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美商高盛不會教你在金融界出類拔萃part II

作者: Kaiser7 (der)   2008-10-24 01:35:54
※ [本文轉錄自 NCCU_EBS 看板]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剛上半堂跟各位講的呢,是各位在這輩子,我是說如果你對金融有興趣的話,大概
會是各位這輩子聽說過的最大的謊言。聽過的人就當作是複習,沒有聽說過的,我
保證你以後一定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到。我所謂謊言的部分就是,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xpertise is most important in finance?
這句話本身是一個謊言。但即使是要去學習猶太銀行家或金融家成功的秘訣,這也
是一種幻覺,或者說是誤會。
因為,如果你現在還在學習他們的話,你一輩子只能追在猶太人的後面而已。如果
你想要跟他們並駕齊驅,或是超越他們的話,你要學習的是比他們更高竿的人。也
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比猶太人更有影響力的人,包括日爾曼人和盎格魯、薩克遜
人,特別是有美國國籍的那些,這個才是你應該要效法的對象。
問題的關鍵其實我已經寫在黑板上,其實大家會犯這種錯誤,其實都是犯了一種毛
病,就是斜眼。所謂邪眼呢,就是飛影頭上那一顆,哦不行,講這種話,會洩露我
的年齡。我十八歲,大家要記得喔:P好,不蓋了,接下來我們要講更嚴肅的部分。
斜眼是說,他們只看到了右邊的optimization,而忘記了左邊更重要的
Constrain(ed)
很多人看到這個字,就只看到他的形容詞型式,接下來,就從此被constrained而萬
劫不復,然後一頭栽進optimization的深井中,從此不可自拔。然後誰跟他講其他
意見,他都以為那是在唬爛的。其實你看到這個字的話,你應該就要想到它另外一
種型式,constraint也可以是名詞呀。小錢跟大錢,法金或消金,或者是上層或下
層,最大的差別就是在:當牽涉到的利益非常、非常、非常巨大的時候,我們可以
為此改變遊戲規則,
不見得是單純的被遊戲規則所限制。所謂的constraint有很多形態,大家第一個可
以想到的就是法律。
可是在法律裡面,如果你有看過法律的話,它裡面它會寫很多blah blah由主管
機關訂之,也就是說,行政規則或者是命令,或是主管機關的一個意見,也是
constraint的一種。很多時候都是油水出現在法律之前,當法令完備之後,利
潤已經被一大堆競爭者分食完畢了。
其實constraint你再繼續講下去的話可以包括很多,比方說民族性其實也算是其中
一種。或者說是你這個地方的地理條件也可以算是一種,還有很多很多。在歷史上,
真正在玩大錢的時候,這個才是重點。constraint就算沒有比optimization更重要,
至少也一樣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這句話。如果你還有時間的話,應該用生命努力
鑽研constraint更多一點。如果你真的想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話,這才是你要追求的
目標。
在歷史上的金融創新能夠實現,大部分的狀況都是因為constraint的改變,而不是
因為什麼偉大的財務專家發明了什麼東西。因為那些東西你發明出來,不能做還是
沒有用。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金融業的歷史,我在這邊簡單舉幾個例子。
之前辜仲瑩不是和陳敏薰在爭奪開發嗎,後來財政部做了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就是
說,開發工銀持有的開發金的股票不能行使同意權。那結果就底定啦,陳敏薰就輸
定了,辜仲瑩就贏定了。可是為什麼財政部會做這樣子的決定呢?這裡面一個很關
鍵的人物叫做劉紹樑,他以前是理律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律師,現在已經到開發金擔
任策略長的職務了。這個人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一下之前的新聞就可以看到了。
我現在要講的是說,legal expertise不是改變constraint的充要條件,其他的律師
做不到和劉紹樑一樣的事情,劉紹樑做的事情是很巧妙的。
劉紹樑以前就很有名,他看法律的觀點和其他人很不一樣。其他的律師看法律的方
式是,把狀況拆解到現有的法條當中,然後把解答給他的客戶看。劉紹樑的看法是
反過來的,他的看法是,要做某些生意的話,
目前還少了哪一條法條?
或者是少了哪一部法,然後他想辦法去製造這種東西出來。像那個企業併購法就是
他做的。
他在這個case就是要幫辜家嘛,他做了很多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他先去投書,
或去開記者會製造各種輿論,然後讓大家覺得說,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票行使同意
權是不對的。然後他在一場關鍵性的記者會上,他大聲疾呼說子公司持母公司的股
票然後行使同意權,是
「大逆不道」。
然後這個東西就被媒體大幅報導,接著這形成一股社會風氣,最後財政部就順水推
舟,做出這樣的決定。這真的是運用各種管道達成改變constraint(在這裡是主管機
關的意見)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的一個絕妙例子。
http://www.google.com.tw
輸入"劉紹樑"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不是很多國家應聲倒地嗎?然後IMF就在
鬼唱一堆狗屎屁,什麼「堅持市場自由化,從事金融改革,然後我們就會提供你一
大堆貸款,讓你能應付投機客」(最近美國前財長魯賓出了一本「不確定的世界」,
又在喇叭這種論調)。
可是貸款再多也沒有用,全世界每天有上兆美元的熱錢在跑在跑去,更何況投機客
的必殺技就是槓桿操作,一塊錢等於十塊二十塊,你政府有多少外匯存底和IMF的貸
款都沒用。也許你會問:政府也可以槓桿操作啊?不過史有明證,不靈活的公務員
如果從事槓桿操作的話,只會以光速賠錢而已。
這個時候呢,就有某些國家誤信IMF那套,於是貨幣不斷狂貶。這個時候馬來西亞想
要關閉外匯市場,可是被美國施壓,於是沒有立刻施行。這個時候投機客把腦筋動
到香港上頭,而偉大的阿共仔雖然不甩老美,可是還是宣稱要動用中國的外匯存底
捍衛香港(這真的做了的話,就是送錢給投機客),結果到了對決的那天......
阿共仔宣佈調高期貨交易稅,也就等於是藉由行政手段墊高炒手的成本,索羅斯一
夥人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知道玩不下去了,閃得不見蹤影。而馬來西亞總理狂譙
IMF和美國已經來不及了,他如果老早動用類似手段,也就是由constraint下手,馬
來西亞受傷會輕很多。
喂,你想想,連這麼自由,外匯存底這麼多的台灣,當年都把NDF關了呢!雖然也是
受到各國很大壓力,動作慢了點。你今天政府拿錢去和投機客玩,
比操盤(optimization)哪有可能會贏呢?當然是要用政府的強項,
玩規定(constraint)啊,政府規定夠機車,投機客完全沒有施展空間。
再來又講回金控。
1933的時候,因為經濟大恐慌,美國通過Glass-Steagall法,禁止商業銀行和投資
銀行跨業經營。1956年時,又通過Bank Holding Company法,禁止商業銀行持有保
險公司且降低銀行承銷保險之風險;但是1998年時對於citi及travelers的合併案給
予兩年試用期。1999年時,終於通過了Gramm-Leach-Bliley Act,廢除了
Glass-Steagall and Bank holding Acts從此美國金融業才能成立金控。
但是歐洲一直沒有這種限制。美國如果不是經過這幾關的話,全球金控排名絕不是
你今天看到的這樣。應該美商金控的勢力會比今天大一點。喂,那些金融巨獸每差
一名是相當於多少資產啊?
問題是,跨業經營的各種道德風險一直都是所有人都知道啊,而金控的種種好處(如
跨業銷售)也是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在某些時刻才發生那些改變?那之前一到五年的
歷程是什麼呢?政府為什麼在某些時候封閉,某些時候又開放了?
大家好好研究研究吧。
最後就是因安隆案和世界通訊而生的Sarbanes-Oxley法案。這項法案使得美國上市
公司董監事酬勞大幅增加,也限制了會計師-管理顧問-投顧跨業經營的可能性。不
然本來可能會出現會計/法律/管理顧問/資訊系統四合一的整合企業服務巨獸。此法
並擴大了董監事責任險和企業風險管理的市場。不過......英國沒有這樣的規定,
也許有些公司因此就跑到英國上市,美國主管機關也不得不考量到接下來可能的後
果。請大家密切注意後續發展。
保護散戶的正義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且有代價。
還有之前不是華爾街十大投資銀行被罰款十四億美元嗎?他們之前的幹的壞事大概
就是發佈不實的利多報告以招攬承銷生意,並且優先把報告給大客戶(資產管理)看
再公佈給一般投資人,藉此謀取不道德暴利。如果把研究部門和承銷部門/交易部門
切割正式立法的話,金融界馬上就大洗牌,大家可以先預想一下。因為這可能會影
響到很多人未來的人生規劃。
(謎之聲:想做equity research或是立志當分析師/研究員的,再三考慮咩...)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說,跟各位分享說,你怎麼樣培養有駕御constraint的能力。這
種事情是需要天份的……需要一分的天份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這也是比猶太人更
有影響力的民族他真正成功的秘訣。因為猶太人在這個世界上影響力當然很大,可
是你可以這樣講,就是說這個世界基本上不是他們在主宰的。主宰這個世界的另有
其人,就是那些繼承羅馬時代偉大的精神,祖先從英國或是德國渡過大西洋,現在
住在美國東北角的那些人,也就是
新英格蘭地區英裔和德裔美國人。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整理出來的,就是怎麼樣培養你能駕御constraint
能力的幾個做法。那我會分成:要做什麼?什麼時候要做?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
做了對你有什麼好處?」幾個部份加以敘述。
一、深入參與期貨社
二、大三或以後去上李錫錕一年共六學分的政治學
三、練好經濟、會計、統計、數學和程式這五種財務學基本功
四、雙修文學士和理學士
五、儘量少修商管課程、少看商管書報雜誌
六、研究羅馬史
七、鑽研演化心理學和決策科學
八、學習領導藝術和策略
九、實踐生命哲學,特別是「某些」存在主義哲學
一、深入參與期貨社
第一個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入期貨社。這不是我老王賣瓜,我相信各位今天來這
邊之前,沒有人去想過這個問題(constraint才是最大的關鍵),你在其他的金融社
團,也沒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現在國內其他的社團,你大概也沒有聽說過有誰是
專門在搞這些事情的。
所謂參與,不是指你每個禮拜在這邊聽課就好了。你在這邊聽再多的課,也只是被
動接受而已,況且,在這邊聽得再多,一個學期也不過二十個小時,還不如一個財
金系教授開的一門課一半的時數,幹部上課的經驗也不會有教授好,是吧?我所謂
「深入參與」的意思是,你對這個社團有足夠的投入和付出,包括熱烈參與討論,
加入社團運作,投入時間、心力和熱情,上台講課,出任幹部和社長等等,最後你
總算變期貨社傑出老骨頭之一,並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但還一直找時間和學弟妹心
得分享。
期貨社「骨灰團」聚會的時候,除了閒嗑牙、八卦之外,在聊、在研究、在討論的
就是怎樣去駕御constraint。那如果你能夠和期貨社社友變成好友的話,你的進步
會比較快,因為很少人在研究constraint,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三個臭皮匠勝
過一個諸葛亮,那什麼時候來做呢,
快加入期貨社吧!
期貨社是國內研究constraint最頂尖的社團喔!
二、大三或以後去上李錫錕一年共六學分的政治學
第二件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上李鍚坤的政治學。你要聽清楚,是政治學不是政治
概論哦!他大概是國內研究所謂比猶太人更具影響力的民族,或者說是在影響力背
後的機制最深刻的教授了。
到底有哪些人?這些人、這些比猶太人更屌的民族從那裡來?他們是怎麼樣培育他
們的下一代,他們倒底做了什麼事情?他們倒底在現代的社會中,隱身在那裡?他
們還有什麼樣的影響力?還有他們怎麼樣把他們的影響力延續下去?
這些東西就是他政治學裡面的內容。雖然他叫政治學,但是他教的是這種東西,而
不是你在一般教科書上看到的那種東西。你去上他的課,可以說是對培養駕馭
constraint做最好的準備。因為他的課你一年上一上應該有九十到一百個小時吧,
這一百個小時可以說是你這輩子打底最重要的工夫。
在NTUcourse版上對他的課當然有很多好壞不一的評語,不過我只能跟你講,如果你
要研究constraint的話,台大李錫錕政治學是最重要的一門課。至於什麼時候要
上呢,我比較建議各位大三以後再去上,大四也不嫌晚,如果你是研究所的話,最
理想的時間應該是在你大三以後到你離開學校前的一年。如果你在大一去上的話,
它對你只有零學分的價值。那大二的話就是上下學期各三學分就是六學分了。那大
三你去上李錫錕政治學的話,對你來講會有
「六十學分」的價值。
我這樣講一點都不誇張,你自己想想看你在大學裡投資多少時間,多少學分是在
optimization上?說不定有破百,是吧?而constraint位於結構的上層,比
optimization還要更重要。了咩?
至於上他的課,有人會說他給分都亂給嘛?你只要記住一件事情,上他的不是要專
心聽的,是等到你生命的經驗夠了,看到的事情多了,上他課的時候,突然聽到他
一句話,然後開始跟你的生命經驗做結合,然後你就開始陷入自己的沉思中,然後
神遊一段時間後回來,又聽到一句話,又開始思考......
這樣子大概過一個學期之後,你好像是拿了他的筆記,就是那些條列的重點大綱,
可是配合上你的經驗和你的體會去對他……你就想像李錫錕是你的學生好了,去對
他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我保證你的分數在八十五分以上。可是如果你只是背筆記的
話,那分數應該會蠻慘的。他那門課只有期末考,一試定終身嘛,這是風險。可是
我是真的覺得,就算你有被當的可能性,你還是應該要去上。
因為真的沒有人上的比他還要好,可是你一定要在「對的時間」抱持著正確的心態
去上。他在上的時候他也會告訴你說,他這些東西是從那邊濃縮而來的,你也可以
得到很多進階閱讀的材料,知道以後要看什麼樣的書,要怎樣精進。總之,
「大學的時候沒有比李錫錕政治學更重要的課」,
你一定要記得這句話。千萬不要為了什麼某某數學某某統計某某經濟或是某某金融
商品而放棄修這門課的機會,這些optimization面的枝微末節以後再學都還來得及,
而且能學的地方多的是,可是李錫錕的政治學,離開大學這個環境,你的機會真的
就不在了,而且我不知道他會繼續上多久,所以請大家一定要把握時機。不過如果
你還是大一大二的話就算了,再等等吧,反正他是不敢隨便退休的,不然我去他家
把他架來上課:P
接下來我要講跟財金基本功唯一有關的部分了。大學修課的重點不應該放在學習以
後會用到的應用知識上,或是修一大堆的商管課程;而是
假設以後的東西都要自學的話,
那些課程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能夠幫助你以後在自學時候的迅速掌握那些應用知識,不管那些應用知識是什麼?
三、練好經濟、會計、統計、數學和程式這五種財務學基本功
所謂財金基本功大約分為五大類:經濟、會計、統計、數學跟電腦這五部分,都有
分基礎跟進階,依你的天分和興趣決定修讀的深度。
分類 基礎 進階
經濟 經濟學原理 個體經濟學
(經濟學甲) 總體經濟學
會計 會計學甲 中級會計學
統計 統計學 數理(或高等)統計學
數學 微積分 微分方程
線性代數 高等微積分
程式 程式設計 資料結構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演算法
經濟的部分,基礎的當然就是大一的經濟學,經濟學原理或經濟學甲;比較進階的
部分就是經濟系開的,大二的個體經濟學跟總體經濟學。會計的話就是會計學跟中
級會計學。統計學部分的話,在初階的部分就是不需要微積分的統計,就是你們一
般學的課名叫統計學的那種課;進階的話就是需要以微積分為基礎的統計,像數理
統計學和高等統計學這個部分。數學的話比較基礎的就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比較
深的話就是微分方程和高等微積分;程式......一開始的話,你可以學程式設計和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C++或Java),這樣子的話你就會寫程式了,但如果你想要寫出好
的、有品質的、不是土法鍊鋼的那種程式,你就要學資料結構和演算法。
不過我這裏雖然列出五大類,還包括初級跟中級,不是要你全部都學會。比方說,
你微積分就修到快要被當了,你幹麻去修高微?而是說在修這些課程的時候,你慢
慢可以發現,你自己比較需要哪方面的知識,或者是說個性和天份比較適合哪方面。
像是反過來說,有些人就是看到高微他覺得就像在看小說,也許他就比較適合往財
工這邊鑽下去。我這樣講還不夠誇張,像我以前的室友,他的娛樂就是打電動和看
數學,
量子力學跟泛函分析,天啊!他是當休閒用書在看的。
所謂泛函分析就是,你微積分學完學高等微積分,高等微積分學完可能會學複變吧!
複變學完了,你要學研究所的實分析跟複分析,就是實數函數的分析,複數函數的
分析,最後一個對所有各種類型函數的討論那就叫泛函分析,也就是說從微積分開
始算,可以算是第四層了。
有人可以把這種東西當作是在看小說,而那種人就住在我房間,後來我就對自己說:
「我這輩子玩數學沒有比較利益!」學這種東西是幫助你認識自己在財金領域要走
哪一塊,那如果是一般財金的話,會計和經濟學到中級會比較好;那如果你要玩保
險精算的話,數理統計學是必要的,中級的經濟學最好也修一下,那財務工程的話,
你數學、程式當然得比較強。
那接下來我們還是把重點回到constraint的這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加入期貨社,第
二個就是修政治學,第三個是如果還來的及的話,我請你慎重考慮雙主修或輔系這
檔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