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以來追逐第一名...」4名台大生嘆:不知為何而學
2020-11-18 14:09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大學發表未來大學願景,要鬆綁學制,讓學生找到學習動機。校長管中閔說
明理念前,先由四名台大生分享心聲,他們談到自己一路以來追逐第一名,成了
第一名後,人生頓失方向。到了國內第一名大學,發現自己不再是第一,卻不知
道除了讀書還擅長什麼,是另一股壓力。低年級課堂偏重理論,他們「窮忙」修
完繁重的必修學分,沒空探索自我。
「我高中不是第一名,進台大後覺得同學好厲害,好不習慣。以前都想著讀書可
以考上好大學,但考上好大學後,發現自己不會讀書,不知道不會讀書能幹嘛?
」台大哲學系大四生謝璿說,這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也就是雖然覺得自
己不適合這裡,離開後也不知道能去哪。
除了在課業上發現自己不是最優秀,謝璿也說「學哲學有什麼用?」困擾著她。
她走出鑽研哲學理論、考申論題的課堂,大二投入專案式學習,對她專案管理、
行銷、設計能力更有幫助。她也找14名高中生辦哲學展,主因是系上教師很少談
論哲學如何應用在生活,辦展過程讓她找到兩者聯結,並發現哲學能培養看事情
的觀點,還有好的論證能力。
台大工科海洋系的張哲浩說自己是重考生,現在不避諱談此事,但當年非常在意
。他成長過程中,每一階段都以第一志願要求自己,直到大學聯考「考爆」了,
才開始思考「醫學系不是我真正想念的東西,只是為滿足虛榮心」。他想讀的是
機械這類可以動手創造的系,但也想結識更多朋友,重考那年因此做了不同決定
。
張哲浩說,他加入台大學生會新聞部,也關注教育,有感於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太
有距離,創立「校年早餐店」拍攝相關影片,問學生滿意現在的教育體制嗎?滿
意自己的學習狀況嗎?發現同為工學院的學生「窮忙著畢業」,主因是必修課太
多,沒有選課自由。
就讀台大園藝系碩一的王賢慈說自己成長在都市,家中三代沒人從農,了解「為
什麼而學」對她來說非常重要。進了園藝系,她發現這裡不像外人所想像,只是
種花、種草、種果樹,更多時候在了解植物生理學等知識,還有做實驗,不斷撰
寫實驗預報和結報,繁重的課業讓系上同學很少探索,也以忙碌為藉口,沒在思
考未來。
王賢慈說,她更想知道的是現在的農業問題,還有她能為農業作什麼?她找同領
域學生組成讀書會,曾於清晨4時拜訪相關農產組織,也研究有沒有辦法投入農
業創業。一連串的實務探索,讓她找到方向,也認識到自己想做的是接觸人,盼
進入農村,和農人一起工作,發揮影響力。
台大醫學系大六生蕭賢維說,系上學生「在成績單上有著錙銖必較的執著」。他
也曾經追逐成績,進第一志願後頓時失去目標,開始迷茫。醫學系初期的課也不
是實務,大一、大二教的是進階的物理、化學,也有哲學、社會學等課,沒有接
觸實務的經驗,讓他不確定學這些的用意。
蕭賢維分享,直到進到病房,他才知道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曾
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交流,他為了不丟台大的臉,分享艱難的解剖知識,但對
方感興趣的反而是台灣的「大體老師」。不只感興趣,他們也付諸行動,向大體
老師的家屬做了家訪。蕭賢維佩服這樣的行動力。直到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
他投入翻譯疫情相關文獻,「很開心將所學付諸行動」。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50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