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台大電機所博士班的博士生,
這學期很榮幸能夠與蔡老師在「資料科學程式設計」與「使用R 語言進行資料分
析」等兩個課程合作。
我個人是Taiwan R User Group 的創辦人,也是多個R 套件的維護者與貢獻者,
其中不乏在R 的世界中被廣泛使用的套件,如digest、knitr ,以及我過去工作
之餘寫的一些套件。
這次合作的課程,是想協助一些想使用R 做資料分析的同學們,能夠具備適當的
能力來自學R 語言。
更精確的來說,所謂的自學能力,代表的是能讓同學利用如我去年所開發的「R
語言翻轉教室」這套以「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的自由、
開放的教材為準。有興趣參考的同學,歡迎造訪:http://datascienceandr.org
另外我想澄清一下,在CS+X的課程中,我是無意也不膽敢來取代傳統的CS教育。
舉例來說,在R 相關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針對的情境是一般個人電腦可以負荷的
資料量。我也不會在課程中講太多的統計分析或機器學習 (即使R 在這些
領域很有名) 。畢竟在台大已經有許多在這些領域教得很超級棒的老師們。
我會加入蔡老師的團隊,主要是希望讓非資訊背景的同學,能夠獲得些許與程式
相關的知識,進而具備自學「工具」的能力。
就我工作過得經驗,目前在各行各業,善用工具整理資料的能力是越來越重要了。
舉例來說,我過去就看到過擔任專案經理的同仁苦於每天要從各處的廣告平台提供
的報表,一個一個用網站拉下資料,並且匯入excel 。而我只要協助他寫一段R 的
小程式,就可以用10分鐘搞定他每天要花 1小時的工作。
另外一個例子的同仁則是每天造訪各個粉絲頁要挖掘網紅,而他具備自學能力,所
以就自己在網路上學R 並且透過R 來自動抓取facebook上的粉絲團的按讚數來完成
這個任務。
有興趣的同學,我都很歡迎你們先試試看上面的網站中提供的教材。如果你可以自
學,那我想你並不需要參加CS+X的課程。但就我去年收集到同學們做系統的資料顯
示,也只有不到10% 的同學可以靠自學完成。因此,若是目前能力還不足以自學的
同學,我就很推薦你來參加這些課程。雖然過了第一周,但是我個人對於加簽等規
定都是抱持開放的想法。有興趣的同學仍然歡迎第二週到課堂上來了解我們。
畢竟離開台大後,要在外面的補習班想從0 到1 , 那學費和在台大內部是不能比的。
也因此我個人是支持台大推動CS+X的課程,在現代社會,人人都應該需要具備基礎
的工具使用能力。我看過網路上對CS+X課程的抨擊,我想一些具體的批評,例如遲
到、準備投影片等等,老師定是會加以改善。
ps. 我想護航一下那次遲到,蔡老師是被其他資深的老師帶去開會又被拖到離開時
間,並不是睡過頭、聊天聊太開心等,老師當時也是一直催促會議放人。經過
同學的反應,我相信下次老師會有更好的理由、更堅持準時上課這件事情。
但若是意識形態上的抨擊,以為課程就是要把大家變成Elite 之類的,這學期可能
會學不到R ... 我個人這學期會教授的範圍是以R 語言翻轉教室為主,其他相關內
容為輔。所以同學也可以在了解後再自行評斷。有興趣也可以到網站中的聊天室,
直接與我接觸討論,我都很歡迎。
出過社會後,我個人是認同CS+X的想法,若是因為一些意識之爭,讓同學們少了這
樣的選擇,而必須要在出社會後花錢解決,也並非同學之福。課程中也有許多瑕疵
需要給老師們時間一個一個改變。對我個人來說,如果CS+X的老師們選擇只強調態
度而完全不理會同學們的看法,我想我也不會與他們合作。
而CS+X的推動,蔡老師與其他我還不認識的老師們在行政上付出非常非常大的努力。
這件事情,要在台大這樣大的組織中推動,是非常困難的。我是在四年前在社群認
識蔡老師,也很欽佩他的熱忱。但是在與老師合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老師在CS+X
的課程中有處理不好的部份。而我個人在R 方面略有小成,也認同這樣的理念,所
以願意貢獻我的能力,協助老師推動CS+X。我認識的蔡老師,也很感謝同學對於CS+X
的一些建議與討論。我們不完美,一定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從同學的意見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