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近的新聞,很久沒在板上發文,這篇文章是畢業老人分享一下自己過去念大學的悲
慘經驗,我自己以前在台大不快樂到吃抗憂鬱焦慮藥,同系甚至有同學在學校自殺,希望
更多還在念書的學弟妹了解過來人遇到挫折的經驗和奮鬥過程,碰到困難或失敗,你並
不孤單。
我高中念馬英九和丁允恭那間,大學推甄上管院某系,課業的話大一還好,管院的課大一
很簡單:初等會計學、經濟學原理、國英文、微積分(即使如此微積分還是被當一學期),
大二開始就開始爆多必修,有的像中等會計學要花非常多時間念跟準備考試,大一還有平
均80分,大二開始成績單紅通通,被死當一堆,追根究柢就是我對系上的課開始迷惘,不
知道學了要衝三小,後來我怕被二一在沒有諮詢同學、老師、家人的情況就休學,而且
還休學2次完全不知道在幹嘛! 後來大三回來復學,要把我沒有興趣的必修課修完才能拿
到那張文憑,要死不活的畢了業(其實我修到有興趣不會翹課的87%都是選修),有趣的是
,我最後缺的一門課是被當的微積分下,寒修才過的,成績單上平均分數60幾,排行系上
倒數前10%,還一堆停修或打X的,呵呵。
人際關係也很糟,那時有打系上球隊,但我那時社交技巧很差,言行不會顧慮別人的感受
,讓不熟的同學覺得白目,私底下被狗幹,系上都會傳來傳去的,加上自己對團體活動不
感興趣,我連迎新宿營都懶得去,漸漸地在系上變邊緣人,系上能談心的朋友大概一兩個
吧,現在回去看十年前真的慘XD
那時對自己相當沒自信,所以愛情也是0分,課業沒有、人際沒有、愛情沒有,那時候真
的是跌停到準備下市了XD 大一開始吃身心科的藥,但我大學做的很多重要決定,都沒有
諮詢一些意見或尋找更好的資源,像我大一根本就不知道身心科的藥副作用很強、有心輔
中心或心理治療師等較溫和的療法,休學前根本沒有跟系上老師或家人朋友討論優缺點,
自己一個人悶著頭硬幹,結果就是走了很多冤枉路! 也許有學弟妹跟我一樣,國高中自己
努力念書成績就不錯,但是大學很多困難是需要找人幫忙的! 台大也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
,像我越年長越感覺到能夠「活用身邊各種資源」的人好像都活得比較幸福,遇到困難時
別害羞,尋求協助並不丟臉,這是自身的權益,如果我回到過去跟大學的我對話,會說
:「幹! 別逞強了! 你他媽的繳了學費有權利跟學校要求各種資源。」
我推薦一本書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教授Kelly McGonigal寫的<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裡面有寫到美國的一流大學學生有一種現象叫「小鴨症候群」:鴨子表面上非常優雅的,
水面下卻拼命的用腳划水。這跟大學名校學生剛進入名校很像,表面上很有自信實際上卻
為了追上大家而拼命努力,這跟兩種迷思有關,第一是深信所謂成功就是以最優秀成績畢
業,第二是要讓別人認為自己從不費力追求成功。這種症狀跟教育體系有關:我們在成長
過程中被訓練只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像我高中花大部分時間弄完美的推甄履歷),這
讓成績好的學生特別害怕失敗和過度在意他人期望,反而離自我實現的目標越來越遠。而
史丹佛為了改變學生的迷思,培養矽谷的創業家,積極提倡「不害怕失敗」的心態,失敗
經驗往往是人生經驗裡最有價值的,長期來看獲益最大的,創業、跨領域學習、辦活動、
人際互動、面試丟履歷都會遇到很多失敗的經驗,唯有從失敗經驗學習、遠離舒適圈、面
對風險、樂觀看待失敗,才能發揮個人最大的潛力! 作者本身在波士頓大學時成績全部是
A
,到史丹佛念博士時也會害怕自己犯錯會丟名校的臉,後來跑了一年的實驗數據發現自己
竟然把兩種不同的統計資料混在一起,一年的研究成果完全沒用了,作者痛苦到想要休學
,但跟指導教授報告時,教授告訴她如何修復檔案讓研究重回正軌,「失誤無法避免,重
要的是如何應對」,教授也說他以前也曾犯同樣的錯,那時全身顫抖不已,但現在他是
史丹佛的學者。
本來還想介紹一些阿德勒心理學的,但怕太長先這樣吧! 這篇的重點就是:一、遇到困難
尋求資源和幫助,像如果心裡過不去需要找人傾聽、陪伴和站在你的立場給你建議。二、
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失敗,像我十年後看以前被當的科目也是笑笑,我會計重修4次還不是
畢業了,而且成績不好反而跳到其他領域工作比較快樂,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通常都會自己
加上主觀的「好」或「壞」,一般人認為成績爛就是壞,不一定喔! 我就是大學成績爛才
跑去當老師遇到一群白目又可愛的學生,國高中因為成績好反而社交技巧很差整天唸書唸
書,你現在認為好或壞的事情、經歷的痛苦或沮喪,在過了幾年回頭看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 像政治或商業例子一堆:陳水扁1998選輸馬英九,2000年反而比他先當總統XD Steve
Jobs在1985被蘋果趕走,如果他放棄科技業的話,10年後蘋果找不到人救火,2007年人類
文明也不會有iPhone,更別說2010年的iPad。
大家都辛苦了!
一個大學被死當、被同系幹 言焦、休學被父母罵、不吃身心科藥睡不著、
畢業平均60分的老人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