持球,其他四名球員於右翼、罰球
區、左翼排成一線。
依序是 Harrison Barnes、Andrew Bogut、Draymond Green、Klay Thompson。
圖:Green 接應,Curry 滑底角
http://i.imgur.com/snws5Gq.jpg
戰術開啟,偏左側的 Green 浮上,接應 Curry 的傳球。
Curry 傳球後空手切繞往籃下,再滑至左側三分線外底角。
圖:Green-Barnes 第一波 DHO
http://i.imgur.com/g4W1J6H.jpg
Green 在偏左側接獲傳球,馬上運球往右翼,與迎上前的 Barnes 執行第一次遞手傳球
(handoff)。
維持半場進攻的強弱邊空間平衡,Green 送球後繼續往右翼填補,滑到底角拉開空間。
圖:Barnes-Thompson 第二波 DHO
http://i.imgur.com/cKirhDU.jpg
Barnes 一拿球同樣也無須遲疑,繼續往左翼推進,與迎上前的 Thompson 執行第二次遞
手傳球 (handoff)。
正當弧頂玩著一模一樣、左右相反的路數,虛虛實實之間,Bogut 已經偷偷摸摸地移位,
往偏右側的弧頂溜去。
圖:Thompson-Bogut 弧頂擋拆
http://i.imgur.com/0zd0642.jpg
Barnes 給球後同樣順勢向左翼填補空位,Bogut 上弧頂為 Thompson 設立掩護。
由 Thompson 的 pick & roll 主導攻勢,可切可拔,可歌可泣。
影片剪輯
利用左右來回穿梭的「運球遞手傳球 (DHO, dribble-handoff)」,逼迫對手在短時間內
連續做出防守判斷,虛實之間最後再搭配 Bogut 的掩護製造機會。
1-4 high 的發動落位、遞手完的空間填補、Bogut 最後弧頂掩護的設定,也都讓
Thompson 切入的空間大開,這也是此戰術的漂亮之處。
影片剪輯:勇士「穿梭 (weave)」戰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WKBSko5uM
防守過招,你假動我不動
不過開季已經兩個多月,歷經三十幾場比賽,NBA 各隊的分析師也不是幹假的,像是下面
這球。
戴上耳機、雙眼緊盯,你會發現勇士才剛在後場發球,雷霆的板凳席就有教練站起來大喊
:「Hey, that’s weave! That’s weave」
提示球員是「穿梭 (weave)」戰術,然後雷霆在弧頂防守兩次「運球遞手傳球 (DHO,
dribble-handoff)」 的策略馬上變成「換防 (switch)」,成功守下。
影片剪輯:雷霆拿出「換防 (switch)」來對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nE90KGU90
NBA 專業的分析團隊所交出來的攻防設計和拆解過招,就是這麼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