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633 (Love & Peace)
2024-12-22 19:14:14關於 「三分球太多」議題,
我是看過這個 YT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IKkumUxz4&t=3s
後來閒暇時間想到的,不知道是否有可行性。
======
因為投三分,得分期望值比較高,這些年來球員都變準了,跟早些年不流行的時候不同。
如果把「得三分」的難度,調整跟以前差不多,
或許進攻的多樣性可以改善 (兩分球的各種方式)。
想到的概念,是像 MLB 電子好球帶,把 NBA 的 「籃框」也裝上電子感應器。
如果三分線外出手,「空心」入網,得 3 分;
如果有碰到、擦到籃框、籃板 ... 等進球,都算 2 分。
這樣的話,要超級準,才能得到 3 分,
必須是神射手,或是很大的空檔,球員才會選擇投 3 分 (有把握空心入網);
如果是不夠準,或是難度較高 (如對位、後撤步 ...),就算進球,也是得 2 分,
球員就不一定會在三分線出手,會回到類似以前概念,越靠近籃框,越容易得分的「禁區
」概念。
而且投三分的時候,大家可能也會緊張期待一下,會不會空心呢? (追分、絕殺的時候)
灌籃、中距離 45度角打板、行進間鉤射、小拋投、Jordan式後仰跳投、KOBE式橫移跳投
、Boozer式中距離 ...,可能又會有許多球員使用 (目前比較常見的是歐洲步、餵餅 ...)。
如果改成這樣,NBA 球員去打國際賽,應該也不會有技術水準上的落差,只是攻擊習慣調
整,來符合規則。
忽然想到的點子~ 謝謝大家。
PS. 因為是看該 YT 影片後來想到的,所以也有留言在影片。
※ 引述《MadK17672 (大釣哥)》之銘言:
: 簡單來說~就是球隊和球迷的要求點不同
: 球隊注重實用性、效率
: 球迷想看觀賞性、多元性,可能還有一些效果
: 現在大家都在打魔球,讓進攻能更有效率得分
: 而投三分期望值高,就逐漸變成了主流
: 因此現在就變成:投三分+往禁區打兩分
: 但打魔球的同時
: 也降低了打法的多元性+觀賞性
: 有人可能會說:那些戰術很多樣很精細
: 但對多數球迷,尤其是只想看休閒看輕鬆的人來說
: 不會管戰術細節長怎樣
: 誰想知道這進攻回合 是甚麼西班牙擋拆還是牛角戰術
: 防守是Blitz還是Drop
: 我又不是教練 我看爽我看熱血的而已
: 話又說回來
: 這幾年魔球+大三分時代來臨
: 多樣性下降最嚴重的 個人覺得就是內線球員了
: 尤其是那些6尺10~7尺左右的長人
: 以前可以看到TD、KG、Dirk、Gasol、阿罵、Randolph
: Aldridge、Big-Al、Bosh、Boozer、Scola
: 都各有自己的進攻手段和風格
: 比如低位單打、籃下腳步、爆扣、後仰、擦板跳投、鉤射、拋投
: 現在的聯盟
: 除了小丑字母鉛筆+少數幾個曾在MVP榜前5的內線
: 其他的內線長人 進攻有什麼記憶點
: 還真的很難想
: 剩下的就是一堆同質性吃餅 或防守中鋒
: 好一點的中鋒 就是蹲在外線拉個空間
: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 這季NBA首月的收視率
: 和上季相比 下滑了28%
: 看看現在這種一直追求魔球、效率、三分的打法
: 只能說下滑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