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籃網隊二連敗原因,這麼快就被看破手腳了嗎?
如標題,籃網隊最近的三巨頭交易案為整個NBA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
夾著KI還沒回歸的小劇場,
單靠KD、Harden兩巨頭先拔頭籌拿下二連勝,彷彿告訴大家恐怖籃網隊就要來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KI回歸後卻吞下二連敗,
上演開高走低的節奏,一下子所有問題都跑到那個人身上了。
擁有三巨頭的球隊參考自過去的冠軍大團、有磨合成功的奪冠球隊,
無論是公中皇朝的MJ、皮朋、Rodman,
真理、KG、雷槍的塞爾提克、
熱火三王的LBJ、Bosh、D.Wade,
馬刺三巨頭TD、Parker、Manu,
還是騎士那一年的LBJ、Love、KI,
都有一個共通點:無論後場是小前鋒、得分後衛或控場後衛的搭配,
前場三巨頭中至小要有一名頂級PF或C位的明星球員carry,甚至能在兩個位置間遊走的球星,負責球隊核心的禁區防守、籃板和吃餅的功能。(Rodman、KG、Bosh、TD、Love甚或湖人的現在雙核至少也有AD)
而現在籃網的三巨頭卻是空有得分能力的巨星,但缺少了頂級禁區的防守,所以當前兩場靠著KD 和Harden手感發燙的超強得分能力(每人至少有30分以上)就把防守的破洞問題掩蓋住了。(但其實比分也沒贏多少,險勝而已)
而當三星回歸,除了防守就連進攻的問題也被放大檢視了,也把三巨頭的功能性重疊的問題暴露了。
現在要討論的,不單單是球權分配的問題,畢竟時間安排好還是可以輪流單打iso終結結束。
(當然進攻效率值和球的流動又是另一問題)
直接說明好就是:Harden和KI就是兩個打法和功能一樣的球員,不把其中一個交易走球隊絕對走不遠。(除非其中一個願意改變打法,
不是勉強配合而是根本上的改變)
看看過去的三巨頭組合,
得分後衛和控球後衛位置重複的只有馬刺的
法國小跑車Tony Parker和阿根廷刺客Manu Ginobili,但全世界都知道馬刺是最會團隊合作的球風, Parker就是主控分球,一球在手沒有問題,而Manu生涯一直扮演板凳暴徒第六人的角色,無球跑動、空切、Catch and shot的技巧也是尖端。
但KI 和Harden兩個都是要控球在手發動進攻的點,KI的位置雖然是控球後衛,
但他的打法是像Allen Iverson、Damian Lillard 一樣,
以Crossover、關鍵投射得分為主,和傳統有良好分球視野、意識的控衛不一樣(CP3、Rondo、Luka Doncic)
所以結論是籃網想要走得更遠,除非有一個強力的C或PF補強,想要奪冠的話磨合成為冠軍隊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季後賽高強度防守下能不能過熱火、塞爾提克、公鹿的關也是疑問。
倒不如學習一下湖人,以雙核心戒隊薪資空間也比較充裕,再養一堆頂級綠葉培養默契建立團隊籃球的文化,
保證年年進季後賽甚至保底東冠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