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 吃過晚飯了嗎
我剛才看自己今天的文章都是回文 沒有主動發文
想說不要浪費寶貴的額度 因此來找大家進行學術與大愛探討
籃球的進階數據有很多種 BPM是其中一項廣為人知的
利用基礎統計數字 建立出一套衡量球員整體貢獻的模型
而以前我就知道 公式曾經有過改版 但是沒去好奇為何而改
現在我好奇了 因此有很多收穫
以下就是公式連結
https://reurl.cc/zeR6XQ
全文很長 都是英文 所以我幫大家節錄幾個重點:
1. 為何而改?
2017年的龜龜打出場均大三元拿下MVP後 他的個人BPM比其他人都要多出20%以上
統計學家因此匪夷所思 想說怎麼突然出現一個如此可怕的離群值?
是不是公式設定有狀況?因此推動修正
2. 修正什麼?
統計學家發現 舊版的公式過度強調籃板 認為防守籃板少的人就是防守差
而統計學家認為這太不公平 難道小個子就注定要防守差?只因為防守籃板少?
何況防守籃板能抓到 是建立在前面成功的防守之上
沒有成功的防守在先 哪來的防守籃板可抓?
因此防守籃板的價值 不該被過度看重
反倒是抄截這個直接毀掉對手進攻 給自己多一次快攻機會的數據 應該加倍計分
同時 籃球的本質是得分 因此爆量的高效率得分應該享受更大的獎勵
若一個球員得分量多 即便助攻數少 也不該影響他的進攻評價 所以助攻的權重不能放太重
這也是為什麼 公式改完以後 John Stockton之類的抄截能手 BPM從3.5暴升到6.7
助攻少但得分多的Anthony Davis 他BPM也增加多達1.8
喬丹的BPM也從歷史第二升上歷史第一
因為他最強的兩項:得分與抄截 都被第一代公式嚴重低估
看完調整後 我對這些統計學家們肅然起敬
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犯過錯
而是當他們發明的公式受到挑戰時
統計學家們沒有選擇堅持己見 毫不讓步
相反地 他們選擇仔細審視公式是不是有問題 導致出現很不合理的結果
最終更加完善自己的評分系統 讓系統的誤差大幅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