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0
在一片沉重的經濟低氣壓下
日經屢創新低
日本這三年來卻一連地拿了四個諾貝爾獎
包括2000年的筑波大名譽教授白川英樹(化學賞)
2001年的名古屋大教授野依良治(化學賞)
及今年的兩位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的小柴昌俊(物理學賞)
與剛發表的島津製作所(京都)的田中耕一(化學賞)
這四位基本上皆是其本土教育下
以其日本國籍獲獎
除了三位已工作多年的教授
田中耕一年紀相當輕(43,是工程師,完全地令人驚訝)
三年四個諾貝爾獎 而且是連續三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而且得獎者橫跨學界與企業界
這代表日本的基礎研究有一定的深厚基礎
絕不光是一些人貶低的只有"應用科技"
(其實到日本大書店看看 與其他亞洲國家比比 就能多少感受一些)
得到諾貝爾獎的12位日本人中
4位物理學獎 4位化學獎 1位醫學獎
值得同樣是東亞國家的台灣.及經常自我膨脹的中國及南韓反省
日本與其他國家造成這樣的差異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
造成這種差別不是只在"教育制度"
而是在做事的基本態度
(請注意 下面所說的只是"整體的傾向"而非指"所有人")
日本有很多教授或研究員
是憑著對研究的熱心 堅持幾十年而不動搖
只為對得起自己的理想
就像是日本馬路上常見專心一意地把人行道一寸寸壓平的老工人
那是一種"職人精神"
但是台灣卻有太多的教授或研究者
所謂的研究卻是從"名利"為出發點
明明不是花錢的研究 也非要丟計畫去搶國科會補助
拿不到就放棄研究 下次再找更容易申請補助的研究
為了錢可以研究主題千變萬化
然後是研究中不論是飛機票 旅館費甚至是一頓飯 一包紙
不管合不合理都想盡辦法要從公款中去挖
就是捨不得多花一點自己的錢將研究做得更好
看了實在讓人感嘆
擴大來看
所費不貲卻邊緣停車紅線畫得歪七扭八的台北人行道
充斥抄襲只求收益不求深度的電視節目
華而不實的各級政府海外考察團
反映出的其實是同樣的做事態度
台灣對於日本的了解太少
這與台灣媒體的形成背景與歷史社會環境有關
老一輩對日本文化了解較廣而深的人
沒有機會與管道去進入媒體
而中青代的對日認知又出現斷層
能長期深入觀察日本的中青代極少
加上特定立場的媒體 利益的煽惑
當然做出的報導又膚淺又偏頗
而連帶的影響更令人憂心
別看台灣這幾年在劣質媒體炒作下所謂的哈日風颳得驚人
飛往日本的旅遊包機常常是班班爆滿
但是事實上願意到日本長期留學研究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
而哈日風所傳遞的往往只是日本次文化中最表面的部份
長此下去 的確令人憂心
舉例而言 翻一翻台灣購買的日本電視節目清單
大體上是越搞笑 越沒有深度的越受到台灣買家歡迎
換言之就是一直灌輸垃圾與錯誤觀念
台灣所播出的日本電視節目總時數遙遙領先所有國家
但是如果單就購播的日本科學文教節目時數而言
台灣反而遠遠比不上南韓甚至是泰國
媒體對台灣造成的腐化是整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