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e12 (請給我食物)》之銘言:
: 我覺得近30年的NBA選手在體能上進步幅度不大
: 主要還是運動後的保養方式有很大差異
: 有現代科學分析及維護,選手的生崖應該要延長
科技進步,改變了體育界很多東西
特別是比賽的戰術模擬設計、選手的訓練健身、賽後季後保養方式、
各種熱量、蛋白質營養吸收的資訊也都更多選擇,
這些一定是比過去進步的地方
以前錄影帶看別隊比賽練戰術哪有現在這麼方便? 更別說錄影帶都不普及的時代,
現在全都數位化,比賽比完馬上出來,重點戰術剪接出來,馬上可以看,
還有各種大數據、弱點優勢分析直接秀出來、官方網站整合數據、球隊專人分析,
也不用一起蹲在休息室,手機打開隨時就可以看,教練有甚麼交代,連電話都不用打。
健身房各種新機器,各種健身新觀念,各種專門教練、投籃訓練機器、VR虛擬訓練、
隨身手機與身體整合,以前都土法煉鋼,哪有這麼先進?
賽後的液態氮冷凍艙幫助身體復原、高壓氧、水療機,
受傷以後的醫療復健儀器、療法也是更專業更先進,吃的營養補給也更全面,
哪像以前就是打針吃藥自己看著辦?
這樣比起來,對現在的選手絕對是有加分的,但是感覺受傷的機率似乎變得更高,
三不五時就來個ACL撕裂整季報廢,這是為什麼?
整個營養、體能狀況是比過去更好,但是人體畢竟還是有一定的體能限度,
越來越激烈、更快的比賽轉換攻守節奏,也許就是這樣讓受傷的機率更高了。
拿過去選手到現在,強的還是會很強,弱的可能會好一點,
但是拿這樣比根本無意義。
二三十年後科技發展更先進,允許身體裝上各種機械裝置讓體能大爆發,
真的變成生化人,那時候的球迷可能又覺得LBJ沒甚麼,
就只是打久一點,那別說之前的MJ了....
比較重要的是當你看過這幾個世代的改變,那個回憶才是無價....
從注重中鋒區域、一路看到得分後衛、全能小前鋒、進攻PG的演化
以前NBA可能只有一兩隊像是金塊(80年)、太陽(04) 打得那樣快節奏
現在幾乎想贏球就是這樣打... 時代真的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