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同步是一個問題以外
再撇除口條這個因素
回歸最基本的"專業"能力
請問每個人對專業的認知一樣嗎
有一個球評起手式 常常都是我們20.30年前就跑XX新聞
那其他球評 說他10年前當球員的時候如何如何
最近當教練的時候又如何如何
聽起來似乎都很專業
但是你仔細想想 跑了管他20年新聞還是20年前當球員
以前的籃球生態跟現在一樣嗎 不要說10年 光是5年就差別很大了
或許某些話題適用 但是每次都只能用資歷去表示自己的專業
不也代表他們認定群眾就是無法辨別何為專業 所以必須屢次提出自己的資歷
而且這也顯示他們認為沒有講出來 自己的看法並沒有辦法被多數觀眾所接受
事實上論述性質的東西 如果能夠講出最實際的情況
有些時候是不能被多數人認同的
曲高和寡聽過嗎 真知灼見聽過嗎 高處不勝寒聽過嗎 二八理論聽過嗎
永遠是少數要怎麼被認同
每個球評都一樣阿 只要有爭議話題就開始測風向
還記得幾個月前 斗大的標題 史上最強高中生高國豪
我在那天的網路節目直播 分明就看出兩位大球評有異議
但是服務於高中籃壇的陳志忠斬釘截鐵的說 就是高國豪
曾經是國家隊主控 當時是高中教練 而且才剛退下球員身分沒多久
請問在場誰講話比他有力道
尚書大人們總要跟風
就拿這次LYS跟高景炎的事件
有球迷說他就是喜歡LYS可以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那你知道單單一個還沒打完的系列賽 他的立場已經轉換過2次了嗎
雖然大家都想看一個專業的球評
但是真正的事實不過是你想像中的專業
而且不能超出你認知範圍的專業
因為一旦事實脫離你的認知與想像範圍 這位球評就從你的名單中剔除了
所以總有人可以整場當個小丑胡說八道 卻屹立不搖
卻有人講了95分鐘好球 另外5分鐘表明了立場 就成為靜音名單
即便只是陳述事實的5分鐘
好吧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但是我總是不能同意評論點竟然是激情與能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