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想必在大學生涯中
想必都經歷了風風雨雨
而當中很大的共同經驗應該是「團體報告」(姑且這樣稱之)
不管是elite還是蛇蛇
都一定多多少少會遇到需要團體報告的課程
依照不同的系所或許必修選修可能完全沒有團體報告
但至少通識課也難免會碰到
偶爾遇到吸%組員
或者老是討論就生病、不然就要打工、還有要回家的
種種困難合作的組員
當然我也認同絕對有良好合作的團體報告
但我想遇到這種困擾的機率應該是比遇到神組員的機率高上87倍
然而,遇到雷組員無妨
但是當多數組員都很雷
不想要擺爛或者經常擔任Carry哥/姐的人
就得默默承受這份「團(ㄍㄜˋ)體(ㄖㄣˊ)報告」
我想這種經驗也是所在多有
而想要解決分組的這攤死水
或許很多老師跟助教都是絞盡腦汁了
(《花火時代》21期就有關於雷組員的報導)
板上也不乏各種的求助文
在面臨團體報告就是如臨大敵的情況下
許多團體報告的課程
就設計了「組員互評」的機制
可以讓默默Carry全組的人有機會「平反」
但我想多數的效果都不好
但當然可能有機會排除「完全沒出現過的那種組員」一起Pass
然而
我這學期修了某系的一門必修課
很巧合的是這個系所幾乎「每門課」都要團體報告
這、堂、也、不、例、外
不過,這堂的授課教授
主張這是一個「Team Based Learning」
所以很重視小組內的運作
然後非常民主的
每學期都會讓各小組的同學提出「互評的標準」
並且進行全班的表決
然後得出本年度的「互評標準」
http://imgur.com/PPnXIu5
需要評比的項目有:
「出席」、「上課態度」、「參與討論」、「小組分工」、「課前預習」
同時還有評語欄可供個人取用
不才如我,可以理解「參與討論」、「小組分工」代表的意義
不過,我不太能夠理解
為什麼能夠由同學來評「出席」、「上課態度」、「課前預習」?
不過,課程還很貼心設計了「期中互評」(不計分)
助教特別來信說明這是一個「匿名提醒」的功效
可能可以讓雷組員因此變成雷雷好夥伴(?)
我覺得這個互評機制
讓「團體成員」幾乎跟整個課程綁在一起
而不只是一般的團體報告課程
往往僅在「團體分工」上進行評比
從結果上來看
就是把許多老師的責任轉嫁到學生彼此間來處理
出席:老師看不到,除非點名、簽到,不過現在有很多小眼睛幫老師「評分」
上課態度:老師感受得到,但是上課態度可以被分數來評價?
課前預習:老師考卷上可能可以看到,但由組員來督促你有沒有好好看完指定閱讀的範圍
偉哉教授,這豈不是一個全台大學都應該來仿傚課程經營方式
不用怕沒人來聽課
也不用怕同學上課態度不佳
更不用擔心雷組員會出沒在各組之間
更更完全不用透過考試、報告內容來看同學有沒有課前預習
沒有雷組員,只有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