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NBA是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慣例是這樣子的:三、四年級打躲避球,五、六年級就要開始打籃球。
那個年代所謂的成長就是這麼按表操課。
小時候的褓姆張阿伯知道我開始打籃球了,邀請我去他家看球賽,
季後賽,馬刺對上太陽,西區決賽。
「你看這個人,跟泥鰍一樣,咻咻咻的。」他指著小小電視上的一個人影。
雖然我一直到高中看了室友的籃球雜誌才知道他當時說的是9號Tony Parker。
當時我以為他指的是20號Manu Ginobili,
在我看來他才更像泥鰍,又是左撇子,特別有親切感。
之後我再也沒機會可以看NBA的比賽了,家裡沒電視。
而國中同學們聊到NBA時,問我支持哪隊,我就回答:「馬刺」。
反正在那個年代只要不是湖人迷,就會讓人覺得自己很懂NBA。
張阿伯在我整個國中三年,時常打電話找我聊天,
話題只有一個:我籃球打得怎麼樣了?
他問我會不會換手上籃了?會不會急停跳投了?歐洲步用的順不順暢?
當時的我為了面子也是胡吹一氣說的自己樣樣精通,強到不行。
電話另一頭的他笑得非常開心,彷彿看到我在球場上風馳電掣的樣子。
後來張阿伯過世了,在我高中的某一年,
那時的我對此甚至沒什麼感覺,
一直到我上了大學,真正開始關注NBA,看馬刺的比賽。
這才想起當年有個阿伯,一直打電話過來關切我的籃球進度,想起他電話另一頭傳過來的
驕傲與自豪。
從此我成為真正的馬刺球迷,我欣賞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沉穩內斂,也乘載著我對
張阿伯的情感與思念。
這是我入坑的故事,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