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 叫做《刻意練習》
裡面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規律的訓練使得大腦中被訓練刺激的部位出現變化,大腦因為這些刺激重塑自己,好提
升能力來配合訓練的需求。」
書中開頭就舉了一個例子──「絕對音感」
原本歐洲人認為「絕對音感」是天賦 是上天所給予的禮物
後來發現 亞洲聲調語系 如漢語、越南語的小孩 「絕對音感」的比例更為常見
那是不是亞洲人有「絕對音感」的基因?
研究後發現 如果亞洲人從小在非聲調語系的環境中長大
擁有「絕對音感」的比例 就會和歐洲人一樣
而日本心理學家找了二十四個2~6歲的小孩 經過實驗 若配合正確的訓練方式
每個人都發展出了「絕對音感」
所以所謂的天賦 不見得是天生基因就是如此
天賦「其實就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
AI的媽媽 把政府補助金拿去買籃球鞋
LBJ的訪談中 他媽媽為了讓他過安穩的生活 把他送到美式足球教練家裡 教
練把他帶到籃球隊
有球員(好像是kobe)說 他爸爸當初為了訓練他左手運球 把他右手綁起來 綁了一週
你不覺得 他們都有「刻意練習」 要成為運動員嗎?
或者說 美國的黑人的文化 是不是型塑了「刻意練習」成為運動員出頭天的氛圍?
所以美國黑人在運動上發光發熱的比例特別高?
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我們亞洲人的生活和心態
你不覺得亞洲人的「刻意練習」 就是要成為學者、工程師、醫師、律師嗎?
如果我們一開始技能就點紙筆考試 我們的文化也鼓勵如此 那
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刻意練習」
再加上
先不說到美國的黃種人(中日韓人種 這串文主題應該不是美國asian)人數本就很少
而且多保有注重教育的文化
留在東方的 到目前為止 我們攝取的營養還是不如歐美人
那輸給他們 也很合理阿
有人一定會說非洲人很窮 可是他們一堆人打nba
但你別忘了 那些真的能打到世界級的選手 其實不見得是非洲的窮人
比方說
Olajuwon 他家算當地有錢人 從小玩足球
Ibaka 他的父母都是職業籃球員
Embiid 他爸是軍官 從小訓練他打手球
這些人恐怕也是有「刻意練習」成為運動員的
我不覺得我們天賦輸人
但我們籃球這個運動沒什麼好出路
所以父母不會讓小孩有機會「刻意練習」成為籃球員
再加上我們的訓練方式又滿不正確的(比方說練球時間一半在折返跑)
自然就沒有nba等級的球員
其實這就是「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你我都是被「刻意練習」成為適合這個社會生存的人
至於有人說身高條件什麼的
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
二戰前的日本人 男性身高平均不到160 甚至有資料說日本兵身高平均150 現在171
電車裡碰到180+的日本男性還真不少
三代人
基因基本上沒什麼變(二戰後美軍混血沒那麼多 以前看資料 約15~20萬人)
就憑他們免費營養午餐改善了營養 就讓他們身高抽起來
台灣也一樣
原本是屬於中國南方&南島血統 身高從來都不是優勢
但現在完全不輸以前人口中的高麗棒子
當然 我不是說基因無用
細微的差異 導至偏向何種運動更有利 是可能的
但若我們的社會運動風氣再盛一些
或許就會有些比一般人更有「天賦」的人 會朝籃球員的方向「特化」
其實現在已經有不少十幾歲的直接去美國打高中、大學
成績也沒有爛到不能看
起碼有校隊黑人的水準
再加上日本、韓國與對岸的成績 黃種人在運動上 看起來都是越來越強
不論是訓練還是心態 慢慢有在追上歐美
或許還要再過一兩代才能並駕其驅 但怎麼看都不像是某些人說的「基因問題」
另外有說到臂展 我很好奇 我身高178 臂展185 一般人比例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去吧?
說起來 除了姚明特別短 易或是周崎 甚至林書豪 都沒有感覺比一般nba黑人短阿
KD、KL那些是特例 應該不能用他們來作為黑人的標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