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190214 (天空之島拉普達)
2022-02-16 00:19:25經典永流傳!本世紀至今最令人難忘的5場全明星賽
文╱STeam
從1951年開始,NBA現役最具人氣和實力的頂尖球星們,都會在球季中途齊聚一堂,上演
星光閃耀的全明星賽,雖然這只是一場表演性質的賽事,但能在眾星雲集的舞台上嶄露頭
角,對這些球星來說仍是意義非凡,因此有不少傳奇球星都在全明星賽留下光輝紀錄。
正如同每個世代有著不一樣的籃球風貌,不同世代的全明星賽也帶給所有人不一樣的感動
,以下就讓我們回顧進入21世紀後最令人難忘的5場全明星賽,一起來品味屬於這個世代
的全明星感動。
2001年,戰神艾佛森領銜上演絕地大反攻
艾佛森(Allen Iverson)絕對是21世紀初期最具代表性的球星之一,無論是球風或穿著,
都曾經引領全新世代,堪稱史上最袖珍得分王的他,在2001年全明星賽曾經率隊上演史上
最驚人的逆轉秀。
面對擁有賈奈特(Kevin Garnett)、韋伯(Chris Webber)、鄧肯(Tim Duncan)等頂級前鋒
的西區明星隊,由艾佛森(Allen Iverson)、卡特(Vince Carter)、馬布瑞(Stephon
Marbury)等人領軍的東區明星隊,身材和對抗性都明顯落居下風,戰況也一如預期地呈現
一面倒局面,直到比賽終場前9分多鍾,東區明星隊還落後多達21分。
然而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艾佛森開始接連搶攻,他在9分鐘內猛攻15分,再加上馬布瑞
在最後不到一分鐘內投進兩個三分球,幫助東區明星隊後來居上,最終以111-110險勝西
區明星隊,艾佛森不僅順利獲選生涯首度全明星賽MVP,也意外找到穆湯波(Dikembe
Mutombo)這個好搭檔,兩個禮拜後加入七六人隊的他,和艾佛森聯手率隊一路殺進總冠軍
賽。
2003年,喬丹最後一場全明星賽
所有人都知道2003年全明星賽,應該會是喬丹(Michael Jordan)的全明星賽告別作,因此
球星們頗有為這個大前輩抬轎之意,賽前卡特(Vince Carter)就特別將自己的先發位置讓
給喬丹,而當比賽陷入僵局時,當然也必須把球交給喬丹來收尾,當喬丹在第一次延長賽
結束前4.8秒,面對防守頑強的馬利安(Shawn Marion)投進招牌後仰跳投時,所有人都以
為這場比賽MVP非他莫屬了。
沒想到布萊恩在接下來的進攻中成功製造犯規,並罰進兩球追平比分,將比賽帶進二度延
長,氣力放盡的喬丹沒能繼續上演驚奇,只能看著西區明星隊揚長而去,他在最後一場全
明星賽拼戰36分鐘得到20分,賈奈特則以全場37分9籃板的表現贏得該屆MVP。
2009年,布萊恩和歐尼爾共同舉起MVP獎盃
布萊恩生涯曾經4度贏得全明星賽MVP,和佩提特(Bob Pettit)並列史上最多,而其中最讓
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莫過於和歐尼爾(Shaquille O’Neal)共同獲獎的2009年全明星賽了
。
「歐布連線」在21世紀初期可說是所向披靡,曾幫助湖人打下三連霸王朝,然而都自認是
球隊老大的兩人,一直都有不合傳聞,直到2004年歐尼爾離隊後正式決裂,不但垃圾話你
來我往,例行賽交手時也是把對方當空氣,相敬如冰,因此當2009年全明星賽兩人上演大
和解戲碼,滿臉微笑共同舉起MVP獎盃時,不知多少湖人迷已哭倒在地,這也是歐尼爾生
涯最後一場全明星賽。
2017年,戴維斯打破全明星賽史得分紀錄
2017全明星賽於紐奧良鵜鶘隊主場進行,而當時鵜鶘隊當家球星戴維斯(Anthony Davis)
,自然展現出非同凡響的企圖心,他在比賽中途就跟西區明星隊隊友威斯布魯克
(Russell Westbrook)說:「我今晚要拿50分!」
戴維斯不是隨便說說,他在那場比賽投39中26,全場猛攻52分,成為全明星賽史上第一個
得分突破50大關的球員,也改寫由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保持55年之久的全明星賽單
場最高42分紀錄。
2020年,向布萊恩致敬新賽制廣獲好評
2020年1月,湖人傳奇後衛布萊恩驚傳墜機意外喪生消息,為了向這個一代球星致敬,NBA
在2020年全明星賽推出全新賽制,不再像以往打滿四節才分出勝負,前三節各有贏家,而
第四節比賽不採時間制,而是將前三節得分加總後,領先球隊方的分數再加24分(布萊恩
背號)訂為比賽勝利標準,誰先達標就獲勝。
過去幾年的全明星賽,球員們常被批評都沒在防守,尤其勝負已分時,往往淪為各種空檔
灌籃和三分球浪投秀,少了球賽真正最吸引人的攻守對決氣氛,而搶分新賽制意外地讓球
星們在第四節重新拿出積極的攻守態度,並在2020年全明星賽上演久違的比分拉鋸戰,在
勝利分數設定為157分下,東區明星隊靠著戴維斯的再見罰球,終場以157-155氣走西區明
星隊,全場貢獻30分7籃板8個三分球的雷納德(Kawhi Leonard),則獲選為正式以布萊恩
為名的全明星賽MVP。
https://bit.ly/3uSAd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