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資治通鑑選讀:隋唐
課程性質︰歷史系選修兼通識A2*
課程教師︰張元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歷史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3年4月21日
考試時限(分鐘):100分鐘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請注意:一、不可作弊。二、標明題號,依序作答,不可多答。三、考題可帶走。
一、簡答題。選答3題,每題5分。
1、宇文孝伯曰:「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愛,遂爾結舌」帝知其
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這番對話,談及何事?此事反
映之人們之共同心態為何?
2、《通鑑》記曰:「韋城翟讓為東都法曹,坐事當斬。」請問:「韋城」與「坐」,
各作何解?
3、馬文舉指責煬帝:「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於矢
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蠭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煬帝如何回答
?(大意同即可)
4、「我與君仇家,今所以不手刃君者,但謀逆之日,察君不預知耳。」又曰:「必欲
就死,可相見也。」這是誰對誰說的?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5、辯機為《大唐西域記》之撰者,並譯有重要佛經多部,何以《高僧傳》中獨無辯機
之傳?我們對於辯機的認識應該閱讀哪一位現代史家的論述?
6、「忍者,至剛之用,以自強而持天下者也。忍可以觀物情之變,忍可以挫姦邪之機
,忍可以持刑賞之公,忍可以畜德威之固。」「夫忍者,豈桎梏其羞惡是非之心以
使不行哉?不任耳而以心殉之而已矣。」這是誰寫的?他在談什麼事而發此論?
7、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隋朝的文化」中,述及「幾門有成績的學問」,請舉出
其中的兩門。
二、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選答3題,選擇每題2分,簡答每題4分。
1、「文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眾以伐高麗,尚為所敗,今水潦為災,百姓困窮
,加之往歲西征,行者不歸,瘡痍未復,主上不恤,乃更發兵親擊高麗,天下必亂
。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但為亡虜邪!」
(一)這段話是何人所說?
(A)李密 (B)竇建德 (C)王世充 (D)李世民
(二)這段話中有一個對比,請說明,對比結果是什麼?
(三)這說這段話的人物,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2、百官悉詣朝堂賀,給事中許善心獨不至。許弘仁曰:「天子已崩,宇文將軍攝政,
闔朝文武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預於叔而低回若此!」善心怒,不肯行。弘
仁反走上馬,泣而去。化及遣人就家擒至朝堂,既而釋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
怒曰:「此人大負氣!」復命擒還,殺之。其母范氏,年九十二,撫柩不哭,曰:
「能死國難,吾有子矣!」因臥不食,十餘日而卒。
(一)史官記載許善心母子之死,旨在:
(A)指責愚忠愚行 (B)記錄朝中小事
(C)強調母子感情 (D)稱讚忠於所事
(二)許弘仁「泣而去」,他為什麼要哭泣?是你自己想到的嗎?
(三)許母知道善心死事,心中想到什麼?何以不食?
3、「大王悉兵渡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踰太行,入上黨,
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
,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驚,鄭圍自解。為今之策,無以易此。」
(一)大王指何人?
(A)李密 (B)竇建德 (C)王世充 (D)李世民
(二)大王採納他的意見了嗎?為什麼?
(三)胡三省讀到此處,提出怎樣的看法?
4、「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隠太子以庸劣居其右,
地嫌勢逼,必不相容。曏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隠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
,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己
,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
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
乎!」
(一)這段文字主要談的是什麼事件?
(A)李淵太原起事 (B)玄武門事件
(C)李世民擊敗竇建德 (D)李世民掃平群雄
5、太宗初政之時,以房、杜之賢,蕭瑀之直,而不能相親,乃親封德彝,蓋以瑀之疏
直,難與共事於危疑之時,而封德彝之狡數,不與之親密,則不能得其情也。後之
為相者,其心無所權量,但曰親君子,遠小人,未有能濟者也。
(一)這段文字的背景是:
(A)房、杜新用事,疏德彝而親蕭瑀
(B)房、杜新用事,疏蕭瑀而親德彝
(C)房、杜賦閑,疏德彝而親蕭瑀
(D)房、杜賦閑,疏蕭瑀而親德彝
(二)這段文字的撰者是誰?主旨為何?
(三)你贊同這段文字的主旨嗎?為什麼?
6、君臣之際,顧不難哉!以徵之忠,而太宗之睿,身歿未幾,猜譖遽行,徵之諫累數
十萬言,至君子小人,未嘗不反復為帝言之,以佞邪之亂忠也。久猶不免,故曰:
「皓皓者易 ,嶢嶢者難全」,自古所歎云。
(一)這段文字,述及君臣之際,相處之難,在於:
(A)臣進諫君受諫 (B)臣進諫君不受
(C)君受諫臣不諫 (D)君不受臣不諫
(二)這段文字出於哪一本書?載於哪一篇章?
(三)這段文字的撰者所哀嘆的,主要是什麼事?
7、上至濮陽,竇德玄騎從,上問:「濮陽謂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對。許敬宗自
後躍馬而前曰:「昔顓頊居此,故謂之帝丘。」上稱善。敬宗退,謂人曰:「大臣
不可以無學;吾見德玄不能對,心實羞之。」德玄聞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
不強對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勣曰:「敬宗多聞,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矣
。」
(一)史書記載此一小事,主要考慮應該在於:
(A)李勣之事,需予記載 (B)言行之美,應予記載
(C)地理之名,需加解釋 (D)有趣交往,應加記載
(二)為什麼顓頊居此,即謂之「帝丘」?
(三)許敬宗說「心實羞之」,所羞者,指什麼?
三、「作業」練習,原14-20日作業,移於期中考,兩題選作一題。(10分)
1、唐高宗征高麗(上)高宗龍朔三年(663)
初,劉仁願、劉仁軌既克真峴城,詔孫仁師將兵,浮海助之。百濟王豐南引倭人以拒
唐兵,仁師與仁願、仁軌合兵,勢大振。諸將以加林城水陸之衝,欲先攻之,仁軌曰
:「加林險固,急攻則傷士卒,緩之則曠日持久。周留城,虜之集穴,群凶所眾,除
惡務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諸城自下。」於是仁師、仁願與新羅王法敏將陸軍以
進,仁軌與別將杜爽、扶餘隆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入白江,以會陸軍,同趣周留城。
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濟王豐脫身奔
高麗,王子忠勝、忠志等帥眾降,百濟盡平,唯別帥遲受住據任存城,不下。
初,百濟西部人黑齒常之,長七尺餘,驍勇有謀略,仕百濟為達率兼崑將,猶中國刺
史也。蘇定方克百濟,常之帥所部隨眾降。定方縶其王及太子,縱兵劫掠,壯者多死
。常之懼,與左右十餘人遁歸本部,收集亡散,保存任山,結柵以自固,旬月間歸附
者三萬餘人。定方遣兵攻之,常之拒戰,唐兵不利;常之復取二百餘城,定方不能克
而還。常之與別部將沙吒相如,各據險以應福信,百濟既敗,皆帥其眾降。劉仁軌使
常之、相如自將其眾,取任存城,仍以糧仗助之。孫仁師曰:「此屬獸心,何可信也
!」仁軌曰:「吾觀二人皆忠勇有謀,敦信重義;但曏者所託,未得其人,今正是其
感激立效之時,不用疑也。」遂給其糧仗,分兵隨之,攻拔任存城,遲受信棄妻子,
奔高麗。
(一)歷史上的「白江口之戰」,是一次哪兩國間的戰爭?
(A)中、日 (B)中、韓 (C)中、朝 (D)日、韓
(二)白江口之戰,唐軍大勝,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孫仁師與劉仁軌對黑齒常之、沙吒相如二人的看法,主要不同之處何在?
2、唐高宗征高麗(下)-續前題文本
詔劉仁軌將兵鎮百濟,召孫仁師、劉仁願還。百濟大火之餘,比屋彫殘,僵尸滿野,
仁軌始命痤骸骨,籍戶口,理村眾,署官長,通道塗,立橋樑,補隄堰,復陂塘,課
耕桑,賑貧乏,養孤老,立唐社稷,頒正朔及廟許,(胡注:卒如仁軌之志,所謂有
志者事竟成也。)百濟大悅,闔各安其業。然後脩屯田,儲糗糧,訓士卒,以圖高麗
。
劉仁願至京師,上問之曰:「卿在海東,前後奏事,皆合機宜,復有文理。卿本武人
,何能如是?」仁願曰:「此皆劉仁軌所為,非臣所及也。」上悅,加仁軌六階,正
除帶方州刺史,為築第長安,厚賜其妻子,遣使齍璽書勉之。上官儀曰:「仁軌遭黜
削(胡注:黜削,謂白衣從軍自效也。)而能盡忠,仁願秉節而能推賢,皆可謂君子
!」
(一)「詔」與「召」二字,意思相同嗎?
(A)完全相同 (B)音同事異 (C)有同有異 (D)完全無關
(二)劉仁軌在百濟的作為之中,與唐代國威有關的應是哪幾項?為什麼?
(三)這兩段敘述的文字中,你認為最為有力的是哪些?史書記士其事的意義為何?
四、請用下列《通鑑》或《中國通史簡編》文本,試擬題目即作「一道選擇,兩道簡答」
,下列兩題,擇一試擬。(10分)
1、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辭色,冀聞規諫
。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苟其君諫自
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嘯,臣豈能燭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
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毋惜盡言。」
2、李密與舊將帥間相互猜疑不一心,這是最大的弱點。黎陽戰後,精兵損失極重;錯
誤地估計王世充作亂,內部分裂,東都早晚可以取得,愈益驕傲自滿;李密失敗的
時機完全成熟了。王世充抱著死里求生的決心,率精兵二萬余人,攻擊李密軍,李
密軍大潰敗,樓將帥單雄信等叛變,投降王世充。李密無路可走,只得率殘部二萬
人投奔唐朝,其余將帥如州縣多歸附王世充。李密來到唐朝,嫌待遇不夠優異,與
王伯當出關謀叛變,被唐朝殺死。李密憑借洛口倉米,聚眾將近百萬,以為人多勢
盛,就足以成大事。他并不知如何用眾,也不知如何用兵,更不知如何用將,尤不
知自己如何做人。他從農民領袖變成隋的降臣,又變成唐的叛臣,軍事上的失敗結
合政紿上的失敗,使李密成為不值得同情的失敗者。他的失敗,為唐朝增加了優勢
,同時,也為王世充造成了強大的割據勢力。王世充戰勝李密,兵力大增,六一九
年,廢隋皇泰帝,自稱皇帝,國號鄭。
五、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資治通鑑》是一部怎樣的史書?你的閱讀策略是什麼?你覺得
成效如何?有什流地方需要調整或改進?(10分)
六、以下兩題,歷史系的同學做第一題,不需做第二題;非歷史系同學做第二題,可以加
做第一題。(每題10分)
1、關於〈中國古代史教學中的幾項選擇-略談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在歷史教學上
的功用〉一文,請回答:1、該文主旨為何?2、范著《簡編》如何處理三國部分?
意義何在?3、該文「餘論」所論何事?你同意嗎?
2、在我們閱讀選自《通鑑》的資料,你對其中哪一段記載覺得最為有趣、或驚訝、或
感動、或喜歡、或不解……?請一述之。(10分)
七、以下三題,選作一題,每題10分。
(一)郭沫若所寫關於隋代大音樂家的文章,請寫出該文的大意,並略述你的讀後感想
,特別是你喜歡此文嗎?為什麼?
(二)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關於隋文帝的描述,你最喜歡哪些部分,不喜歡哪些
部分?請略言之。
(三)范文瀾前書中,關於隋代的佛教,請略言其大要,並談談你是否喜歡。
八、這學期,我們這門課,有了「作業」,你喜歡這種作業的方式嗎?你對這種「文本閱
讀」形式的題目,或作業,有怎樣的想法與意見,請詳細說說。(10分)
九、閱讀下列文字,請指出摘自何書?(3分),這段文字與我們的課程有著怎樣的關係
?(7分)
詹姆斯的散文不輕易在字裡行間洩漏意義。這種風格挑戰了當前的快速消費文化,而
讀者必須費盡心力加以解讀。讀者為了解開作者的意義,必須與作者布置的扭曲句法
奮戰,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讀者與作者彷彿成了作品的共同創造者。詹姆斯覺的有需
要將他的句法編織蜘蛛網,這樣才能捕捉到經驗的每個細微變化,與意識的每個閃現
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