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艾迪NBA愈寫愈回去談起…

作者: PetitTeddy (勒戒)   2016-05-02 17:34:58
((這篇裡面有很多採訪林書豪、NBA的切身之談
覺得非常精彩,而且要好記者才願意分享
大家不妨看看))
從艾迪NBA愈寫愈回去談起…
http://tinyurl.com/je82tyk
通常我對於網友在專欄文章底下留言的批評指教,都是看過就帶過了,直到上篇專欄「湖
人、小牛與籃網:你們該哭了嗎!」有位網友Edmond Yuki在「圓球城市」臉書粉絲專頁
底下留言:「愈寫愈回去,真丟臉!」讓我自省了2天,覺得有些話想說,所以以下是反
省文,當然也有些NBA內幕可以加減看啦!
「我真的NBA愈寫愈回去了嗎?」思索2天下來,嗯,可能有些吧,說真的偶爾回去看以前
自己寫的文章,有時候都會納悶:「這是我寫的嗎?當時是什麼靈感可以寫這麼好!現在
應該寫不出來了吧!」但是最終我仍認為,與其說我愈寫愈回去了,應該說網友愈看NBA
愈前衛了!
在現在的網代時代與世代裡,網友對NBA的理解與想法,突飛猛進到認為那些所謂NBA專欄
作家也不過爾爾罷了,應該是比較貼切的解釋,在這個NBA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有太多資
訊可以消化,加上「高手在民間」無限創意所激發出來的話題,是人單勢孤NBA專欄作家
再怎麼多產都難有過去的說服力與影響力了。
這也是我自從大四開始成為NBA文字工作者,迄今20餘年未曾間斷過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如何在這樣NBA大鳴大放的時代裡創造自己的價值,同時還能保有當年出道的熱情,是最
嚴苛的考驗,還要經營「艾迪」這個人品牌與「圓球城市」這塊搖搖欲墜的招牌嗎?
幾年思考下來,其實並沒明確的答案,圓球也幾度審慎評估「關站」的可能性,但最終,
至少是目前都還認為,好歹在「論壇」這個區塊,還是有些老網友在理性討論,基於這麼
丁點的「NBA社會責任」,圓球即使文章更新、量產少之又少,還是讓它繼續存在吧。
我對「艾迪」的熱情也已大不如前了,這也和自己現在工作所面臨的型態轉變有很大的關
係,當工作都已經焦頭爛額了,何來多餘的熱情再擠壓剩餘的NBA文思來和網友分享呢?
即使還能壓榨出東西來,所寫出來的文章還有多少可看性呢?
當然,我不會拿此做為艾迪NBA愈寫愈回去的理由,只要文章公開上傳,就是要對自己的
可信度、專業度負責,即使這一切都是不用付費,更遑論稿費的文章,這仍是身為NBA文
字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吧!那麼既然還有這樣的職業堅持,為什麼不積極經營個人品
牌呢?
這是個好問題,但也是個困擾,對我若有些了解的網友,應該知道我是馬刺迷,馬刺最大
的特質就是「低調」,我想這也是我的個性吧,當然我也知道積極經營也不一定會紅,只
是更自認無法應付人紅但是非也會跟著多的困擾,所以保持低調還是我的初衷,因為我只
是想分享自己所見所聞而已,有迴響很不錯,有批評也沒關係,一切都在可以控制的範圍
裡就好。
但是如何保持「熱情」與「專業」仍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我會要求自己不但要盡可能吸
收NBA資訊外,還要善加利用自己是NBA文字工作者的「採訪」優勢,才能在茫茫NBA世界
裡,寫出一些和其他NBA專欄作家不一樣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有時候也微不足道就是了

所以我鼓勵自己,每季都要去美國採訪NBA,這樣的習慣應該10多年有了吧,所以我可以
拍胸脯保證,只要駐地是在台灣,而非駐美特派,所有寫NBA的,不管是球評、記者、作
家、部落客,我採訪過的NBA現場比賽場數絕對是No.1,這點自信我有。
不信可以去問台灣最專業NBA轉播單位緯來體育台的主播張立群與球評李亦伸,他們採訪
過的NBA現場比賽場數是不是真的比我少?當然以我和他們的交情,即使他們比我多,也
不會拆我的台,面子會做給我就是了!但是我也和道「採訪過現場比賽場數最多有什麼了
不起啊!」就是了,更無關所寫出來文章的內容與品質。
我會這麼做,尤其近2年全是自費、自假去採訪NBA現場比賽(以林書豪比賽為主),單純
就是維持所剩的熱情與專業而已,不想讓自己成為只是看外電文章、消化原文報導就信手
捻來寫NBA專欄的文字工作者而已,我仍堅信到現場採訪就是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視野,所
寫出來的東西才會不一樣,在判斷NBA消息來源的可信度與專業度也會精準一點,不然現
在「內容農場」充斥的NBA世界裡,稍有不慎就被誤導了。
以4月初美國行看了黃蜂作客尼克與巫師2場比賽為例,這是我本季唯一一趟NBA現場採訪
行程,但卻有意外的收穫,只是度假的緣故,只在個人「推特(Twitter)」分享而已,並
沒有在其他地方寫文章分享,這個意外收穫又以「獨家」專訪林書豪對於裁判漠視他遭對
手惡性犯規的回應,所引起迴響最大。
說「獨家」真的汗顏啦,因為林書豪在4月10日黃蜂以98比113慘敗給巫師那場比賽的表現
慘不忍睹,6投全槓龜,全場只1分進帳,賽後休息室氣氛之凝重可想而知,也根本沒有記
者採訪他,原本我在4月6日黃蜂客場勝尼克那場比賽賽後還和林書豪有說有笑,這場是連
該怎麼開口都不知道了。
林書豪賽後獨自坐在衣櫃前冰敷默默不語,從頭到尾頭都未抬起來,滑了一下手機,回了
幾則簡訊,就直接去淋浴了,我告訴你們,他未正視我一眼,這是千真萬確,所以當下我
也傻了,還好是來度假、看球兼採訪,即使他最後拒絕採訪我也不用怕會「挫塞」。
還好,從2010年林書豪效力勇士起,因採訪緣故他就認識我,和他所建立起的採訪關係一
直有維持好,淋浴完畢、套上衣服後,林書豪終於用雙眼看我了,我只差當下沒有流出感
動的淚光了,我從開場白先說緩和氣氛的問題問起,然後切入正題,問他是否有看到網友
替他剪輯所遭受裁判對於惡性犯規吹判尺度不一抱不平的短片,是不是有何回應?
我非常感謝林書豪不僅回答了,還侃侃而談他的看法,然後我也聲援他一下,表示對於裁
判的尺度無法苟同,當主要問題問到我想要的答案後,我就關掉手機錄影,再和他話家常
一下,順便道別,跟他說聲sorry,今年例行賽只跟他2場比賽,還看到只得1分的慘敗,
沒帶給他好運,他告訴我:「千萬不要這樣想,你來看球我就很高興了!」
接下來我將這次採訪錄影,剪輯好丟上自己的「推特」就結束華盛頓特區1日行的行程,
沒想到這段「獨家」專訪,尤其是針對惡性犯規回應這則「推特」,打破我個人最多按讚
與轉推紀錄,然後隔幾天《紐約時報》運動版韓裔記者Andrew Keh就在我的「推特」留言
提出follow請求,這樣他才能私訊我。
http://tinyurl.com/jeuh94x
(推特圖)
Keh私訊我是想確認一下這則「推特」是我拍的嗎,因為他想寫的文章會引用這則「推特
」,他要註明出處來源,我告訴他,當天只有我訪問林書豪,這則回應是我拍的,他可以
引用,然後隔天他就撰寫這則「Open Season on Jeremy Lin? In Video, Fan
Highlights Hard Fouls」報導。
這件事我除了發「推特」外,對誰我都沒說,也不覺得被《紐約時報》引用有什麼好了不
起的,這只是我的記者「職業病」而已,反而是對《紐約時報》在這個年代還這麼認真是
來向我查證消息來源與出處,感到不可思議,現在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嗎?何來查證過程
與處理?對消息來源還這麼慎重其事寫出來!
我寫出這段插曲的用意並不是想證明自己和林書豪的交情與自己採訪有多行,這一切都帶
有點運氣,實在沒什麼好說嘴,但是我想說的是,能進入休息室採訪,和只看原文NBA消
息還是有差別,進去休息室才能感受球隊的氣氛與文化,所寫來的東西也才能貼切最原始
面貌,但是這一切現在的NBA網友與讀者在乎嗎?還是他們看得出來嗎?
若真的要炫耀,我可以拿黃蜂一哥Kemba Walker比林書豪還早認識我,交情甚至有過之而
無不及來炫耀,我是年2010年去採訪周儀翔挑戰LeBron James Academy籃球訓練營時認識
Kemba的,他當時就是這麼熱情、對所有人這麼友善,友善到每次我去採訪NBA只要一碰到
他,就是來個大擁抱跟我打招牌,即使現在是黃蜂一哥,年薪1200萬美元,仍是這樣一位
毫無架子的球星。
我和Kemba聊天可以無所不聊,連他媽媽因為緯來場場轉播黃蜂比賽,我告訴他說:「你
媽媽是現在NBA在台灣最紅的星媽之一,因為台灣球迷透過轉播都看到你媽了!」他都笑
得合不攏嘴,然後一旁原本和他聊天的Courtney Lee聽到我是台灣來的與台灣腔英語,也
轉過頭來用中文跟我說:「你好!」讓我嚇了一跳,趕快跟他說聲:「Thank you!」
http://tinyurl.com/hm78tmk
(艾迪採訪時)
這裡我要再次強調的就是,這就是所謂的休息室氣氛與文化,以上這段訪談都是黃蜂兵敗
巫師,林書豪去淋浴時,我抽空和Kemba與Lee閒聊的,在輸球後,這兩人還是可以以最友
善的態度來面對記者,這支球隊的確有籃球文化、有運動精神,黃蜂本季能夠在東區異軍
突起,從這種小地方就可以獲得印證。
其實當天黃蜂作客巫師這場比賽還有段插曲,林書豪原本在賽前約莫1個小時前,曾出來
球場和隊友一起熱身投籃,但是投了幾球後他就去找助理教練Stephen Silas,然後兩人
就消失在球場裡了,我當時研判是,林書豪應該是到其他地方練球,這地方應該是巫師固
定的練球場地,因為他過去效力火箭也曾這樣做,賽前不是在比賽場地練投,而是到練球
場館練投。
我後來也在「推特」上告訴球迷這樣的個人判斷,事後也向林書豪求證,他說是的,他去
巫師練球場館練投,因為這樣比較安靜,他這陣子投籃有些低潮,或許在賽前獨自練投的
效果會比跟其他隊友擠在比賽場地練投還要有效果,他還告訴若我看到是後來作客塞爾蒂
克轟25分、7籃板、5助攻與5抄截的比賽就好了。
我想寫出這段插曲的原因是,採訪NBA需要許多大大小小的應變,尤其當他是針對性採訪
特定球星時,你一定要掌握這些小細節與小地方,才能跟到你要的新聞,否則你一位來自
台灣的記者,是要怎樣跟美國記者一樣跑新聞啦!
我只是慶幸自己在特定關係上還算經營得可以,也因為這麼多年來的採訪經驗累積,讓自
己去美國採訪NBA比賽現場,不會感到那麼孤立無援!在此再另外一提,尼克與湖人的採
訪是NBA最難申請的兩隊,也還好當年2012年「林來瘋(Linsanity)」和尼克公關有做好交
情,所以當今年申請黃蜂作客尼克比賽的採訪證還在NBA總部的國際公關部門「卡關」時
,我寫了封信給尼克公關求救,不到5分鐘他就回信說:「OK,see you then!」後來「
卡關」的採訪證也下來了,所以這場比賽我有2張採訪證,真屌!
這就是採訪NBA的「眉角」,對於NBA而言來自台灣媒體,不管你在台灣是多大、多小,跟
他們美國當地媒體比較起來都是一樣「渺小」,現在甚至連中國媒體都不如,申請採訪證
愈來愈難,你若沒有竭盡所能保持好這些採訪關係,說真的林書豪、Kemba Walker、尼克
與湖人球團等,人家幹嘛鳥你發給你採訪證,當然要維持這些關係還是要有些秘密武器,
像尼克公關,我過去這3年有2度造訪,每次都送上當年所送的「佳德鳳梨酥」1小盒給他
,送到他每次都笑著說:「你不用再客氣了!」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好用啊!
原本只是想回應網友留言「艾迪NBA愈寫愈回去了,真丟臉!」做些解釋,卻拉拉雜雜有
感而發寫了3、4000字,來述說自己在NBA文字工作上與經營圓球所面臨的困境與如何保持
仍僅有的熱情,希望網友能有所體諒,下次在敲鍵盤批評時,想想或許在指教的同時多些
鼓勵也不錯,當今這些在台灣的NBA文字工作者還會發文分享,專不專業,有沒有可讀性
都是其次、他們都是鼓起很大的勇氣來寫文章的,因為現在球迷最大,球迷也都很專業,
動不動就會遭質疑。
還好我已是「老賊」等級了,是不會因這些批評而停止分享,也不用靠按讚,或其他鼓勵
就會寫得更多,我會寫就只是單純我想寫,低調但認真的寫,或許文筆與內容已跟不太上
時代潮流都無所謂,但是其他NBA文字工作者可能跟我不一樣,尤其是較資淺的,如他們
因這些批評而怯步,我想即使NBA資訊再多,多到根本不用錢,少了這些人的耕耘與努力
,都還是損失吧。
網誌版
http://tinyurl.com/je82tyk
作者: jackjack0040 (小肥肥)   2016-05-02 17:50:00
推~
作者: jjjohnny1282 (伏特加菲貓)   2016-05-02 17:52:00
前面半篇文廢話,後半的眉角才重要
作者: steven610381 (Keiko Kitagawa is mine.)   2016-05-02 18:05:00
作者: popstarkirby (有梗的POP)   2016-05-02 18:10:00
現在網路太發達了,平臺又一堆
作者: c8c812345678 (c8c8 /)   2016-05-02 18:35:00
以前很喜歡艾迪的文章 不過好久以前了 幫推
作者: ajonlydecide (wei)   2016-05-02 21:02:00
推推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6-05-02 22:23:00
要喧嘩取寵的話經營ALT那樣的FB就有50萬個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