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位!台大教授陳丕燊獲法巴斯卡講座
中央廣播電台
江昭倫採訪
2018年11月1日 下午1:25
國立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
燊最近獲得世界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Blaise Pascal Chair)殊榮,將於法國高等綜合
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主持類比黑龍實驗研究。陳丕燊也是海峽兩岸獲得法巴
斯卡講座的第一人。
「法蘭西島」政府自1996年起設置巴斯卡講座,獎助國際頂尖學者至大巴黎地區的高等教
育院校擔任講座並主持尖端研究,每年在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四大領域
中選拔4位國際頂尖學者擔任講座。成立至今,已有多位巴斯卡講座獲獎者榮獲諾貝爾獎
、沃爾夫獎(Wolf Prize)等榮譽,所以迅速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重量級獎項。
20年來,巴斯卡講座歷屆得主大約100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歐美國家學者的天下,在亞
洲地區只有日本曾經有1、2位獲獎。陳丕燊教授不但是台灣第一位獲獎者,也是海峽兩岸
的第一人。今年的4位巴斯卡講座得主中,2位來自美國,1位來自歐洲希臘(在德國任教)
。
榮獲巴斯卡講座殊榮後,陳丕燊將受邀在法國高等綜合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
的超強雷射實驗室(LULI)主持類比黑洞的實驗,模擬黑洞蒸發晚期,來檢驗信息是否會隨
「黑洞蒸發」而遺失。該實驗的理論構想是由陳丕燊與今年(201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傑拉
・慕儒(Gerard Mourou)於2017年所共同提出,以超高功率雷射射進有密度梯度的電漿靶
中,打造加速的「飛翔鏡」(flying mirror)做為類比黑洞,來探索黑洞霍京蒸發是否導
致信息遣失的問題。這個「信息遺失悖論」暗示愛因思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二十
世紀兩大物理學革命之間可能存在矛盾。霍京(Stephen Hawking)及當代最聰明的物理學
家們爭辯了40年仍然沒有解決。
陳丕燊表示,去年他和慕儒提出這個概念之後,就立即組織了一個國際合作團隊AnaBHEL
(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以實驗來檢驗這個悖論,很榮幸能夠得
到巴斯卡講座的肯定,讓他能夠進一步推動AnaBHEL實驗。
https://goo.gl/DXhJ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