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頂尖側翼建軍新格局火箭極致小球的窮途末路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09-15 23:05:58
https://nba.udn.com/nba/story/8885/4861850
頂尖側翼建軍新格局 火箭極致小球的窮途末路
2020-09-15 15:23 NBA台灣 / monmo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9/15/1/8544599.jpg
Getty Images
儘管拿下首勝,休士頓火箭接下來幾乎是以越打越糟的姿態,連敗四場後遭洛杉磯湖人淘
汰,又一次止步季後賽,且可說是近六年最難堪的一次,雖然可歸因為提早遇到隊形剋制
、總冠軍候補的強敵,但場上始終無法攻頂,場外靈魂人物主帥丹東尼(Mike D'Antoni
)又旋即宣布不回歸火箭,這些年來火箭追求的極致小球之路,幾乎已到終點。
最直接因素,不過遭淘汰後隔天,原本還曖昧於是否回歸的丹東尼,就斷然決定離開火箭
,而且已有多隊競逐。
1年多來球隊與他有過數次談判,但雙方一直未能達成共識,雖然不多久前總管莫雷(
Daryl Morey)亦曾再次表態,留下他為休季首要任務,但在季後賽慘澹收場的催化下,
原本於最後一戰賽後都還表示有意續留的這位小球大師,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轉身
離去。
而環顧聯盟,在所謂的小球、跑轟領域,實在沒有什麼人能帶的比他更好、也更癡迷於此
道,不僅要延續他那極致小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不無機會大破大立。
這也攸關火箭極致小球背後,理想組隊的絕高難度。這些年下來,人們越來越清楚,要打
出休士頓追求的完美小球,陣容要求何其高,又何其極端。
丹東尼的理想小球藍圖,人人都要會投三分,也要能切入,進攻端透過不斷切傳,盡可能
拉扯出最大空間以利三分投射;防守端則因為身高不如人,強調無限換防與大量輪轉,所
以同時亦要求球員的速度、對抗性與體力,最好也不要太矮。
總結條件:具備切傳投三脅,盡量不要太矮、具對抗性且體能佳。但環顧聯盟,這般條件
的球員大概都能在各隊站穩腳步,甚至往往是重要綠葉以上,但火箭追求的小球,這樣的
球員起碼需要7位以上,且還要追求品質卓越,最理想是好幾個哈登(James Harden),
就能越臻無懈可擊。
但回歸現實,在有天花板的薪資結構下,光組成大多數人都具備這些基本條件的輪替,就
已相當不易,遑論球隊始終還是要有頂尖球星帶領,坐擁強大對位優勢,才能確保這套小
球流暢運轉,唯有能逼迫對手得包夾協防,才能為隊友創造優質空檔,但代價就是高額薪
資,經過近年交易演變,現有兩大球星衛斯特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跟哈登下季
薪水都超過4000萬,導致來年有約在身的球員薪資,已與本季相仿,人數卻更少。
遑論季後賽對人員能力要求的更高標準。不只要有三脅,還要追求全體高命中率與穩定,
否則對手終究會採取嚴密包夾主將放空綠葉,一旦場上五小有了明確投射弱點,小球很可
能瞬間就因骨牌效應而失速。
且隨著當代大量投射三分潮流,季後賽防守選擇放切不放投+內縮禁區(或者剛好擁有戴
維斯這種兼具速度的禁區防守怪物),逼迫對手得在中距離進攻,在強隊中早也不是新鮮
事。
對缺乏禁區攻堅手段、籃板劣勢,更極端把勝負賭在三分球與切入上籃的火箭而言,避免
場上出現進攻漏洞的理想樣態,還得5個人都能於中距離開火才能有效破解,但在這個中
距離因期望值算計過度,於聯盟中已式微好一陣子的年代(近年因季後賽中距離的影響力
:杜蘭特Kevin Durant、雷納德Kawhi Leonard、戴維斯Anthony Davis與保羅Chris Paul
,才又開始吹起復古風),又要去哪找來具備上述能力還會中距離的球員?
以現在的火箭來說,大概也只有兩大球星具備常態能力,衛斯特布魯克的跳投與哈登的拋
投,儘管如此,由於並不是平常就會大量使用的進攻手段,季後賽一時間要拿出來主打,
成效通常也有限,特別這也代表你一支想靠三分投射期望值較高贏球的球隊,反被逼回跟
對手拚不佔優勢的2分,要不就流於試手氣的三分濫投。
更甚者,看似前衛的丹東尼極致小球,還真的走在時代尖端嗎?固然交易卡佩拉(Clint
Capela)後的無禁區打法、人人都可投三分陣容,其大膽程度確實震驚聯盟,但這支火箭
原本建軍的假想敵是金州勇士,在勇士沉寂也面臨改組之際,可能已無用武之地,也不合
時宜。
因為整體聯盟這幾年早已走向側翼為主建軍的新格局,等於是在修正原本小球基礎上,追
求有相近速度火力,卻擁有更好身材,以提供更佳的籃板鞏固、防守品質與對位優勢。
隨手舉例,湖人的詹姆斯(LeBron James)、快艇的雷納德與獨行俠的唐西奇(Luka
Doncic),這些都是幾乎場上側翼直接實質主控的例子,等於在控衛上就搶佔對位先機,
亦有助於場上整體陣容的拔高。
而儘管火箭雙星都已算是高後衛,身材終究不如側翼,且儘管近年火箭為了提升禁區防守
以及對於聯盟一眾明星側翼的對位,找來不少優質綠葉側翼,丹東尼始終偏好後衛,雙星
外包括葛登(Eric Gordon)與小瑞佛斯(Austin Rivers)也是,塔克(PJ Tucker)實
際上也更像是後衛被拉上去硬頂鋒線。
一旦對手身材優勢又能打出高強度輪轉,這群後衛往往就只能深陷夾擊,這也是為什麼湖
人儘管擺出小球風格陣容,詹姆斯卻不太認為這算小。因為場上仍可以擺出頗具高度(優
於火箭)陣容。
特別是丹東尼多年來還有狠操主力、保守調度的老毛病,季後賽尤甚,身材不如人只能更
積極奔跑對抗、體能消耗更鉅,輪替卻往往還比人家短,也因此屢屢出現季後賽先盛後衰
,體力無法全程貫徹小球執行的老問題。
放眼當代,即使火箭要繼續主打丹東尼後衛為主的小球,他們都難以違背這股側翼潮流,
但要真正有意義、突破現狀的補強,需要能投中距離跟三分的側翼巨星,可談何容易?
屈指可數的大概都已名花有主,更且回到薪資,除了雙星頂薪外,來年加上葛登與柯文頓
(Robert Covington)四人就已達1億1000萬,連綠葉補強都有困難(且接下來兩年很可
能只有一支二輪簽),除非交易,火箭在陣容上來年大可能不進反退,就算丹東尼續約,
也幾乎註定停滯不前。
當這陣容、打法與調度已看到極限,又不符合聯盟當今側翼潮流,丹東尼的主動離去,或
許反而給了火箭一個轉向契機。
只是這過程受限於薪資結構、球團花錢意願,以及原先極端小球陣容的改版難度,就算要
更換打法,大概也得經歷好一段過渡期,這期間內並且很可能還是得不時兼容並蓄現有打
法,再求逐步轉型。
就看接任新帥的建軍方向與轉彎能耐,以及總管莫雷是否能再現交易鬼才手腕,為休士頓
帶來新氣象了!
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1528.jpg
monmo
一言以蔽之,終生爵士迷。愛寫冷門球隊&獵奇主題的怪僻NBA作家
作者: roger2623900 (whitecrow)   2020-09-16 01:06:00
我還是覺得五小是可行的 但可惜CP3老了
作者: sunnydragon7 (香腸)   2020-09-16 11:00:00
最大問題在老闆想省錢…只能一直丟球員省錢換陣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