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籲大學教師:要透過機制 用心找到學生
2018-01-21 13:15聯合晚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今天舉辦適性教育論壇,以「大學入學及選才」為主題,
邀請台大等五所大學分享適性選才做法。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演講時呼籲,學生要尊重
個人特性,忠於多元智慧,不要勉強去念不適合自己的學系、盲目追求熱門科系。
他也提醒大學教師,不管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是採口試或筆試,要真正透過機制,用心找到
自己要的學生。
洪泰雄以自己為例,他說,他的記憶力非常不好,但理解力很好,但他那個年代只有聯考
,分數到哪裡,就只能念哪裡,因此最後讀了中文系,「也只能硬撐」。而他一直到中年
,才發現自己對營養學的興趣,每天都做喜歡的事,很快樂。
洪泰雄說,人的遺傳基因不一樣,智商高低不一,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必須了解自己的
多元智慧。有些人對於空間的知能非常強烈,就適合念建築、雕塑;有些人肢體知能比較
強,就適合念體育系、舞蹈系等等。
但洪泰雄坦言,現在推薦入學的名額太多,但相關研究顯示,只有3%的學生適合個人申請
。他質疑,如果個人申請的名額多到讓學生作假,不是真的為了自己未來努力,「名額有
需要這麼多嗎?」如果不是找到自己的興趣而硬要拿到學位,也難怪博士班賣炸雞的這麼
多。
他觀察,現在很多學生根本就只是為了熱門的系,勉強去念,忘記自己的多元智能,導致
退學或休學屢見不鮮。他認為,人必須尊重自己的多元智慧,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念某個系
。
洪泰雄舉例,台大經濟系有名老師,當時念了醫學系,但他不想浪費生命背誦人體骨骼有
幾根,也不想了解大體解剖,因此先休學,到經濟系修課,最後從美國拿到經濟博士。
台大如何適性選材?洪泰雄說,台大二階篩選學生,還是透過書面審查,讓教授了解學生
適不適合念該系。書審資料是讀書計畫跟自傳,但這些都可以「包裝」,而一位用心的教
授,若是搭配面試,就會知道書審資料裡面哪些是做假的。
例如,一個學生在書審資料寫會程式語言,面試時老師問,學生卻一問三不知,才知道證
書是補習班給的;有學生面試森林系,書審資料寫「去過玉山」,面試時,教授希望學生
形容在玉山看到的植物,學生也回答不出來,因為其實是在影片看到的。他建議,如果要
用二階審查,一定要搭配口試,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生。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94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