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辜珮瑄、郭冠志和愉快的夥伴們
作品名稱:傳聲筒
製 作 期:二十二年醞釀、半年發想、執行一個半月。(這樣稍微精確些)
拍攝器材:Canon 550D、60D、7D
Canon EF-S 17-55mm f/2.8、EF-S 15-85mm f/3.5-5.6、EF 85mm f/1.8
Sigma 30mm f/1.4
Zoom H2
穩定架、短軌、冷光燈、反光版
後製軟體:Adobe Premiere CS5, CS3
格 式:1080p 29.97fps, h264
連 結:http://vimeo.com/23162028
簡 介:
//前製:
劇本構想並不是一個人憑空生出來的
遙想當初(?)是一個四人團隊 一人提出一個想要表達的概念 腦力激盪後的產物
1.等待
2.大學生不愛回家吃晚飯
3.表面與事實不一定相符
然後討論出初版的劇情大綱
但很明顯的 最後的傳聲筒已經和原本的劇情不太一樣了 甚至加進了"聲音"的元素
這是為了因應HEAR的主題而做出的改變
之所以會想用"傳聲筒"這個title
是我在過年的時後(還記的是除夕夜吃年夜飯時)陷入了劇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窘境
突然腦中閃過一個小男孩拿著穿了線的紙杯跑過一個又一個空間的畫面
靈機一動拿了日曆紙把它寫了下來
之後現在這個劇本就慢慢成形了
只能說靈感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菸)
前製中的選角
決定走生活化與平易近人路線
因為這主題本來就是一個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的事情
因此我很堅持兩個角色是everyman 就是一般人
而辛苦的製片大大也很懂我 第一次就幫我找到非常適合的演員
媽媽則是感謝orz的朋友友情贊助(?)
雖然是一波三折 但第一次和她聊過電話後就決定死都要找她了
小男孩是我以人口販子式的搜索而找到的 欲知詳情請內洽
場景的部分一樣延續生活化這個路線
沒有很炫麗的場地 但卻有很麻煩且不容易借到的場景
最麻煩的莫屬便利商店以及醫院
而醫院則是"搭建"出來的(原來DMCC已經有搭景的能力了XD)
經過這次之後已經強烈體會到前製的重要性
對不起沒有分鏡表>"<
還有 10分鐘短片場景不要太多 會很雜亂
最後(這怕破梗所以關一下燈)↓
[希望主角們媽媽的錯置並沒有造成大家的困擾 是說看得出來他們不是母子嗎?!]
//攝影:
這次攝影用到的器材非常的多,借來了好幾個燈和短軌
雖然有好幾個燈,不過實際用上的只有騎機車回家的那一場
其他以當道具的成分為多,在音樂教室和便利商店的景即是此用途
拍攝上以7D為主力,60D、550D為輔
有些場是採用雙機拍攝的方式
雙機拍攝時要注意的是,攝影機的設定要相同才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色溫,這是後製很難調的東西
7D、60D本身就可以設定色溫,550D要破解韌體才行
本次拍攝時常常忘記這點,所以後製時的調色會非常辛苦
另外,穩定架的使用需要事先練習且不能亂用
快速運動用穩定架的問題比較小
但是慢速移動時,用穩定架會變得很不穩
總之,穩定架要多練練,會讓畫面好很多
這次拍攝最需要加強的是事前規劃的部份
我們可以發現有些鏡的鏡位轉換有點奇怪,甚至違反了180度原則
這是因為分鏡表的不完整造成的
導演、攝影都應該在事前要先討論好分鏡表再上場拍攝
有做到的話,後製應該都會變得順利很多
//後製:
這部的後製分成三段,由不同的同學完成。
因為沒有分鏡表,所以三段都有著不同的味道,搭在一起看也不會奇怪 XD
郭導強烈地表示這部片不要有莫名的淡入淡出和黑幕,不然看起來會像作業
這才發現自己以前還真的很仰賴黑幕來連結兩場不同的戲,
當自己不知道怎麼接的時候,都會很不負責任地叫黑幕出來護駕 XDrz。
另一個在後製上有稍加著墨的是顏色與聲音。
這部短片是我們第一次試著使用 typical 的電影色調 (亮部調紅、暗部調藍)
雖然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調,只是覺得看上去好像很有質感
大概這種色調退流行之後大家就不會再想這樣調了吧 XD"
聲音處理真的是學生製作的一個大坑
要是真的要做到好,真的要砸很多金錢和心力下去,
但我們往往把錢拿去租鏡頭之後口袋就見底了 XD。
要收好音的話 boom 竿真的不能省,便利商店和手機店都沒有 boom 竿,
背景噪音和要收的人聲往往會分不開。
再把背景噪音補回去,也不見得能挽回降噪對人聲飽滿度的傷害。
最後,鄭焙隆答應我們使用《迷路》真的是超開心的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