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1963
作者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AndOthers/
對於Daniel Okrent來說,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沒有蘋果或閃電打到頭上,儘管迪克
生棒球字典(Dickson Baseball Dictionary)說那天是11月17日,但其實Okrent自己也
不太確定,他只知道那是1979年夏季的某一天。那時候他在《德州月刊》擔任顧問,所以
總會固定搭乘班機來往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和德州奧斯丁之間。
那時候世界大賽剛結束,巴爾的摩金鶯隊在第七戰輸給了匹茲堡海盜隊,來自密西根,是
底特律老虎隊死忠球迷的Okrent開始感覺無聊,於是在某次他搭飛機時,他想起了自己在
念密西根大學時Robert Sklar教授發明的一個遊戲,Sklar和其他幾位同是棒球迷的教授
總會聚在一起選秀,然後猜測誰選到的球員會在大聯盟裡的某些數據項目中得到冠軍。
「如果你的傢伙贏過其他人打出最多全壘打,你就贏得全壘打這個項目。有些人也許會贏
得打擊率。所以我心裡出現了一個想法:這種依據真實棒球員在球季中的表現,成為朋友
間的打賭遊戲。」Okrent說。
在這樣的基礎下,Okrent拿起筆在紙上簡單地寫下幾個規則。當他在奧斯丁降落後,他把
這些規則打在一張紙上。隔天午餐時,Okrent向德州月刊的幾位同仁描述了他的想法,但
沒有得到太多回應。
幾個禮拜之後,當Okrent為了參加費城人隊球迷聚會來到紐約一家法國餐廳時,他再度對
同伴提起這個想法,這次有許多人被勾起興趣了。他們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而Okrent則
打電話給Sklar教授,並且很快地湊齊了十個人。
於是在1980年冬天的某個禮拜日,這群人再度聚集在紐約第三大道上的一家漢堡店,那便
是「Rotisserie棒球聯盟」的開始。
「Rotisserie」來自當初那家位在東52街上頭的法國餐廳的名字「Manhattan's La
Rotisserie Francaise」,但有趣的是Okrent和同伴再也沒有回去過那家餐廳。他說:「
那地方對我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們再也沒有回去。那一點延續性的意義也沒有。」
一開始,每個玩家擁有250元預算,可以選擇22位球員,而22這個數字也沒有經過什麼精
確計算,純粹只是因為那是個看起來不錯的偶數。總共有11個玩家和10支球隊(其中一隊
由兩人共同擁有),所以總金額是2,500元,贏家可以拿走一半,還要接受一種名叫「
Yoo-Hoo」的巧克力飲料(紐約洋基隊傳奇Yogi Berra曾為它代言)灌頂,而第二、三、
四名可以分享另一半的金額。
Daniel Okrent是個頗富才氣的人,他寫過七本書,主題從洛克斐勒中心大樓(普立茲歷
史講決選)、二〇和三〇年代的禁酒令到棒球不等,也寫過幾本劇本,他曾經當過《君子
雜誌》和《時代雜誌》的編輯,更成為紐約時報的首位公共編輯(public editor),有
人形容他是「雞尾酒派對中你會遇到最有趣的人」,
也因為如此,當他發明這個遊戲時,他找來的同伴多有出版業相關背景,在這樣的托波助
瀾下,這遊戲開始在棒球迷間流傳。1981年冬天,Okrent更在《運動內幕》雜誌(
Inside Sports)上寫了篇文章介紹這種遊戲,讓更多棒球迷知道。
「當他們已經沒有什麼題材好寫時,他們說:『嘿,我來寫寫我的Rotisserie球隊。』」
Okrent說:「那是第一波流行。」
1983年班騰出版集團(Bantam Books)找上他們,並且在隔年出版了第一本夢幻總教頭遊
戲官方指南,而其中一位玩家的第一手經驗則在當年5月登上《運動畫刊》。
而另外一項為這項遊戲的流傳推了一把的發明,就是網際網路。
「接下來的一大前進就是網路的降臨。那才是真正讓它廣為流傳,深植在文化中的原因。
要玩這遊戲變得如此容易,數據就在那裡,你可以很密切地追蹤你的球隊,還有人為此設
立網站。」Okrent說。
Daniel Okrent在1996年之後,就再也沒有參加「Rotisserie棒球聯盟」。有趣的是,儘
管身為發明人,但Okrent從來沒有得到冠軍(但是有得過兩次亞軍),他甚至沒有從中賺
到很多錢,他估計自己從中賺到大概不超過15,000元。
Okrent和其他人也曾經把「Rotisserie League Baseball」註冊為商標,但最後卻徒勞無
功,因為有些人很快想到另外一個名字—「fantasy」。
這便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夢幻總教頭」(Fantasy Sports)的由來,Okrent則在2000年
成為首批入選夢幻總教頭名人堂的名人。
Okrent曾說,「Rotisserie棒球聯盟」為真正的棒球帶來的正面貢獻,就是當你開始完之
後,「你會知道某支你從來不在乎的球隊裡的第23人—某個釀酒人隊的替補內野手,他也
有張臉孔,有自己的個性,總是固定地作著某件事讓你可以追蹤。」
「世界上有兩種球迷。」Okrent說:「有一種是專一的球迷,那種只會替大都會隊加油,
還有一種可以看到更大的圖像,他們真的熱愛球賽本身。我愛看棒球,任何球賽,少棒比
賽也好,我不在乎誰贏球。我認為Rotisserie加強了這種熱愛。我們追蹤個別球員。我們
會看其他球隊。」
「那對於大聯盟棒球的行銷來說,的確有意義,因為夢幻總教頭比真實更有吸引力,它可
以讓你更進一步地欣賞球員。」Okrent說。
三十多年後,類似的話也從另外一個人口中說出,而他甚至不是個美國人。
「人們總是對我們說超級盃。」Nigel Eccles說:「我們心裡想的是:『超級盃是個人們
不需要夢幻總教頭遊戲的活動,因為它自己本身就很吸引人。』需要這遊戲的運動,是那
種沒人在乎,特別是籃球或棒球,因為它有一個漫長的球季。那些才是需要夢幻總教頭的
運動,來創造關注,那才是我們的謀生之道。」
Nigel Eccles是夢幻總教頭網站FanDuel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出生在北愛爾蘭,家族世
代經營乳牛養殖業,但是Eccles卻對數學比較有興趣,他在聖安德魯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主修數學,還是學校蘇格蘭曲棍球隊(shinty)的隊長。
大學畢業後,他曾經加入線上下注網站,也曾在麥肯錫擔任顧問又離開,2006年他和老婆
創立了預測選舉和新聞的網站Hubdub,當他們結束計畫之後,把眼光放到了美國的運動,
創立了FanDuel,儘管他們在曼哈頓有辦公室,但主辦公室在愛丁堡。
Eccles是個無止盡的工作狂,就像他熱愛長跑一樣,他總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說他們公司
的任務就是「改變我們在美國觀看運動的方式。」
「所有運動聯盟都關心如何吸引更年輕的消費者,當他們看到我們時,他們看到了某種可
以改變實況運動的體驗。」Eccles說:「那不再和季後賽或超級盃相關。我們驅使人們日
復一日地追蹤季賽。我們為那些球迷興趣最低的比賽帶來注意力。」
今年六月的《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這樣寫著:「FanDuel是打了類固醇的夢幻
總教頭:更大、更壯、更快。這間紐約起家的新創公司捨棄受到數以百萬計愛好者熟知,
耗時一個球季的模式,改以獲利更高的每日和每週競賽—一種正適合千禧年世代帶有注意
力缺失症的感情。」
當FanDuel在2009年成立時,夢幻總教頭公會(Fantasy Sports Trade Association)估
計全美的玩家大約有2,800萬人,而到了今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玩家已經超過五千萬人
(佔總人口的兩成),並且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前成人片明星、曾經拍了五百多支影片的Lisa Ann,搖身一變在電台中主持起夢幻總教頭
節目,而NFL紐約噴射機隊的Wayne Chrebet則在退休後成了夢幻總教頭的頂尖玩家(主攻
棒球),甚至受邀前往拉斯維加斯參加一百萬獎金的大賽。
而三位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的學生在今年一月則不惜輟學,在紐約市的一間公寓臥室創辦
了自己的夢幻總教頭網站「Draftpot」,當他們把網站雛型放上社群媒體接受測試後,在
15分鐘內就有人找上門詢問要如何投資。幾個月之後,他們就募到了220萬元,並且吸引
到超過七千位玩家。
玩家透過網站,只要支付25分到1,000元不等的入場費,就可以參加有上萬玩家的聯盟,
也可以一對一單挑,遊戲時間不再和球季長短相等,你可以參加每週,甚至每天舉行的比
賽。
在這個市場,FanDuel享有超過八成的市佔率(排名第二的DraftKngs則有約一成多的市佔
率),這讓他們在去年賺進6.22億元的入場費,也送出超過5.64億元的現金獎。FanDuel
估計今年將送出超過10億元的現金,但是也會帶來約1億元的收益,他們的財務長Matt
King說:「我們的付費玩家每天都在增加。現在我們每天會新增2萬到3萬玩家。」
光是在NFL開打的第一週,FanDuel和DraftKings就賺進6,000萬元的入場費,相較之下,
拉斯維加斯的運動賭博規模只有3,000萬元。根據研究,今年所有夢幻總教頭網站的入場
費收入大約是26億元,而一年之前大約是9.71億元。
根據估計,FanDuel和DraftKings兩家公司的市值都已經超過10億元,而他們背後的投資
者也都大名鼎鼎,FanDuel得到約3.63億元的投資,分別來自康卡斯特(Comcast)、透納
(Turner)、時代華納(Time Warner)和Google,而DraftKings得到的投資大約是4.26
億元,除了福斯運動網(Fox Sports),或許不意外地還包括了職業運動聯盟:MLB、MLS
和NHL。
除了股權投資,FanDuel和16支NFL球隊簽有廣告合約,DraftKings則和12支NFL球隊簽有
贊助合約。不久之前,FanDuel和NBA簽下了四年合約,讓它們得以透過ABC、ESPN和TNT介
紹一日夢幻總教練競賽,NBA並藉此獲得FanDuel的股權。NFL球員工會則是和DraftKings
簽下合約,讓NFL球員可以出現在促銷活動中。
儘管職業球隊不能投資這類遊戲,但達拉斯牛仔隊的老闆Jerry Jones和新英格蘭愛國者
隊的老闆Robert Kraft都以個人名義投資了DraftKings。
「從我的角度,任何合乎規定的事情,可以創造更多球迷的興趣和參與,我都贊成。」
Jones說。
根據統計,夢幻總教頭的玩家花在NFL比賽的金額會比平均高出四成,而他們一個禮拜花
在美式足球和相關媒體新聞的時間是24小時,比一般人多出7小時。
「當夢幻美式足球的球季在一月結束時,我們的玩家可以改玩NBA。在有FanDuel之前,玩
家們一個禮拜看四場籃球比賽,在有FanDuel之後,他們看七場。他們花在看比賽的時間
也更長了。」Eccles說。
對Saahil Sud來說,花很長時間盯著大大小小螢幕是必要的。Sud的帳號是「maxdalury」
(這名字來自Sud的高中同學和打架夥伴Max Dalury)。Sud曾在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研究數學和經濟學,畢業後他進入數位行銷公司擔任數據科學家,但是最後辭
職成為專業的夢幻總教頭玩家。
Sud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場所,位在波士頓一棟24樓公寓的頂樓,窗外可以看到令人屏息的
波士頓鬧區景象,原來的房客是塞爾蒂克的先發控衛Rajon Rondo。
Sud的房間裡則裝有三台電腦螢幕和兩台平面電視,他每天要花上8到15小時工作(如果你
把看比賽也算進工作時數的話),他觀察的數據包括比數、氣象、分析網站和自己的直覺
,除了公開可得的資訊,他也會自己編寫其他人無法取得的軟體。Sud說,自己在棒球季
時,每個晚上要安排大約200支球隊的陣容,而美式足球季時更是擁有超過1,000支球隊。
「人們說像我這樣的傢伙讓夢幻總教頭墮落。」Sud說:「我確定當演算法交易(
algorithmic trading)出來的時候,人們也這樣說股票市場。我可以了解他們的想法,
但是只要任何可以賺錢的機會,人們就會找到最快速最聰明的方法,不管那是什麼方法。
」
一旦排定好陣容,Sud觀看比賽時只帶著一種廣泛的喜愛。他說:「如果某位在你大約一
半陣容中的球員打得不錯,那就註定是種好的組合。你沒辦法每一球、每一球都關心。當
你把這當成職業時,那會讓你發瘋的。」
穿著領口充滿皺摺的襯衫和一雙破舊的網球鞋,5呎9吋高的Sud也許看起來並不特別引人
注意,但是身為夢幻總教頭遊戲中最頂尖的玩家,Sud宣稱自己每天投入14萬元在裡頭,
平均報酬是8%,而虧錢的機率大約是三成。到此時為止,他宣稱自己已經賺了200萬元,
並且預計今年會賺進500萬元。
如果套用夢幻總教頭遊戲的術語,Sud就是「鯊魚」,他們是這遊戲裡最大的贏家。根據
運動商業月刊調查,在今年MLB的上半球季,91%的遊戲獲利由1.3%的玩家得到,前11名的
玩家平均花費200萬元的入場費,但是淨賺13.5萬元。
另一方面,在同一時期中5%的玩家損失了36%的入場費,這些玩家是夢幻總教頭的重要參
與者,某些深度投入的玩家平均會花費3,600元在入場費,但是平均會損失1,100元,那是
負31%的投資報酬率。
大者恆大,始終是夢幻總教頭遊戲的缺點,根據某份對超過1,400位玩家的統計顯示,大
約七成的玩家是賠錢的,另外一方面,根據彭博社委託調查發現,排名前100名的玩家每
天擁有330支勝出的隊伍,而最頂尖的10名玩家合計每天平均可以取得873勝,而剩下約兩
萬名玩家每天只有13勝。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大網站無不絞盡腦汁,比如說為初學者規劃出專區,讓他們可以不
用遇到「鯊魚」,或者自行設計軟體控制陣容要得到允許,而某些讓玩家可以找到較弱對
手的線上工具則被禁止。
「他們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如果你花了10塊錢,結果馬上輸光光,你就再也不會回來玩
了。」Sud說:「在DraftKings,人們可以封鎖我參加一對一比賽。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這
有些道理。我想要在這環境的界限中盡其可能地賺錢。我想那是某種界限,我知道如果我
跨過去,就長期來說不是好事。」
但夢幻總教頭網站要面對的問題,不只來自這些玩家。
9月27日下午,DraftKings的內容經理Ethan Haskell不小心在網路上貼出玩家擁有率的數
據,那時當天一些NFL比賽都還沒開打。這對玩家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因為當大多
數玩家都擁有同一位球員時,要勝出的機率就相對較小,只有找出那些受到大多數玩家低
估的球員,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Haskell很快道歉,並且說明雖然他擁有這些資料,但是DraftKings禁止員工參與遊戲。
然而,就像FanDuel一樣,DraftKings並沒有禁止員工參加其他網站的遊戲,紐約時報發
現,就在那個禮拜Haskell在FanDuel網站的比賽中付了25元入場費,結果在22,989位玩家
中排名第2名,捧走了35萬元的獎金。
在這樣新興的產業,公司職員同時也是玩家的情況其實相當普遍,DraftKings的分析經理
Andre Bessette在FanDuel的比賽中排名第40,並且贏得5萬元獎金,FanDuel中為球員訂
價的Matthew Boccio在DraftKings的比賽中排名頂尖,也贏得5萬元獎金。根據ESPN的報
導,FanDuel統計約有0.3%的獎金—大約是600萬元—最後是頒給DraftKings的員工
儘管DraftKings和FanDuel都迅速地頒布禁令,禁止旗下員工參與任何夢幻總教頭網站的
比賽,但是這樣的新聞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慮。
紐約州的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和聯邦檢察官(federal prosecutors)宣布要
對DraftKings和FanDuel的員工展開調查,麻州的總檢察長打算要這兩家公司增加更多保
護消費者的措施,加州的州議會議員則打算針對這產業召開公聽會。
儘管經過調查證明,Haskell並沒有透過內部資料得利,但是這產業巨大的規模和受到低
度管制的現狀,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而他們在媒體上的強力放送,則讓自己處在聚光焦
點之下。(FanDuel是今年秋季的第一大廣告買主,它和DraftKings在NFL新球季開幕那一
週,灑下超過2,700萬元在電視廣告上,買了大約8,000個電視廣告時段。)
「引爆點大約是幾個星期以前,當他們開始花上百萬元的錢在廣告上時。」來自紐澤西州
的眾議員Frank Pallone說。
Pallone眾議員在聲明上寫到:「任何在這個周末看了比賽的人,都會感覺被夢幻總教頭
網站的廣告所淹沒,而這只是NFL球季的第一週。這些網站非常受歡迎,也許是球迷經驗
中最核心的一環,而職業運動聯盟看到巨大的收益。儘管這些網站已經變得如此主流,但
是管理這些活動的法律架構依然很模糊,需要被檢驗。」
而這故事或許要追溯到23年前。
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職業和業餘運動保護法」(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Sports Protection Act of 1992),不但確認了運動賭博在美國的不合法地位,而且禁
止各州授權或贊助運動賭博的權力(除了四個州例外—奧勒岡、德拉瓦、蒙大拿和拉斯維
加斯所在的內華達)。2006年,國會又進而通過了「非法網路賭博規制法」(Unlawful
Internet Gambling Enforcement Act),試圖杜絕網路賭博及其金流,而其中受到最大
影響的,就是線上撲克。
然而,依據「非法網路賭博規制法」,夢幻總教頭網站卻似乎得到豁免,只要他們反映的
是參與者的技巧和知識,而不是運氣、機率或隨機性,並且所獲得的現金數額和參與遊戲
所必要支付的費用沒有連結性。
但這未必就代表夢幻總教頭網站是合法的,因為FanDuel和其他夢幻總教頭網站是在2009
年成立,而DraftKings更是在2012年才成立,這表示2006年國會通過「非法網路賭博規制
法」時,或許根本沒有想過這種遊戲。
在此同時,某些州依然對於夢幻總教頭網站採取比較嚴格的態度,例如亞利桑納、愛荷華
、路易斯安納、蒙大拿和華盛頓州,德拉瓦和田納西州雖然管制較少,但卻較嚴格。
對於某些人來說,夢幻總教頭絕對是個需要技巧的比賽。夢幻總教頭公會主席Peter
Schoenke說:「這些是需要技巧的遊戲,讓運動迷可以基於運動知識和策略互相對抗,那
和透過個別球員的表現或特定比賽結果打賭,有根本上的不同。」
「賭賽馬時,你是從八匹馬中選一匹。」FanDuel的另外一位創辦人Tom Griffiths說:「
在我們這兒,你是在五百個球員裡頭選九個。我們找了一所大學計算有多少可能性,結果
有超過一兆。我們看到頂尖玩家總是獲勝,不是因為他們參與了很多場比賽,而是因為他
們有比較高的分數。這種選擇就是技巧。」
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它和線上賭博之間的差別或許沒有那麼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Timothy Fong教授說:「像是『巡迴賽』、『頭獎』這些詞彙,都讓人感覺非常像撲克牌
大賽。同樣的,你可以持續尋找比賽機會,耗費無數小時在比賽策略。有趣的是,我們知
道過去玩線上撲克的人,現在也會玩夢幻總教頭。那也許會讓人非常上癮。」
「他們之所以沒稱呼它是賭博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法律規定如果它被稱作賭博,那他們
就沒戲唱了。」Fong說:「因為它就是賭博。」
而這些網站與曾經風行的線上撲克間,總有著些許隱晦的連結,FanDuel的創辦人兼執行
長Nigel Eccles待過線上賭博網站,某些DraftKings的高階主管也來自線上撲克網站,或
者至少是職業撲克玩家,線上撲克網站的營運者開始投資夢幻總教頭,而根據統計,幾乎
一半的夢幻總教頭玩家說,他們過去曾經玩過線上撲克。
DraftKings和世界撲克系列賽(World Series of Poker )甚至有著夥伴關係,如果你在
DraftKings贏得夠多的比賽,該網站就會提供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撲克巡迴賽決賽的席次
,價值一萬元。巧合的是,去年贏得這席次的Max Steinberg正是因為線上撲克網站被關
閉,而轉換到夢幻總教頭遊戲來的。
在「內線交易疑雲」之後,DraftKings和FanDuel則是被內華達博彩管制局(Nevada
Gaming Control Board)認定相當於賭博,因此需要先得到執照許可後才能營運。
夢幻總教頭和線上賭博間的界線或許越來越模糊,但是主張要檢視這產業的,也未必就反
對運動賭博。
來自紐澤西州的Pallone眾議員就認為聯邦政府應該要讓運動賭博在全美50州合法化,他
甚至曾透過公投,打算推翻紐澤西州對於運動賭博的禁令。另一方面,NBA新任理事長
Nate Silver就公開主張採用英國的模式,讓運動賭博合法化並加以管制。
不管夢幻總教頭網站未來要面對什麼樣的管制,它和三十多年前Daniel Okrent發明的遊
戲已經有了天壤之別。當最近有人詢問Okrent這些問題時,他這樣回答:「當人們說:『
發明了這個,你有什麼感想時?』我說:『我感覺就好像是發明了原子彈的J. Robert
Oppenheimer一樣。』我真的這麼覺得,我是說,還滿糟糕的!」
「人們做出的區分……『那是一種需要技巧的遊戲。』唔,撲克牌是種需要技巧的遊戲。
在賭城玩21點是種需要技巧的遊戲。賭馬真的是一種需要技巧的遊戲,但是沒有人會假裝
說那不是賭博。」Okrent說。
「我很確定當國會豁免夢幻總教頭時,他們想的是10個傢伙坐在吧台邊下注。他們可沒想
到這個。」Okrent說。
可以確定的是,當三十多年前Okrent在天空中突發奇想時,他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