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工作室誠徵文學雜誌、文學書實習編輯與志工
★ 服務地點:
捷運萬隆站四號出口,公館街(緊挨羅斯福路五段150巷) 傾向工作室
★ 內容簡介:
《傾向》文學人文雜誌是曾經享譽國際文壇的中文半年刊,在停刊九年後,
今年六月希望能出復刊號。《傾向》的內容以介紹國際文學與思想和中文文學及
當代藝術為主。《傾向》復刊號為流亡文學專輯和策蘭主題,我們期待延續過往
的理念。
「傾向」出版文學與思想類書籍,主要是譯著。除了在美國的工作室外,在
台灣剛剛試租賃工作室,編輯與文校均是義工或少量報酬。我們想將在台的工作
室變成每年有一半時間開放的文學實驗室。
一本書和雜誌的完成,需要透過文校、編輯和作者三方之間不斷的溝通和協
調,才能逐步成形。為求慎重與減少出錯,一篇稿子文校過程,至少需三人以上
的謹慎校訂,找出不同需補充和修訂處。文校的細膩對未來的編輯工作有莫大的
幫助。而編輯在審稿的過程中,需不斷地和作者與主編討教與溝通,多方的討論
和協定,我們才能將作品以最理想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在這個過程裡,對於
初任編輯或對世界文學認識不深的人,都是極大的挑戰與學習,但從中的收穫也
最大,也是這份工作的意義。
我們渴望《傾向》復刊與新書在台灣的發行與運作期間,能找到實習編輯與
文校志工一起協助書籍的編務與宣傳工作,我們也會盡量補貼車馬費、餐費甚至
少量報酬,並贈書。
未來,我們期待實習編輯與文校志工們,能透過參與「傾向」的工作,了解
一本書與雜誌的編製過程與出版工作,能成為「傾向」的一員。我們也附上蘇珊‧
桑塔格生前在《紐約時報》上對《傾向》的評價,貝嶺在回憶錄《在土星的光環
下》中說:
1993年,《傾向》創辦初期,我向她討教,我曾將《傾向》的發刊詞英譯寄
給她,讓她知道:「《傾向》雜誌不是一份純文學刊物,它的視野通過文學得以
延伸;而經由其他話語形式,《傾向》將從更廣闊的視角觸及人的存在問題。」
告訴她:「《傾向》崇尚個人創作自由的至上原則和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傾向》
雜誌秉持理想主義信念,儘管這種信念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遭歪曲和貶抑。它同時
強調一種真正的知識分子精神,這種精神主要是指對社會和歷史變革的責任感與
價值關懷。」她讀後予以高度評價。
後來,某些海外中國作家聲稱流亡文學刊物應該是「純文學的」。在背後指
責《傾向》有政治背景,甚至處心積慮處地打壓《傾向》,在華人文化圈及美國
詩人愛倫‧金斯伯格等《傾向》顧問面前煞有介事地抵毀《傾向》,卻從不敢公
開論戰。我予以駁斥,我以《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新
共和》、《紐約客》(New Yorker)、《巴黎評論》、《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柏林的《Letter International》等西方傑出的文化文學刊物的刊發
內容為例,捍衛《傾向》:「《紐約書評》、《紐約客》、《新共和》、《巴黎
評論》不介入美國或當今世界的政治和思想嗎?《倫敦書評》、柏林的《Letter
International》不介入當今世界的政治和思想嗎?」
蘇珊完全認同,並稱那些聲稱一份流亡文學刊物應該是「純文學的」論調是
自欺欺人,是怯懦文人逃避中國社會中文學、文化和思想現狀的自我催眠。我入
獄後,她撰文伸張《傾向》的理念,為我和《傾向》辯護,她寫道:「是的,他
在寫作,並且編輯了一份知識分子雜誌。……1993年,他同一群和他一樣30多
歲的中國流亡作家朋友們創辦了一本叫做《傾向》的雜誌。這是一份季刊(迄今
已出版十三期),在劍橋編輯(貝嶺和他的編輯同伴孟浪住在(波士頓)劍橋,在香
港或台灣印刷,兩千到三千本的印數,大多數由漢學家、海外的中國知識分子和
作家訂閱;約一千多本帶進中國送發。……我不打算聲稱貝嶺沒有政治觀點。他
當然有。他支持中國的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他極為熱衷於中國的獨立(或者「地
下」)文化。我也不打算聲辯《傾向》是一個非政治的純文學刊物。貝嶺和他的
同仁印在雜誌上的那些作家們在民主政治和表達自由的問題上從來不持中間立
場。他們也刊登那些受到檢查的獨立中國作家的作品。他們翻譯和採訪了許多西
方作家,包括謝默斯‧希尼、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切斯拉夫‧米
沃什(Czeslaw Milosz)、奧克塔維爾‧帕斯(Octavio Paz)以及我本人…
戈迪默女士和我還是編輯顧問。中國和「西方」作家之間的對話是該雜誌的一
個主要特色。…… 」
她甚至細數《傾向》的內容:「對這本雜誌的涵蓋範圍給出一個大概的概念
吧,1996年夏季號上刊登有約瑟夫‧布羅斯基的三篇短文和幾首詩的翻譯,一
篇關於布羅斯基的評論文章,還有一篇文章是關於把布羅斯基譯成中文時遇到的
一些問題;關於宗教(儒家和基督教)在現代中國的一個專題;關於九十年代中
國詩歌的一組評論;一個(高行健)劇本;還有幾篇文章是關於「第三世界知識分
子」、海外中國女作家、德國知識分子對柏林牆倒塌的反應、以及「知識分子在
一個封閉社會」的問題。這個封閉社會當然指的是今天的中國。」
我愧對於她。
她對《傾向》的停刊表示極大的遺憾。她是傾向雜誌最盡職的編輯顧問,她
幫助我選題,推薦好的作家和作品,她無償提供她作品的中文版權,她一直希望
《傾向》可以復刊,甚至要為《傾向》籌款。可那致命的一擊使我身心俱疲,同
事們又天各一方。我決定讓刊物休刊,當《傾向》轉型為出版社之後,我已越來
越力不從心了。
★ 工作內容包括:
志工
1. 協助校稿、參與文案撰稿等
2. 收發Emai、建立讀者資料庫
3. 新書文宣、海報與電子報、校園與社會推廣工作
實習編輯
1. 參與文校、文案撰稿
2. 與作者、主編協調和溝通
3. 學習InDesign排版,負責網站和部落格管理和更新
工作時間可彈性調整
★ 聯絡人及聯絡方式:
請Email傾向工作室 [email protected],
每天下午四點以後可電工作室 02-2932-2057
來信請附簡歷與聯絡方法(若有台北市話請附上,以便聯絡)
★ 招募時間:即日起~
★ 其他資訊:
了解「傾向」,請連結 http://tendencychinese.com/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