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老莊是天上星星

作者: xj6ru04m3 (龍の傳人)   2011-03-31 14:43:05
老莊是天上星星  黃明堅
天上總有星星,
星星照亮道路。
在看不見路的地方,我們追隨星星。
老莊是星星,在九萬里的高空兀自閃耀,從那裡看下來,人間事一清如水。
除了在地上走路找路,我們還可以飛翔。
飛翔到星星的家鄉。
老子的祕密花園
人和書的因緣,有時是全然無法解釋的。
一本書走進一個人的心坎中,彷彿是宿命,帶著魔幻般的力量,叫人難以抵擋。
我很早就嗜讀《老子》,大約是在開始讀《論語》、《孟子》的同時,也可能更早些。
記憶中,小學五六年級,一面讀瓊瑤、讀武俠、一面就讀老子
並不是真的有學問,一大半只是好奇。
可能是在那時候埋下的種子,從懵懂無知到終生眷戀──我與老子的因緣。
讀過很多書,可是床頭櫃的抽屜裡,始終只有一本。
失意的時候讀,得意的時候讀。
挫折的時候讀,歡喜的時候讀。
總能把我心頭的皺紋熨得服貼,也總能把我溢出的喜悅收拾乾淨。
一生可以只讀一本書,從十歲讀到一百歲。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一本床頭書。
其實,儘管沒有讀過《老子》,可是在中國人的生活裡,早已融入許多老子的思想。
我們平日常說的:「功成身退」、「大器晚成」、「知足」、「不爭」、「無為而治」,
這些莫不是老子觀念的菁華。
老子喜歡說反話、唱反調,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想法,到他手裡,就像打太極拳一樣,輕
輕一撥,全彈了回來。
然而,在一個積弊太深的世界上,我們卻永遠需要有大智慧的人,時時來點醒。
對浮華巧詐、貪財好利的人們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對宦海浮沉、心力交瘁的執迷者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對好勇鬥狠、愛炫耀武力、自誇膽氣豪壯的一群,則進一步言曰:「勇於敢則殺,勇於不
敢則活。」
面對學富五車、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之士,則刺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們一貫以為正確的看法,卻常和老子背道而馳。
我們喜歡上位,老子卻勸人:「處下。」
我們相信堅強者勝,老子卻主張:「柔弱。」
我們東奔西跑,力求有所作為,老子卻叫人:「清靜。」
我們總希望出人頭地,為民表率,老子卻坦言自己:「不敢為天下先。」
這樣的言語,對陷入塵世迷霧中的芸芸眾生,真有如冷水澆頭,頓覺清涼。而冷靜之後,
思索其中道理,才恍然發現自己以往是多麼不用腦筋,輕易的就接受了世俗的成見,以致
身處險境,脫困無計。
老子為我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一個不與地平面等高的世界、一個似小實大、似無還有的美妙天地。
一個遠離孔孟拘束的世界,這裡不談仁義、不論聖賢,只有自然與天道在此奔流。
他是一座秘密花園,只屬於找到他的人。
隨莊子逍遙遊
以前不大敢讀莊子。
因為他太聰明、太廣大、太無邊無際。
這樣形容一個人,似乎不頂妥當。好像不是在說人,而是在描寫天空、大海、宇宙。
那就是莊子,是天空、大海、宇宙,甚至浩瀚星河。
如今年長些,懂得喜歡莊子。
是因為走遍世路,閱盡世事,看人間已不覺稀奇,反倒重新回頭,凝望平凡不語的海與天
,才明白無窮無盡的宇宙,是唯一的永恆。
然後知道,其實我們從未被綑綁,我們一直是自由的,像莊子口中的大鵬鳥,「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用幾千里長的背脊,奮起飛翔,張開的翅
膀猶如垂天雲彩。
我們是鳥,「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拍打水花,濺起三千里高,乘風直上
,一去九萬里。
樹上的知了和斑鳩看了好笑,牠們說:「我飛到樹枝上就行了,何必一飛九萬里呢?」
莊子罵小鳥說:「你們知道什麼呢!小鳥如何能了解大鵬的心思。」
莊子是個愛講故事,又十分會講故事的人。
他把故事帶到誇大、荒誕、無以名狀的境界,迫使我們反觀己身所處的現實,發現它的狹
小、侷促和傖俗。坐在大鵬鳥的背上,負風而行,沖天九萬里,你還有什麼想不通呢?你
還能和那些跳上跳下、吱吱喳喳的小鳥計較嗎?
批評者說莊子「通於天而昧於人」。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通於天,自然會無視於人。而所謂人間治亂的學問,也無須掛記心上。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莊子是遁跡山林之人,不適合做朝官、求利祿、察言觀色、小心翼翼過日子。
楚王想請莊子做宰相,莊子笑著遣回使者,告訴他:「你沒看過祭祀用的牛嗎?餵他吃了
幾年飽飯,給牠穿上錦繡的衣服,最後把牠宰殺了,擺在祭壇上。我與其做一頭死牛,不
如做一隻活的烏龜,在泥濘裡遊戲。不受國君的約束,不被人利用,這樣才是真快活呢!

寧願做烏龜,自由自在,爬來爬去,這是莊子的天性。
可以高飛如大鵬鳥,也可以鑽地像小烏龜,莊子早已不受人世的局限,化身成鳥獸蟲魚,
日月星辰,出入六合,遊乎九州。
讀《莊子》,有凌空飛翔之樂。
隨著他的故事走,我們會遇見朝生暮死的菌、千年不悔的龜、吸風飲露的神人、五石大的
葫蘆、七百歲的彭祖,還有猿猴、蜈蚣、泥鰍、麋鹿,更甭提翩翩蝴蝶來入夢!
一個故事是一個驚嘆號。
隨著莊子走,我們才第一次看見這奇幻人間。
奇幻人間,逍遙遊。
不讀《莊子》,無以逍遙。

  一九九七年夏,閒居無事,偶然興起翻譯《莊子》的念頭。
  隨手試作了一兩小段,這才赫然發覺古文今譯倒是始料未及的一項艱鉅工程。好在自
己以往讀《莊子》不甚用心,如今逐字逐句推敲,正是重溫經典的大好機會。
  夏日酷熱,無處玩耍,每天在書桌前坐定八小時,和莊子筆硯相親,久而久之,倒也
磨出了感情。黃昏收工之時,不僅不覺得疲累,反而因為促膝常談,大有斬獲,心情豁然
開朗,胸中長滿了莫名的喜悅。
  熬過了悶人的夏季、清爽的秋日,一直到第二年冬天,三十三篇終於脫稿。
  向來很感慨現代人都不愛讀古書,每回推薦《老子》、《莊子》給朋友們,總聽到他
們客氣而冷淡地回答:「那些都是文言文,恐怕很難懂喔!」
  有沒有可能略過文言文,只讀白話呢?我起初這麼想。像讀一篇散文,像讀一本平易
近人的哲學著作,讓從來不曾接觸過老莊的朋友們,可以隨手翻閱一個故事、細品一段哲
思。
  也不僅僅是一字一句去翻譯古籍。
  老莊的趣味,在於它是哲學、是文學,更是美學。思想之外,還有文字的靈動,還有
美的活潑生機。
  我用提筆寫作的心情,去重新傳述流傳了二千多年的偉大經典。心中所擁有的指示一
個簡單的願望:希望在邁入二千年的嶄新時刻,用最古老的智慧,點亮一個新世紀。
延伸參考
《老子譯本》 黃明堅 立緒出版社
《莊子解讀》 黃明堅 立緒出版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