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02:46:36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陳皓嬿/台北報導
原文:http://udn.com/news/story/8294/1009700
「這堂課不是要訓練領導人?怎麼沒有要求學生做計算成本的基本功,這樣培訓出來的人
才,讓人有點擔心。」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指出,領導人就是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
事,但台大這堂課卻背道而馳,要學生用偏高費用來登山,讓人懷疑課程設計動機。
劉宏恩說,大學生對外募款,應該是基於自己打工、積蓄等支出後,不足之處再請外界協
助,不是平白無故就伸手要錢。他也坦言,募款是訓練大學生對外表達能力,但時下很多
大學生偷懶,只向周邊親朋好友、師長「下手」,連他都被學生募款好幾次,這種白白伸
手要錢的手法,挑戰性太低了,學生也學不到東西。
劉宏恩也舉自己帶的法律服務社為例,學生每年寒暑假都到花、東偏遠鄉鎮為居民做免費
的法律諮詢服務,但出團住宿、交通、食宿樣樣都要錢,他都要求學生向法務部、經濟部
智慧財產局接案「自己的費用自己賺」,機會教育學生。
「這根本是台灣固有的『假掰文化』。」中山大學生科系副教授顏聖紘說,根本問題是台
灣社會不太聽真話,從學校到政府,很多評鑑體系都鼓勵「打高空理想」,很少有人在意
一件事的邏輯、脈絡、核心價值和為什麼要做。
學生在這體系中,自小就學到講空洞的漂亮話,可以得高分,顏聖紘認為,學生計畫出這
樣的內容、寫出這樣的文案不令人意外,和國中會考的典範作文充斥許多佳言美句、卻沒
有具體論述,都是同一件事,毋須特別苛責這廿五位台大學生。
顏聖紘也說,台灣學生就學時,長期被囚在校園和家庭中,和社會隔離、不知道大部分人
實際過著什麼生活,對於要做「有意義的事情」,只能憑空想像,或根據媒體呈現的樣版
人物行為來揣摩,才會出現這樣缺乏實質意義的「登山領導計畫」。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台大生在網路募款登山,被網友質疑動用社會資源,無公益性
質。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表示,台大生的爬山企畫中,寫明對捐贈企業的回饋方
式,有對價關係,應屬「私人捐助」,不是公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