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看到這篇,就忍不住想上來補充<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呂世浩老師的觀點
簡而言之,他覺得推甄越來越盛行,讓窮學生上台大的機會越來越少
中國行之千年的科舉制度,到後來演變成僵化的八股文取士,為什麼呢?
老師說這其實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啊,因為這是想了很久想到最後,
唯一一個公平的方法,可以消除貧富貴賤的先決條件,完全就是看你多會寫
格式化的八股文啦><
只要制度有一點靈活度,就是有錢人佔便宜
我是覺得老師說的這句很合理,他舉出,如果你是教授,看到兩份備審資料,
一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有從小到大,學過各種才藝的經驗,有許多檢定的證書,
而且還有精美的排版和裝訂;
一份則是窮人家的小孩,內容除了優秀的成績外,則乏善可承,
這時候你會選哪一個?答案很明顯嘛!
以上是教授說的,但我覺得更可怕的是,即使今天審資料的人想多給窮人家的孩子
多一點機會,也完全沒有理由把乏善可承的資料給得比較高分!
制度越複雜,窮老百姓越吃虧
以前的聯考制度,和現在的學測相較起來卻實是簡單多了,考完之後選填志願,
一戰定江山。
但現在的學測推甄,評比項目除了學測級分,多了備審資料、面試等等,
什麼時間之內要送資料,最多只能報多6個系,怎樣報名比較保險,報哪些系
面試時間才不會撞到,有太多要考量的因素了。最後,還要繳推徵報名費,
6個系都報就要將進萬元,窮人家的小孩,有可能嗎?
那他可以報少一點啊?但這樣機會一比就比有錢人家的小孩少了許多
小弟我也是學測推甄上的,覺得學測就是比較保障程度好的學生,不會因為一場聯考
失常就落榜,綜合在校成績、備審資料等比較能反映真正的能力,面試更能直接挑到
適合的學生,制度設計原是美意。
但是制度的靈活度很容易造成對有錢人有利,這不能怪有錢人利用制度,他們只是運用
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在制度下作最完善的準備,可以把備審資料做到盡善盡美,參加各種
考試檢定取得證書,多上才藝班,或是預先練習模擬面試。對於窮人家來說,這些資源
難以取得,自然就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
台大作為台灣最高學府,推甄的比例卻越來越高,有些系甚至幾乎全面推甄,我認為是有
瑕疵的。
教育,不應該獨厚某些族群,應該讓每個人的機會均等,讓階級有機會流動。
過去,許多人家的父母即使家境不好,但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在聯考取得好成績,帶給
我們現在小康的家庭。
但反觀現在,我們偏鄉的孩子、家境不好的孩子,真的有和其他孩子均等的機會嗎?
連繁星計畫,也都成為有錢人特地去念私立學校然後占掉了那本來就不多的名額。
台大出來的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居於要職的機會比較多,在政府機關內也很可能是制度的
設計者,是政策的規劃者,如果這裡面都是較有錢的階級,他們永遠不會了解在這個國家
裡面窮人的苦,有錢人設計的制度總是對有錢人有利,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從Teach For Taiwan的發起,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偏鄉,孩子們受到的教育品質較低,師資
確實比較缺乏,而通常,偏鄉的孩子比都市來得要貧。他們一開始就輸了,進入好高中的
機會很少,即使在好高中靠自己努力拿到好成績,最後卻很可能因為推甄制度而還是擠不
進台大。
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先生也不斷重申教育要均等的重要性,在台東創辦均一中小學,取
名均一,就是要強調均等。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說:人才、制度、民族性,決定一個國家的強弱。呂世浩老師
也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制度,要靠人去不斷補救與修正,但是我們現在在制度上
的改變,是越來越趨近完美,還是走錯了方向呢?
我想我指的所為有錢人,也不是多富有,只是相較於窮人有錢的意思,包括我自己算是小
康的家庭,大家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來到一流學府,不是靠特權推甄,不用因為制度,而
對那些制度下的不利者有什麼愧疚,但應該回頭想想制度設計的合理性。
最後補充一下,雖然不太知道其他學院怎麼樣,但以工學院來說,推甄幾乎都是看筆試,
等於考完學測後再來考個筆試,相較於備審資料和面試,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比較有機會
,不過明明只是考個筆試,推甄費卻要收到最高的$1500,簡直就是擺明了我是台大,
收多少錢你都會來考......雖然工學院是窮啦,但這樣搶錢實在有些過分。
作為一個工學院的學生,實在不太會寫文章,我不敢說這文章論述很有邏輯,但引用老師
的話都是回去看筆記的,應該不會錯XD大家鞭小力一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