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論運球技巧與球風改變的關聯 以及"遲疑"

作者: FAYeeeeeeee (Fay)   2018-04-25 21:56:44
三分球、禁區協防等規則的變遷
與籃球場上的主宰從禁區中鋒到搖擺人,再到近年的後衛息息相關
不過運球技巧的演變以及規則的寬限似乎也有不小的影響
舉例來說,國外有人會說80年代以降籃球強度才開始提升
70年代以前的人連球都運不好,要貴古賤今至少也要拿80後的來比
這點比較70年代代表人物 :J博士、手槍
以及80年代的麥可喬丹、微笑刺客,他們的運球技巧可見一斑
J博士基本上就是背打轉身或是第一步壓肩切到底
Maravich則是加入更多背後、胯下換手運球
與80年代的喬丹、Thomas相比,似乎單調了一點
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沒有使用「Hesitation」
標題放不下所以用遲疑代稱
這個Hesitation,有打過球的網友應該都清楚是什麼感覺
當運球運得很大力時,反彈回來的球會在手中摩擦旋轉
配合手掌稍微往後提拉的動作,形成了短暫的暫留時間
運用這個暫留時間變向、變速或兩者結合,是80年代以後開始慢慢出現的
許多時候使用者會利用接近翻球的動作使效果發揮得更好
70年代以前或許是技巧發展未及或規則嚴謹,這種動作沒有出現
80年代以後慢慢有人使用,但主要是用在變向
到了90年代,變速和變向兩者結合
Hardaway、Iverson等人的Killer Crossover襲捲聯盟
Iverson的動作影響尤甚,簡單明瞭,不用做到和他一樣猛也能收到效果
後來的聯盟後場球員基本上都會這個基本功,甚至前場也不少人會
原先Iverson還會吃上許多翻球,但後來聯盟慢慢鬆綁了
這也是這動作能普及的一大原因
2000年代搖擺人盤球準備單挑,利用Hesitation讓對手不知道何時換檔換方向
2010年代以後強力後衛用Hesitation搭配擋拆和外線,引領聯盟
當我們評斷一個球員的運球好不好時,其實就是在看他的Hesitation用得如何
有沒有辦法在對手面前晃呀晃得然後突然啟動
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這20年間雖然大家運球都要會Hesitation
但招式可是百家爭鳴,在AI那招的基礎上各自發展
我這邊就放一下個人覺得最帥的當作代表
Kyrie Irving的Hesitation結合Spin Move
https://youtu.be/XXfGFkl0rZk
90年代以前的資訊皆來自網路影片和文章,有紕漏之處煩請糾正
謝謝
作者: jimmyjou2006 (peaker)   2018-04-25 22:52:00
不是翻球啦 說用力運也不太對 簡單理解上 你膝蓋高度下的低運球 變高運球 那運球的節奏變了 暫留時間多了 就是你作假動作的時機 弄名詞反而很多人懂變成不懂而且運球好不好不需要會這個 通常...偏腦補 但還是好文還有 把球左右運的幅度拉大時也是增加球在空中的時間 但很危險不建議
作者: LacrimosaMus (Dr.King Schultz)   2018-04-25 23:08:00
鬍子的後撤很像是hesitation的時候雙腳快速移動兩步雙手持球再向後跳兩步,所以有沒有走步吵翻天就看要不要解釋他單手停球的那兩步是不是收球了
作者: jack19931993 (三無少年)   2018-04-25 23:18:00
個人覺得用最好是Jamal Crawford翻球沒有人抓這麼細的啦 去找運球手掌沒超過90度的可能還是少數
作者: LacrimosaMus (Dr.King Schultz)   2018-04-25 23:45:00
鬍子hesitation球一樣很低,所以才會被懷疑走步球低又要停留只能手移動到球下面
作者: jimmyjou2006 (peaker)   2018-04-26 00:17:00
他討論真有人問他喔..別為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