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言論廣場》 2004-07-01
【社論】 遛鳥俠與高學費
一場司空見慣的NBA打賭,結果演變成輸家為了實現然諾而遛鳥,遭學校以
兩大過兩小過作為懲處,並得接受10週的「心理輔導」。面對該事件,其實社會
大有探討空間。
在人與人的互動裡,往往充滿了對標的物的承諾,打賭或賭博更是如此,否
則賭局根本無法成立。是以,同樣環繞著NBA球賽,美國賭盤的現金下注,與長
庚遛鳥俠的遛鳥行為可說沒有多大的性質差別。但就結果而言,我們卻不難預料
到,同一個事件,現金與遛鳥這兩種標的物的承諾,卻可能招來全然迥異的下場
。倘使長庚溜鳥俠當初所承諾的是若湖人隊落敗,則願意請網友大吃一頓,或私
下賠網友若干現金,恐怕長庚大學校方也會認為無傷大雅,不以為意。
值得玩味的是,為何我們社會無法容忍遛鳥,反而願意接納以現金作為支付
手段的標的物承諾?有人或許會說,遛鳥違反公序良俗,大學更不能媚俗,故遛
鳥必(重)罰。但問題是,所謂公序良俗並非一成不變,「禮」與「理」更是社
會變遷不斷撞擊與定義的產物,遛鳥俠之所以能獲得聲援多少與此有關。反過來
說,我們現已熟悉而廣泛接受的貨幣化承諾手段,也非一路走來毫無爭議。例如
,馬克思在19世紀時便指出資本主義的「現金交易」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忱
、小市民的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激發,淹沒在利己主義之中。換言之,資本主義
的貨幣化承諾手段與現金交易關係,曾也是一個「破壞公序良俗」的歷史革命,
並且導致了更大的社會痛苦與反抗,只不過資本主義百餘年來的發展,讓愈來愈
多人對這套規範逐漸內化罷了。
實際上,貨幣化與非貨幣化的承諾支付關係究竟何者正當的鬥爭始終存在。
例如,當大學的校方主管們義正辭嚴地對遛鳥行為撻伐時,並不該忘記學生也對
校方把彼此的承諾關係愈來愈推向資本主義化的現金支付邏輯進行抵制。連日來
,發酵於學生之間的反高學費運動便是如此表現。但諷刺的是,董事會與校方雖
然一方面對這種貨幣化的現金收受承諾關係頗感正當,但另一方面,他們卻無法
如實一致地坦白辦學校與開學店並沒兩樣。遛鳥俠錯在哪裡?與校方調漲學費錯
在哪裡?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可供討論案例,兩者並不如一般人所想像地獨立無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