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選秀年的深度或是說大年怎麼看?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9-12-25 08:08:07
※ 引述《kobe30418 (謝小笨)》之銘言:
: 想問一下,這種選秀的年度要怎麼看是大年還是深度年?
: 像是耳熟能詳的96年黃金一代跟03梯,還有像是11年的選秀
: → heavensun : 深度要看整個樂透區 12/24 23:40
: 推 HONYLO : 覺得通常大年說的是深度 12/24 23:40
: 推 utcn92 : 大年不能只看頂尖兩三個,要看深度,差不多樂透區14 12/25 00:44
: → utcn92 : 人都有機會先發甚至球星潛力的話,就可以稱為大年 12/25 00:44
: 噓 ios5566 : 認定就是一堆普先發就是算大年啊 有問題嗎? 12/25 07:33
這邊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土法煉鋼而已。
因為我是個不把資料轉化為數字會很焦慮不安的人,只有數字才能讓我安心。
所以我看的會是:上場時間
不管是先發、輪替,最基本的就是上場時間了,
應該不會有人說平均上場10分鐘是合格輪替吧。
稍微把標準放寬一點,1季打60場,每場平均25分鐘,得到的是:1500分鐘
新人年略少一些合理,算1200分鐘吧。
所以這邊用一個簡單的式子「1200+1500*(球季數-1)」,
本季打了約30場,以出賽20場 X 25分鐘來看,以500分鐘來計算。
2018跟19選秀先不看,從2017往前看起:
2017選秀,打到「1200+1500+500=3200分鐘」的球員有: 19位
https://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draft/NBA_2017.html
2016選秀,打到4700分鐘的有:10位
2015選秀,打到6200分鐘的有:13位
2014選秀,打到7700分鐘的有:14位
2013選秀,打到9200分鐘的有:14位
2012選秀,打到10700分鐘的有:15位
2011選秀,打到12200分鐘的有:17位
2010選秀,打到13700分鐘的有:12位
2009選秀,打到15200分鐘的有:13位
再遠的話因為考慮到球員生涯長度,這套式子就不見得適用了,十年左右應該是極限。
可以看出,10位「至少有進到輪替」的球員算是低標,超過15位則是少見。
2017真的是蠻厲害的一年,今年也有大量的這些「三年級生」在輪替之中。
甚至這式子還把Markelle Fultz排除掉了,他才打了62場,1434分鐘,
但他若健康出賽一年至少2500分鐘,兩年後應該可以達到五年級生的門檻。
(對照組,Jayson Tatum前兩年都是24XX分鐘)
而2011被人稱之為選前不被看好,選後出人意料,也是可以在數字上反映出來的。
大概是這樣,一點自己的資料分析方法分享。
作者: jack19931993 (三無少年)   2019-12-25 08:23:00
認真給推
作者: PttRecreator (飄逸)   2019-12-25 09:19:00
推推不過欸都大大我覺得是不是應該要把每一年的選秀都以同一年最比較啊比如都是比較五年後或是都是比較六年後然後在對每一年進行加權
作者: DamianLillar (利拉德)   2019-12-25 09:59:00
這樣比稍微有個缺點 實際上越晚的球員年份越容易達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