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單季累積數據的價值

作者: faketrue (真的也很假)   2017-03-19 17:14:35
※ 引述《ykps ()》之銘言:
: 其他項目像是助攻、籃板都可以再分析看看
: 所以到底平均高,比較值得鼓勵,還是總數高比較值得鼓勵?
: 如果NBA多強調一些單季累積數據
: 會不會讓球星為了個人數據少輪休一點?
: (當然如果重視健康和爭冠軍想要多休息,也是個人價值選擇)
NBA歷史上一共有28個人拿過籃板王,一共有34個人拿過得分王,一共有27個人拿過助攻王
而擁有這三種頭銜的只有一個人,上古神獸張真人。
1967-1968球季,張真人以中鋒之姿以平均8.6助攻(累積702)拿下了年度助攻王
可是該年大O場均9.7助攻,年度累積633(驚)
當時年度領導者的身分是累積,所以張真人成了史上唯一一位得分、籃板、助攻三冠王
的球員(當時沒有計算火鍋,不然應該四冠王)
也因為如此,聯盟後來才將年度頭銜的數據從累積改成平均並且限定出場數量。
之後拿下三冠王的只有賈霸跟大羅(得分、籃板、火鍋,於不同年度達成場均領先聯盟)
======
為什麼會成為平均值?原因很簡單,因為球賽是比一場一場的...
平均值才有辦法快速的將球員的貢獻量化。
取一個極端一點的數字
A球員平均35分,一年打50場 年度累積1750分
B球員平均25分,一年打80場 年度累積2000分
兩個同時要轉隊,在不考慮多於的其他因素時,我一定簽A球員,然後把他的價值發揮
在季後賽重要比賽。累積數據在這時候比較是參考用
年度累積兩千分跟一場比賽35分,後者比較容易轉換成一場的勝利貢獻,這也是為什麼
漸漸地都已場均累積來衡量。同樣的道理也說明了突出的數據在轉換成即戰力時的好用。
所以保持健康成了唯一的因素。
我們沒辦法教人長到七呎,但是可以教七呎的人打球
我們沒辦法教人場均得35分,但是卻可以教人保持健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