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何去] 日經:任天堂提高本年度NS產能至3000萬台

作者: GenShoku (放課後PLAY)   2021-05-03 21:01:58
https://bit.ly/2QPXpgz
https://imgur.com/BggVrqt
關於日經的switch強化機報導
任天堂表示拒絕給出任何評論
https://imgur.com/VqsB4aT
所以這該算在「任天堂否認」還是「任天堂沉默」?
============================
還是希望明年能玩到4K BoTW啊
作者: ludashi (小魯大)   2021-05-03 21:09:00
以任天堂的尿性,新主機還要很久很久加上現在不用更新主機,就爽爽賣了任天堂從來不是以高畫質為優先啊
作者: colmash (col)   2021-05-03 21:10:00
新機?晶片產能沒有就不會有啊XDD
作者: leamaSTC (LeamaS)   2021-05-03 21:17:00
拒絕評論就是假的 否認就是真的 這不是奉日經為聖經的定律嗎(疑?
作者: curlymonkey (curlymonkey)   2021-05-03 21:21:00
沒否認絕對是假的
作者: hipposman (井上多洛~喵)   2021-05-03 21:24:00
只拒絕是假的 出來否認才是真的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21-05-03 21:44:00
日經原文是"お伝えできることはない" 應該算no comment
作者: isaka (101%)   2021-05-03 22:06:00
PS4 PRO銷售佔比我記得不高,微軟也有公佈one s才是賣最好的,就算NS真的有加強機也不會是調到3000萬的主因雖然不想抱太大期望,但還是看E3陣容吧(哭
作者: leamaSTC (LeamaS)   2021-05-03 22:12:00
對老任來說狀況不同吧 老任改版機差不多都同價位微升級跟那種出上下位版同時發售的情況不太一樣不過反正根據定律已經是假消息了 就不用擔心了XD
作者: nintenblo (nintenblo)   2021-05-03 22:39:00
任家強化機銷售都不差啊(DSL、DSi、3DSXL)甚至都可以取代舊機,跟PS4Pro的狀況不太一樣,只是「對應」的遊戲比較難而已。強化機都已經在備貨階段了,會推出幾乎都是確定的,只是時間點選在哪裡而已。
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2021-05-03 22:49:00
在「備貨階段」了?
作者: Sayaka0714 (さや姉)   2021-05-03 23:32:00
NS台大太了,如果出一台NS mini我會再買一台,螢幕小一點同樣的電池可以續航更久
作者: john11894324 (不要叫我大蘋果)   2021-05-03 23:38:00
希望任天堂可以出台NS家機版,支援4K顯示的市面上的電視大多已經支援4K,遊戲機不支援4K是非常過時的依照任天堂的策略,主機不會賠本賣或打平成本,要不要出一個只有家機功能的高效能主機
作者: cha122977 (CHA)   2021-05-03 23:48:00
三千萬還真多…已經熱賣這麼久了我還以為快飽和了
作者: evermpeg2 (小E)   2021-05-04 00:05:00
沒有什麼ns家機版這種東西,遊戲一定要相容掌機模式,除了出新一代主機不相容ns,或是電池技術突飛猛進超越摩爾定律,而且能在一年內商用化外,基本上想都不用想,而且老任才不會打4k廣告,要4k找隔壁兩家就好,他要玩的是新的創意
作者: leamaSTC (LeamaS)   2021-05-04 00:24:00
當然是不要出啊這根本就是5年前的過時討論了如果改版機變成家機限定 等於少掉一半更新主機的客群而結果可能只是賺到少數「核心」玩家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21-05-04 00:29:00
老任最後一次推出只以增進顯示效能為賣點的主機就GC和GBA(改版不計) 而且switch成功整合了家機+掌機的遊戲製作感覺老任沒意願也沒理由去做單純遷就4K的事情
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2021-05-04 00:35:00
我只覺得強化版已經出了,就電力加強版,若走性能強化路線而非現在的電力加強路線的話,也符合老任加強版的性能強化幅度真要出就出次世代ns吧
作者: bestadi (ADi)   2021-05-04 00:48:00
不可能有家機版了 老任目前資源 再分開作業 肯定會倒的
作者: deolinwind (某F)   2021-05-04 01:34:00
已經有掌機版ns,再出一個家機版是要怎麼switch
作者: leamaSTC (LeamaS)   2021-05-04 01:48:00
新版當初那個時間點推出不太會被當強化版看待我是覺得從商業角度來說如果搞個強化版 照慣例還是會小改名 故意用原名的理由應該就是不希望被當強化版看待(吧
作者: Meds (F)   2021-05-04 08:22:00
不用4K 我只想要穩定偵數的機子就好...
作者: rockmanx52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21-05-04 08:32:00
1080P目前全遊戲穩30/60我覺得就是地瓜系列SoC的極限了吧 如果還要顧及功耗的話
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2021-05-04 11:54:00
地瓜系列的極限?你知道地瓜現在最新款叫什麼嗎
作者: sugoichai (KOJI 寇己)   2021-05-04 13:40:00
不可能有家機版,老任僅用NS自己本身,就證明了遊戲最不重要的就是畫面與效能,不可能走回頭路。4不4k是少數核心玩家才會在意的事,老任不可能為了少數人走回頭路如果4不4k真的那麼重要的話,手遊市場早就變成墳墓了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21-05-04 14:09:00
大部分pc玩家也還停在1080,4K目前比較像是廠商的硬體技術展示
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2021-05-04 14:55:00
很多人都以為NS不靠畫面,事實上畫面還得要及格才能以掌機硬體來兼做家機,不然3DS等級畫面上電視能看?而且性能不足的話,那些PS4的三廠作品要如何移植NS?NS性能更弱的話,就會步上Wii後期沒有三廠遊戲的後塵一個成功的主機不是只靠一廠,還要有眾多三廠作品不過我也不覺得會有單純家機版就是了因為單純家機版我看也不能作到次世代NS性能
作者: coolmayday (小D)   2021-05-04 15:57:00
遊戲真的好玩比較重要 1080P應該是很及格了吧 順跑4K在各種動作場面都不掉幀目前也沒幾個遊戲優畫作得到對任天堂來說目前沒啥必要去跟另外兩家爭這方面的技術瑪莉歐系列 寶可夢系列 曠野之息 動森 大賣的通通都沒一個是需要更高畫質的啊XD
作者: eirose (回到只有圖紙,咖啡的生活)   2021-05-04 16:02:00
我也覺得遊戲好玩比較重要,尤其我很多時候並不接電視玩玩NS更多是挑可以旅行或外出時帶著玩的類型優先小螢幕為主的前提下,畫面好壞就沒有遊戲性重要了
作者: bestadi (ADi)   2021-05-04 18:56:00
要看吧 像MHR取巧的優化 讓你錯覺畫面很好
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2021-05-04 19:06:00
那PS4遊戲預先烤好的光影,也是一種畫面很好的錯覺?因為不是光追那種真實光影,所以也是取化的優化?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21-05-04 19:11:00
管他錯不錯覺,會讓你"覺得畫面很好"就是畫面很好還是你以為玩家都是救世主,眼睛都能看穿背後的編碼/技術
作者: Bencrie   2021-05-05 00:53:00
騙得過眼睛就是好技術啊,我在打電動不是在搞科學模擬啊
作者: nintenblo (nintenblo)   2021-05-05 06:59:00
畫面好不好,追根究底是跟美術設計有關,美術能發揮的狀況下用性能表現,無法做到的用視覺來表現,後者所需的成本較高。所以有性能的前提下對美術程式都是好的,現在3D2D都牽涉到很多運算面與執行效率,所以說不推性能的理論其實是很荒謬的。老任的做法是為了與販售間的平衡,但不能合理化不提升性能這件事,四年前可以並不代表四年後可以,不然現在大家現在應該玩GBA才是。
作者: sugoichai (KOJI 寇己)   2021-05-05 17:00:00
到底什麼程度?可不可以?銷量會告訴你,有銷量,代表大多數人覺得可以.......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21-05-05 19:38:00
若以最近可能發生的實例,PM珍鑽重製就會告訴你可不可以#現在大家應該玩GBA才是 <--這也不會發生啦,因為有PSP
作者: Kaken (← 看到他請催稿)   2021-05-05 19:55:00
沒有否認那應該就是沒這回事啦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21-05-05 19:55:00
後來大多數人在玩的就變成DS
作者: gastritis (gastritis)   2021-05-08 10:49:00
一般大眾不太追求極致,任走得路線是家庭與大眾,要效能多好畫面多讚去看看另外兩家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