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表示,過去常發生學生選課「太甜」,專挑好過、給分
高的課,而不是真心想學習才選;或A系學生統統選B系的課來修,還有研究
生選的課和未來研究主題無關,浪費時間。大學生雖已自主,卻常做出不成
熟的決定,選課只挑輕鬆、易拿高分的課,家長最後也是怪老師;這項決議
希望製造學生和導師見面的機會,提供學生學習及未來規畫。」
先來討論選課太涼太甜的問題。撇開必修和選修不說,從最常發生這種問題
的通識課來看,如果只有想選涼課的同學卻沒有這些課,今天又怎麼會有這
些問題呢?臺大的教師評鑑制度在淘汰不適任教師以及增進教學品質上真的
做到了這些努力嗎?常聽到的結果是學生申訴後,得到一封教務長表示:"教
授本人自我感覺良好”的信,從此沒有下文。臺大在監督教育品質上,難辭
其咎。
再來從需求面來說,身為一個學生,如果不是為了滿足畢業門檻,畢業前一
定要修到18學分的指定通識,又有哪些學生真的願意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及
學費在這些對自己沒有意義的課堂上?對那些無論如何都只想混畢業的同學
來說,這樣的設計就會讓他們更勤奮上課嗎?而製造導師和學生見面的機會
,難道是要教授還要去搜尋哪些課又涼又甜、然後不准學生修嗎
說說A系的同學統統選B系的課來修好了,這位同學看起來志向明確、相當清
楚自己需要什麼,充其量犯的”錯"不過就是高中選錯了科系,而我們卻因為
這個”錯”而限制了他向外學習的權利,不是讓他只能繼續錯下去嗎?
在我接觸的臺大教授裡,教授們都是很願意提供學生幫助、指引,也很熱心
提供自己的人脈、資源。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係不密切,學生的確是要付很
大的責任。但導師依舊不可能在所有領域裡都是專家,我認為,若能提供學
生感興趣領域完善、專業的諮詢服務,會遠比強迫學生和導師討論一個不熟
悉的領域來的恰當。更何況臺大還希望導師能藉此否定同學的選課權利。
我認為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臺大想要培養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跨領域的通才,增進學生多元思考的能力,這樣的理念並沒有不好。事實上
哈佛、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都佔了畢業學分的25%-35%不等(芝大還算是研
究型大學)。學校能有自己的理念是好事,但不能在實行上打自己嘴巴。臺大
要求學生修習18學分的通識教育時,卻沒有同時監督好通識教育的品質;教
務長認為A系學生統統選B系的課來修是浪費時間,卻又說希望學生能懂得未
來規劃和學習。臺大真的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嗎?
從我們的教育,就可以發現臺灣人面對問題的時候,常常看不到問題背後的
問題,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不去質疑這樣的制度是否合理。我深信臺
大立意良善,也深愛這所學校,但許多問題不是”立意良善"四個字就能輕
鬆帶過,而我也不認為這是一所自稱世界百大的大學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