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maste (namaste)》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看到這篇,就忍不住想上來補充<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呂世浩老師的觀點
: 簡而言之,他覺得推甄越來越盛行,讓窮學生上台大的機會越來越少
: 中國行之千年的科舉制度,到後來演變成僵化的八股文取士,為什麼呢?
: 老師說這其實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啊,因為這是想了很久想到最後,
: 唯一一個公平的方法,可以消除貧富貴賤的先決條件,完全就是看你多會寫
: 格式化的八股文啦><
呂世浩老師是個很會「講課」的老師,受到許多同學的歡迎。
可是他的受歡迎,反映的卻是台灣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匱乏。
為什麼說他會講課?因為他深刻掌握了「反常合道」的傳播技巧,不管是史記張良撿鞋的
故事,還是木蘭詩的唧唧復唧唧,都是同學耳熟能詳的故事,他卻刻意挑這些許多人覺得
無趣沒意思的故事,指出其中的道理--而且這個些道理,乍聽之下都很有那麼一回事。
他說黃石公教了張良兩個道理:1.忍要忍到底 2.爭要爭絕對的先
可是為什麼要忍到底?絕對的先又是什麼?這兩件事情都有道理嗎?
這是很可悲的事情,因為你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當有另一個
人告訴你其實背後大有玄機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驚訝。
然後相信他說的畫,仍然沒有獨立思考。
我還記得期末報告的時候,老師不斷強調我們處在劇變的時代,所以學習歷史不是要模仿
古人找到普遍的處事原則,而是要設身處地學習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
兩者有什麼差別?就像前陣子paypal創辦人出的書《從0到1》理面提到了許多創業的故事
,可是他也強調「每個創業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被複製」又或者像是畢卡索的名言:「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都是在說明這兩者的差別。
可是期末報告的時候,還是只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組別上台說著「某某人成功的理由是因為
他懂得某某道理,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態度叭啦叭啦」
台灣學生就是這樣,舉一反三從1到n的能力絕對不輸人,從0到1的能力卻爛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