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vea (lovea)
2015-09-11 18:27:35歐錦賽/德佬國家隊最終戰 37歲沒有遺憾
http://udn.com/news/story/7002/1180599
朱子 2015-09-11 13:32:02
2015年歐洲籃球錦標賽16強出爐,德國在柏林舉行的B組預賽一分不敵西班牙無緣16強複
賽。37歲的德國戰車「德佬」諾維茨基在主場球迷面前打完最後一場國家隊比賽,球迷的
熱情讓他哭了,球迷也哭了。
打到37歲,這是國際籃球趨勢和文化,33-37歲的老球員,往往更有穩定軍心和台柱領袖
作風,那種功能和作用愈來愈明顯,日本、南韓、菲律賓、美國、德國,甚至法國、西班
牙都是如此。
德佬希望率領德國隊打下歐錦賽冠軍,可惜力有未逮,他在推特上感謝球迷支持,「謝謝
你們過去一個禮拜來的支持,這是最棒的告別場面,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刻。」
輸球,也是國家英雄,不是只有贏球或奪牌,這就是運動可貴之處,也是代表國家隊無可
取代的意義。我們要學習,更要真正懂得這裡頭的精神。
德佬原本計畫在2011年歐錦賽結束後從國家隊除役,那年他33歲,但2015年歐錦賽B組分
組預賽在德國柏林舉行,打動了諾維茨基。德佬說,「我從來沒有在自己國家的球場打歐
錦賽或世界盃,這對德國籃球意義很不一樣。」
看著德佬哭了,球迷哭了,媒體也用一種無比感性的報導方式,紀錄這歷史一刻,比賽勝
負輸贏似乎不再那麼重要,為國家奮戰和努力的過程與信念,贏過勝利,蓋過獎牌。
德佬的信念和對籃球的執著,一如我們現在看到中華男籃33歲林志傑、32歲田壘、31歲陳
世念和幾個年逾30的老將,他們仍以入選國家隊為榮,也願意在生涯末期,奉獻自己的青
春和熱血。
不管在國家隊扮演何種角色,他們都在為國家隊付出、灑熱血、投入最大努力,他們積極
凝聚為一個整體,力拚贏球,不計代價。
跟德佬一樣,雖然德國輸球、無緣16強,失去前進目標,但德佬的精神留在國家隊,德佬
的努力和紀錄永遠無法抹去,德佬用籃球和國家隊生涯紀錄運動和籃球最寶貴的生命,為
籃球和國家隊使命感,那分付出「無價」。
在台灣只有贏球才是「國球」,這是運動文化薄弱,體育文化不足的象徵,媒體在誤導大
眾,政策迷失在獎牌和台灣之光,選手和教練被獎牌功利淹沒,這是2015台灣體育要學會
的運動核心課程。
代表國家不談薪水出場費,不談現實分配收入,更不會談商業利益,德佬和球迷都懂得其
中的道理。
看完德佬在國家隊最終戰,那分難忘記憶和裡頭的淚水,對國家隊的體認和運動精神的詮
釋,讓人無比暢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