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大樓」建案鬧得沸沸揚揚,文學院全體學生代表有以下聲明:
許一個安全、正常的學習環境
作為臺大文學院的學生,我們有一個卑微的請求:請給我們一個安全、正常的學習環
境。當其他學院的新大樓在臺大校總區落成啟用時,人類系與哲學系還在水源校區的危樓
裡,計算這是第幾次天花板崩落;當其他系所要蓋第五棟系館時,日文所的研究生們還擠
在暗無天日的校史館地下室做研究,與老鼠共生在讓書都發霉的潮濕環境;而身處國青宿
舍的臺文所師生從研究室走出時,輕易就能撞見穿著拖鞋、拿著毛巾與臉盆準備去洗澡的
住宿生……。
偌大的臺大校園,竟找不到屬於文學院師生共同的容身之處。文學院師生克難地寄居
在校園各個角落,缺乏良好的研究及學習環境。這一切,都是由於校園空間嚴重不足。為
了有一塊地可以蓋屬於文學院的大樓,八年前文學院就開始討論,人、哲二系更在四年前
拆了使用四十餘年的系館,以讓出人文大樓的基地。所有文學院師生無不期待人文大樓的
建成,然而這一等,就是八年,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畢業了,我們等到的是拆除的原址,一
片雜草叢生。
這麼多年來,在靠近臺大門口的基地,埋藏了文學院師生卑微的一個夢想──建一座
人文大樓,容納文學院的師生。
文學院絕對明白人文的價值
我們有這麼迫切的需求,卻耐著性子等了這麼多年,召開無數場公聽會,修改無數次
設計圖,這一切是為了甚麼?是為了讓每個人從總圖望出去時,可以看見誠品和肯德基的
那條天際線;是為了讓每個人從臺大門口走進來時,不因人文大樓與其他建築的風格差異
過大,產生違和感。
文學院比臺大任何一個學院都還要明白人文的價值,所以願意在自身對空間的需求與
大家對美學的要求間努力取得平衡,文學院召開無數場會議和公聽會,一次次修改人文大
樓的高度和設計。文學院讓步到空間根本都不夠了,也盡力維護人們重視的天際線和入口
意象。文學院願意用八年的光陰改進,只為換取會議參與者的共識,同意現在第十案的設
計。如果文學院根本不在意人文的價值,只在意自身的需求,實在沒必要讓步到大樓的量
體空間根本不足以讓文學院全體使用;實在沒必要花費八年,讓文學院的師生活在陰暗潮
濕的環境中,甚至自陷於危急生命安全的處境。
文學院在意人們的聲音,在意民主的程序,所以開一次次的會議,設計案調整再調整
,改變再改變。這世界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到每一個人都滿意?若每個人都不願意有所讓
步,那麼將沒有事情可以實踐。文學院已經盡最大努力調整並讓步,終於在第十案獲得共
識。這麼辛苦得來的共識,文學院不容許少數一兩人的不滿意就全盤否定,讓多年的付出
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文學院守護人文的價值,但誰來維護文學院師生的需求?
回應近來出現的質疑聲音,我們認為人文大樓早期的決策瑕疵不應成為一再拖延興建
的理由,歷史的陳痾不應由文學院師生來承擔。十二月份,人文大樓的案子就要送到台北
市都審,這一次,我們籲請關注這個案子的人們,與我們共同守護八年來討論的成果。
文學院學生依然耐心等待,我們的夢,能有發芽茁壯的那一天。
文學院學生代表 歷史系 翁毓聆
歷史系 唐勗維
歷史系 涂欣凱
人類系 蔡佳昇
哲學系 邱子軒
圖資系 姚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