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3427
文/Thousand
在東區總決賽第二戰結束後,筆者寫下了這麼一篇文章。
簡單、粗暴,公鹿體系有機會把勇士拉下馬嗎?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3058 )
結果就結果看來以上都變成空談,我也必須在此向所有支持暴龍的朋友們致上最高敬意。
老實說,此結果雖然被狠狠打臉,但個人其實相當高興。理由是那被不停催化的三分狂潮,總算在這一天被驗證未必能成為制霸籃球世界的宗旨,縱然它推翻了筆者之前文章內文寫到:「公鹿這套體系除堪稱完備外,還是近乎無人能敵的存在。」卻也因為密爾瓦基以「人」為主要變因而造就的失落更成就運動迷人之處,因為數據所代表的,充其量只是勝算的可能性。
運動有趣的地方在於數據絕非一切,倘若你對英國脫歐事件有些初步認知的話,那應該知道脫歐派當初得以拿下勝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網路聲量崛起。脫歐派透過數據得知的結果,以網路型態向長期因經濟逐漸衰退造成不滿情緒內化的思維,在人民生活中逐漸擴散,甚至讓本來沒有投票意願的選民在最終選擇於公投時,會為離開歐盟盡一份走出家門。
但到頭來這些終究是得以在數據掌握下,於公投倒數階段網路大樣本中可預期成果所獲得的勝利,不過籃球就不同了。
Bill James當初以賽伯計量學向世人提出用數據來打棒球的理論,而Billy Beane則將這套理論發揚光大。在棒球的世界中,球員個體本身就是一個計量單位,會影響到球隊整體運作效益的機會遠遠比籃球來得少,但即便是這樣,化學效應這項變因仍舊存在於由「人」所組成的團體,這也是為什麼Bean要自打臉使Jermey Giambi被奧克蘭運動家給放棄的原因。*註一
https://imgur.com/srLIT1p
(Billy Beam via:Zimbo)
三分狂潮由金州勇士帶起,以某種程度來說卻也可能由這支近年幾乎無人能敵的球隊所終止。*註二
2014-15年賽季勇士投出了場均30.5顆聯盟最多的三分球,有趣的是,前一年投出最多球隊其實是火箭的場均26顆,再對比今年休士頓變本加厲來到40大關後,應該不難發現外線這項武器已經逐漸如一種毒品侵蝕般,一點一滴地讓全聯盟上癮了。
Daryl Morey是魔球的忠實信仰者,你可以把他當作NBA版本的Bean,至少我們可以確定他早在勇士崛起之前就已經開始默默實行計畫。他們兩人有多相似?數據的信任程度不必多談,這兩者都是透過一些別人看不見的球員進行挖掘,也一起在一個時期因化學效應放棄某位,看起來能為球隊帶來貢獻的球員*註三,皆替球隊在例行賽帶來相當高的勝場,卻也都在季後賽提前終止夢想。
或許我們可以稱魔球理論為一種詛咒,如同《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裡鋼鐵人沒能抵擋薩諾斯的彈指*註四,而造成最終無法守護世界的後果。這個說法或許有些抽象,簡單來說,當你的理論太過前衛卻沒能在這個看似完美的模型中,找到如何將缺陷彌補的方法時,最終很有可能會因為自負而遭反噬(倘若你看不懂我這段話的意思,麻煩先看一下最後的註解或直接去看電影謝謝。)。
連續兩年敗給勇士後Morey在自己的twitter中這麼寫到:「Houston:5-8,Rest of NBA:5-34 Clips 2-4 Pels 1-4 Spurs 1-8 Cavs 1-8 Jazz 0-4 Blazers 0-6。」
他正在用勝場數證明自己的理論是對的,但他沒有考慮到的是,這些勝場在勇士拿下勝利後也只能灰飛煙滅。當然不能否定Morey所作的努力,畢竟火箭確實看起來是這兩年來,唯一一支有能力扳倒奧克蘭的球隊,至少他也傾盡了自己的所有,然而現實卻是籃球的玩法不能只用理論來取勝,他也沒有3000倍的愛來替未來下註解*註五,畢竟接下來幾年火箭將面臨得很可能只有龐大薪資壓力且走不出西區的未來而已。
可能要說再見了,Chris Paul和Mike D'Antoni的冠軍夢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2806 )
https://imgur.com/KIpUpXg
(Daryl Morey via:Zimbo)
馬刺總教練Gregg Popovich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我恨三分球,我恨它們長達20年了,三分球讓籃球變得很無趣,但我卻要為了拿下比賽勝利而使用它。」
2013-14年季後賽馬刺成為了聯盟中最頂尖的投射大隊,最終也讓他們贏得了總冠軍。對比今年季後賽聯盟中距離投最多的聖安東尼奧在首輪遭淘汰,無疑顯得格外諷刺。何謂正確籃球?即便如軍神還是沒能用自己的思維改變聯盟,或許我們可以用天賦不足來解釋一切,不過這不就又回到本文的議題「人」的重要性了嗎?
當然中距離的式微是顯學,不過有趣的是,今年的勇士其實正是季後賽中的中距離之王。中距離之王指的並非投最多的,而是那個投最準的。除了Kevin Durant在傷退之前所投出的精準度外,無KD版本的勇士依然用中距離打遍天下無敵手。
本來在例行賽中場均以聯盟倒數第二Pick & Roll頻率自居的衛冕軍,由於Durant的離場不得不將舊武器拿出來,而這項武器正是擋拆。
勇士的擋拆與其他球隊有相當程度的不同,他們運用的並非普通在持球者與掩護者單擋後,直接下滑至籃下的基礎擋拆。由於隊內主要Roll in者是身材較為矮小的Draymond Green,因此很多時候前者其實在掩護後轉身向籃框攻擊時直接採用跳投終結,或者選擇傳球給底角球員出手,這點同樣能運用在其他球員身上,諸如Klay Thompson正是在掩護後接應直接跳投中距離的典範。
勇士「拍大腿」戰術奏效,「綠咖哩」擋拆終結火箭
(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2876 )
勇士今年季後賽場均三分初手數排在第十名,但在命中數上卻是僅輸給公鹿和火箭的第三名。Steve Kerr曾說過,過多的三分球很可能會造成反作用力,這句話是個警示,是個讓那些不停向魔球理論靠攏球隊的警告。即便身為對手,但勇士畢竟為三分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知道何謂正確籃球,否則也不會拿下這麼多座總冠軍*註六。很可惜的,那些球隊並沒有參透當中意涵而逐步走向名為三分的漩渦當中。
同時勇士因為中距離跟外線的轉換,呼應了前面所提到,正慢慢一點一滴的終止了聯盟濫投三分的毒癮。
https://imgur.com/ffAHG2T
(Steve Kerr via:Zimbo)
另一個三分狂潮席捲的受害者是奧克拉荷馬,筆者身為死忠Russell Westbrook粉始終看不透Billy Donovan的體系*註七,也一直無法理解球隊在建構以Westbrook為主的球隊,為何不去補強射手的這個缺陷。
雷霆今年例行賽中投了聯盟第13多的三分球,但你猜他們的準度如何?很抱歉只有34.8%,假如你把Paul George抽掉那此數據更是聯盟墊底的排名。這就是為何奧克拉荷馬是三分狂潮受害者的理由,他們認為只要投得多,自然有機會進的多,且搭配兩名球星威能肯定可以所向披靡。然而事實上卻是,在他們狂丟三分的情況下,那宛如鑄一把玄鐵劍的打鐵聲卻不絕於耳,而那兩名球星也不像他們所想像的所向無敵。
當然這又必須回歸到球隊體系身上,一支擁有Westbrook的球隊裡沒有標配一把狙擊槍是多麼詭異的事?大概就今年被波特蘭神槍射下的樣貌足以表明。Sam Presti的選秀有個嗜好,他喜歡挑選一些具體能且肯幹苦工的球員,對於這名總管相信只要是雷霆迷絕對是拍手叫好,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近幾年他在選秀的成績其實並不亮眼。
今年季後賽裡,雷霆球員中外線命中率高於35%的僅有兩名球員,分別是Jerami Grant與Terrance Ferguson。然而問題就在於,這兩名球員的功能性本就是作為3D球員,他們光是在籃下攪和就必須用盡全力了。雖然在外線準度還算維持不錯,可是他們場均進球數連2顆都不到,更何況這兩人的場均得分也不過11分及5分而已,這意味著他們在場上進攻端所做出的貢獻,也不過就是那兩顆不到的三分球,以及罰球跟零星的進球罷了。
對比同樣也和Westbrook有類似功能的球星Giannis Antetokounmpo,公鹿在其身旁所配置的射手群中,場均命中率超過35%的可是有四人,且其中還有兩人場均進球超過兩顆。沒有對比沒有傷害,但這就是雷霆不肯去解決的外線毒藥。
過去有James Harden、Westbrook等球星替Presti的眼光撐腰,後來在Victor Oladipo等人被交易後也證明了雷霆高層原先的眼光並沒有錯。然而可惜就可惜在這些球員都沒有在雷霆打出一片天,留下或選上的,都沒辦法在這套體系下為球隊做出最顯著的貢獻。當然這裡絕非在批評Presti,而是針對以Westbrook這種內切外傳能製造大量空擋的球星,要怎麼在他身邊搭配優良狙擊手,無疑正是現在這支雷霆能夠走出西區的關鍵。
https://imgur.com/NUB2hhi
(Sam Presti via:Zimbo)
接下來要談本文靈感的主角公鹿,就如筆者前一篇所說,這支公鹿很可能是今年最有可能擊敗勇士的球隊。當然這現在看來只是假議題,但究竟密爾瓦基是如何從天堂跌入深淵的呢?
答案可能有很多種面向,但我們就單純以三分球來看好了。本季例行賽三分球投最多的球隊是火箭,第二則是公鹿,而公鹿對筆者而言是支以火箭魔球理論作為基礎,將這個基礎向上發展再以Mike Budenholzer體系作為主導所呈現的。他們並沒有像前者這麼極端只投三分與禁區攻擊,而是以這兩項武器作為基礎搭配一名MVP候選人,來體現出兩種型態轉換的球隊。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縱然這套看似完備的體系終究還是兵敗多倫多了,而原因還是在於三分毒藥的發作。事實上東冠決賽前兩戰外加延長賽差點贏下的第三戰,都丟了超過40顆的三分球,然而接下來三場他們卻皆沒有到達這項門檻,這便是他們毒發身亡的理由。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問,奇怪你剛剛不是說三分球適可而止就好了嗎?怎麼現在又說什麼公鹿投太少呢?是的,你沒看錯,原因在於以魔球理論為基礎的公鹿跟火箭,兩者的進攻模式有著顯著性的差異。
火箭的外線是建立於球星單打層面,輔以其他球員功能所造就的第一種魔球型態。而公鹿卻是以三分為主要武器,球星單打當成誘餌甚至是輔助的攻擊。這就表示密爾瓦基需要在不斷展開火網的狀況下,輔以Antetokounmpo的空切威脅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然而其實從第三戰開始,希臘怪物的存在卻反而成為這套體系下的缺陷。
由於前三戰公鹿在Pace的掌握下,以大量三分雨造成的攻擊能讓Antetokounmpo不需持球,只要負責衝搶進攻籃板,和適時空切便能達到最大的功用。但自第四戰暴龍教頭Nick Nurse開始將比賽拉至陣地戰,使公鹿在原先快速傳導的三分出手變得非常困窘,而Budenholzer所做出的對應即為轉換成另一套以Antetokounmpo持球的策略。
在這套體系下因為前者的進攻型態,導致密爾瓦基的攻擊便不斷向內縮,外圍較少有能夠讓球輪轉的機會,且其較差空間視野也因暴龍的針對性協防所阻撓。另一方面由於將比賽拖入陣地戰後,暴龍整體以區域防線當主軸的無限換防,便得以快速在公鹿球權轉換時進行切換對應,不論是球員個人單防或者直接進行抄截皆取得非常巨大的成效。
Budenholzer是一名好教練,公鹿這套體系也幾乎沒有什麼太過明顯的缺陷,但Antetokounmpo這名MVP候選人的進攻型態卻成為了最終受阻的結果。當Nurse在不斷出招的情況下,Budenholzer能做的只有不停拆招少有主動出擊,在被北境大軍牽制的情況下,密爾瓦基沒能掌握自己的比賽節奏與應有的三分攻擊態勢,導致最終逐漸走向毒發身亡的結局,也許也能被稱作是另一種魔球理論的缺陷及失敗吧。
https://imgur.com/Q7OjLqq
(Mike Budenholzer via:Zimbo)
暴龍會是終結魔球理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這個答案確實耐人尋味,因為事實上今年季後賽中。暴龍是聯盟場均外線出手第五的球隊,與那兩支以魔球理論為基礎的球隊相比,多倫多最不同的地方在於節奏的掌握。
顯然公鹿及火箭皆是在快節奏下所出手的三分更穩健球隊,不過暴龍卻不同了。北境大軍在外線出手上確實不少,可是他們的火力是建立在慢節奏與防守的情況下構成。
Marc Gasol的外線出手大部分都是在半場具空擋時的C&S,而他在季後賽裡外圍出手的次數甚至還比內線多了34次,且其外線命中率還高達40%。另一種型態的是Kyle Lowry,Lowry在東區決賽外線準度回穩,雖不能說他的三分名列球隊前茅,卻還是有水準之上的35%。最特別的是他在後撤步跳投命中率是極為驚人的64%,一般而言,當比賽在打快節奏的情況下,較少機會有讓球員持球進行後撤步跳投的機會,但仰賴暴龍的半場陣地戰,其於此招的運用是有14投9中的高水準演出,而這招也成為在多倫多和密爾瓦基陷入泥沼時,多次拯救球隊的秘密武器。
許多人詬病暴龍的攻擊策略趨於單打,然而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季後賽中暴龍的單打頻率,也不過僅排在第四名的位置。撇開因火箭打較少比賽的情況來說,勇士和拓荒者都是於多倫多前方的高頻率單打手。單打並不是一種糟糕的比賽策略,超大量單打才是。在第三輪前兩戰中,由於公鹿大量包夾Kawhi Leonard,且其他球員的拳腳也都無法施展的情況,球隊最終只能兵敗密爾瓦基。然而自第三戰開始暴龍找到了準心,這也讓他們無須將進攻重心完全放在這名FMVP身上,進一步來說,公鹿正是因為忌憚Leonard的單打,
才使暴龍外圍火力有機會在此時有機可乘的打開,也於此時Nurse才找到了開啟勝利的鑰匙。
你說那暴龍打的是正確籃球嗎?這點很難說,因為他們是建立在一個超強防守體系下,用防守來找回進攻的球隊。就全聯盟而言能做到這點的,大概只有雷霆和勇士而已,即便如爵士也無法做到像他們這樣以無限換防當基礎,將對手拖入泥沼戰中互毆的局勢。
暴龍能拿下東冠另一個隱性的關鍵在於「人」,Leonard在今年季後賽上證明了自己才是個當今聯盟攻守一體的第一人,而總管Masai Ujiri也證實了自己的選擇並沒有錯,多倫多的化學效應更是比想像中來得堅固。籃球是五個人在場上一起打的,任何球員的改變都會連帶造就團隊的變化,無論是球隊在攻防策略上的變化,或者因節奏讓球員準度的提升都是變因,數據化的公鹿敗給了這支暴龍並不為過。
個人認為這個系列賽最該稱讚的其實是Nurse,他在此系列賽一開始兩戰因信任度不夠,而緊縮的輪替導致無法攻破密爾瓦基的弱點,到了第三戰後開始有了轉機,甚至還不停擴大輪替陣容,尤其儘管Fred VanVleed狀況不佳,他依然選擇信任前者,更是在季後賽中少許教練肯做到的事情。另外,縱然全世界都說他太操Leonard,不過他最後找到讓其休息後解放能力這點確實是無庸置疑的,同時這是他作為總教練的第一年,筆者覺得縱使並非無可挑剔,但他已經做到非常值得激賞了。
https://imgur.com/RozVCPF
(Nick Nurse via:Zimbo)
權力遊戲的最後是場爛到不能再爛的結尾,但暴龍如今化身北境之王,正一步步試圖改寫這段旅程。
Jon Snow know nothing but Kawhi Leonard klaws everything.
越投越上癮的三分球並沒有出現在多倫多,這也成為了他們在今年脫穎而出的理由,同時恭喜林書豪能有機會拿到總冠軍戒指,儘管他未必有機會上場,不過身為亞洲人仍舊與有榮焉。而在Lowry最後藏不住喜悅的笑容下,今年東區的勝利是暴龍應得的。
最後的最後,聽說今年個人支持的隊伍全數落敗了,那麼看來總冠軍賽預測勇士拿下三連霸應該並不為過。
*註一:本來被預估能為球隊帶來相當高貢獻的小Giambi,因場外因素及為休息室帶來糟糕氣氛而被交易。
*註二:莫忘2016年騎士的3-1史詩大逆轉。
*註三:Carmelo Anthony表示。
*註四:在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中薩諾斯提到,東尼史塔克是一名受到知識詛咒的天才。
*註五:在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鋼鐵人離世後對女兒所說的遺言:「I love you 3000 times.」
*註六:當然因為某人的加入拿下後面兩座也是很大的原因。
*註七:可能沒有這種東西。
作者: roger2623900 (whitecrow) 2019-05-26 19:44:00
火箭打出了威脅勇士的實力真的很難說相信數據是錯的
作者: roger2623900 (whitecrow) 2019-05-26 19:54:00
勇士去年星度高火箭那麼多還苦戰到最後 我覺得應該能證明數據籃球多猛了
作者: RyokoHirosue (520...? ? ? ? 惽) 2019-05-26 20:14:00
...
作者: happiness077 2019-05-26 22:50:00
複製貼上、還可以貼錯、一堆段落重複騙p幣喔
作者: CarlosBoozer (前爵士一哥) 2019-05-27 08:49:00
反三分前要不要看一下暴龍投了多少三分球...
作者: kennykennyok (我錯了啦><對不起) 2019-05-27 12:26:00
這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