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言論廣場》 2004-06-30
【社論】 遛鳥的道德教育問題與困境
長庚大學一名學生因「願賭服輸」,深夜裡於學校操場掩面裸奔,事後卻遭
到校方以「留校察看」的嚴厲處分加以懲罰。這個事件這兩天以來,顯然成為受
到各方所矚目的重要議題。對於該起事件的討論,可以說從最低層次的「風化」
到較高層次的「特別權利義務關係」與「身體的禁制」,皆有論者提出了不同且
豐富的看法。
然而,引起我們對於此一事件的興趣的,則是在於長庚大學校方以學校負有
「教化」之責為由,堅持不肯改變對該生的懲處決定,這個「教化責任」的說法
,由於牽涉及「道德教育」這一主題範疇,因此引起我們產生興趣加入討論。
就道德此一主題而論,我們必須先具有一種確認,那就是,人類社會的演進
,無論我們個人喜歡與否,「道德」與伴隨其所產生的評斷,已經從過往那種「
絕對的道德觀」改變為「相對的道德觀」。在絕對道德的年代,人類曾堅信有一
最高的標準存在,例如上帝,而這一最高的標準,就界定了人類社會的道德準則
與道德行為,界定了「合乎道德與否」的判準。
然而,隨著人類對於不可見之物的懷疑、理性與科學力量的勃發、絕對道德
極易流於權威者假其名遂行個人利益的最大攫取、並引發大規模而嚴重的迫害,
這種絕對的道德觀就逐漸被改造為相對的道德觀,換言之,符合道德與否,乃是
在一定的社會條件與社會論述中被界定,道德,變成為一種動態的、流動的結果
。
長庚校方對於道德教育的堅持當然是不容否定的,然而問題是,其引發爭議
之所在,就是在於校方仍然採取了絕對道德觀的立場,逕自地對於該生這項顯然
是社會而非個人的行為,做出其「不容改變」的裁判。這項裁判若是在共同遵奉
同一價值的團體中,例如宗教團體等,自然不會引起非議;然而,大學負有質疑
權威、極端信仰等專斷力量的使命,信奉開放與多元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來源所
在,顯然長庚校方所採取的態度與立場,與此極難相容;即使以其效用而論,利
用法令、規則等等強制性規定為手段,頂多只能壓制,對於其成員道德觀的主動
養成,概無任何作用。
的確,在當前的社會中,我們經常慨嘆道德價值被貶低、被蔑視,但是,道
德重整也絕對並非藉由「返古」信念與手段可以達成。然而,我們也不必獨責長
庚校方,當代的道德應該是什麼?如何達成?這是我們大家正在共同面臨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