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6年柏林奧運將籃球列入正式項目開始,美國男籃在這項目上獲得巨大的成功,
至今沒有拿到奧運金牌的年度只有
1972(蘇聯兩次額外加秒事件,銀牌)
1980(抵制蘇聯未參加)
1988(準決賽輸給蘇聯隊,銅牌)
2004(小組賽輸給波多黎各、立陶宛,準決賽輸給阿根廷,銅牌)
1972年那次應該算是被黑掉,而且甚至有當年的選手在遺囑上說拒領該屆銀牌
可見當時有多忿忿不平
真的首度奧運場上被擊敗應該算是1988漢城(2005變更中文名稱為首爾)奧運
當年12人名單後來全部都有打NBA
稍微列一下這些球員87-88 NCAA球季以及NBA選秀順位與生涯年的數據
得分 籃板 助攻 抄截 阻攻
David Robinson(1987,1-1) NCAA 28.2 11.8 2.0
7-1 C NBA 29.8 10.7 4.8 1.7 3.3
但因為服役兩年
1989球季才開始職業生涯
Danny Manning(1988,1-1) NCAA 24.8 9.0 2.0
6-10 PF NBA 22.8 6.6 2.6 1.4 1.3
當打之卻為傷所困的狀元
所幸後來轉型為替補
仍相當稱職有效率
Charles Daniel Smith(1988,1-3) NCAA 18.9 7.7 1.8
6-10 SF-PF NBA 20.0 8.2 1.8 1.1 2.0
Mitch Richmond(1988,1-5) NCAA 22.6 6.3 3.7
6-5 SG NBA 25.9 3.9 4.2 1.5
當年勇士隊Run-TMC之一
轉至國王後依然是主力
2002在湖人拿到冠軍後退休
Hersey Hawkins(1988,1-6) NCAA 36.3 7.8 3.6
6-3 SG NBA 22.1 3.9 3.7 2.2
1988體育新聞大學最佳球員
Willie Anderson(1988,1-10) NCAA 16.7 5.1 4.0
6-7 SG NBA 18.6 5.1 4.6
Shandon Anderson的哥哥
Jeff Grayer(1988,1-13) NCAA 25.5 9.4 2.3
6-5 SG NBA 9.0 3.1 1.8
Dan Majerle(1988,1-14) NCAA 23.7 10.8 2.5
6-6 SG-SF NBA 17.3 5.9 3.3 1.6
瘋狂射手Thunder Dan
當年太陽用Larry Nance跟騎士換Kevin Johnson跟一支選秀籤
Majerle就是用那支籤選的
J.R. Reid(1989,1-5) NCAA 18.0 8.9 1.7
6-9 PF-C NBA 11.1 8.4 1.2 1.1
Bimbo Coles(1990,2-40) NCAA 24.2 3.6 5.9
6-1 PG NBA 12.8 3.9 5.7
Stacey Augmon(1991,1-9) NCAA 16.5 7.3 3.6(1990-91大四球季)
6-8 SG NBA 14.8 4.8 2.3 1.8
Charles Edward Smith IV(未入選)NCAA 18.7 3.6 3.6(1988-89大四球季)
6-1 PG NBA 2.9 1.2 1.7
菜鳥球季為1989,打了65場後至海外聯賽好幾年
後來又回來打過零星幾場
攤開名單來看,以1988年選秀樂透順位的球員為主體也算是一時之選
但可能是大學球員倉促成軍,默契上並不是那麼充足
當年準決賽帶給美國隊最大麻煩的
其實不是後來進入NBA的Sabonis(13分13板)跟Marciulionis
(19分4板3助攻,雖然三分球3投3中,但是二分球投8中2,且犯滿畢業與6失誤,
不過Marciulionis該屆奧運會仍然是蘇聯最可怕的火力,平均18.1分,
FG 61.9% 3PT43.8% FT85%)
而是Kurtinaitis
該場是他國際賽生涯的單場第2高分(28) FG 8/16,3PT 4/10,FT8/9,0失誤
上半場美國就以10分落後,下半場雖然盡力追趕還是以6分飲恨,該場全隊只有4個助攻
進到決賽的蘇聯面對南斯拉夫
Sabonis 20分15板,Marciulionis更是繳出21分3板6助攻FG 7/11,3PT 3/6,FT4/4
的鬼神數據,儘管對方擁有Petrovic跟Divac卻還是無法追上
也讓蘇聯拿下了國家隊的第二面奧運男籃金牌
1988漢城奧運其實有不少看點,除了上述球員之外,巴西傳奇球星Oscar Schmidt
也在該屆創下奧運史上單場最高55分,
8場場均42.2分 7.8籃板 FG 56.9% 3PT 55.6% FT 91.8%的可怕紀錄,
目前他還是奧運(1093)與世錦賽男籃(893)的歷史總得分王
職業籃球生涯29年 橫跨西班牙(2年) 義大利(11年) 巴西(16年) 三國聯賽
拿過16個得分王 西班牙x1 義大利x7 巴西x8
在1987年的泛美運動會 他也打敗了美國隊(苦主又有David Robinson)
其實他有不少次在NBA大顯身手的機會
1980年老鷹隊曾和他討論簽約的事宜被拒絕,1984年被籃網隊選中但他最後沒有報到
否則80年代的NBA會更有話題性,也讓人只能聯想強者間的對決結果
現代奧運復辦時,奧委會其實是很強調業餘性質的,不僅不能藉由體育獲得收益,
也不能以體育為工作,所以職業選手便無法參加奧運,
後來因為歷史變遷,這個條例到似乎並不是那麼符合現代潮流,因此1988年國際奧會
就全面開放,將是否能派遣職業選手參賽的權力交由各項目的總會決定,
也因此在1989年,國際籃聯便更改規則,允許職業球員參加國際籃球賽事,
才有夢幻一隊的誕生,
奇怪的是,檯面上是這麼說,但早在修改規則前,
不少社會主義國家的運動員其實骨子裡根本就是職業選手
很多國際球員都有參加職業籃球聯賽,但都能參加奧運,FIBA卻唯獨限制NBA球員參賽
所以早期很多國際球員不願加入NBA
除了文化差異與競爭心態,很大是這個因素
不過至今仍然有些奧運項目是不讓職業選手參賽,拳擊就是其中之一,
但職業球員的參賽,我想絕對是讓奧運舞台是有更多可看性
下次有機會再來講一下夢幻一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