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3-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國發所 劉靜怡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國發所/國發所選修/傳播學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認識「政府補助科學研究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學術研究與商業利益」
、「第三人或受試者權益保護」等問題所引發的規範爭議,設法理解這個在
國內科技法律與科技政策討論領域中,最不受重視但卻可能最具有迫切探索
意義的主題。(from 課程大綱 @CEIBA)
老師的專門領域是憲法、資訊法和其他科技領域相關法制,
原po是法研所學生,因為本系比較缺乏科技法相關的課程,所以跑到國
發所來修課,一學期下來覺得收穫蠻多的。
課程主軸圍繞在大學或其他研究機構的實驗人員可能會碰到的法律問題,
探討美國法律是如何管制科學研究產生的種種諸如研究倫理、利益衝突等問
題。本學期的上課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科學在法律制度中的角色」
「政府補助科學研究的智慧財產權歸屬」
「學術研究與商業利益」
「第三人或受試者權益保護」
上課採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課,每周由同學輪流導讀當周內容並進行討論。
上課教材是美國法學者寫給非法律背景的人看的法普書籍,用字淺顯易懂,
讀本的內容探討科學與法律既互相影響又互相衝突的關係,以及美國法律對於
大學或研究機構在組織上如何進行研究行為的倫理與合法性審查,還有法院對
於科學研究相關的爭議行為的判斷所建立的法律原則,基本上讀本的內容不需
要法律或英美法背景也可以看的懂,看不懂的話老師也會仔細地講解。
每周的閱讀量大約是2X~4X頁,不過稍微瞄過就可以,上課時會把當周讀本
重新跑一次,另外老師在上課中會結合最近的時事進行評論,並且講解台灣
實務上發生的案例,例如詐領研究費或者其他研究倫理爭議以及相關的人權問
題,像是原住民研究、H1N1流感疫苗事件等等,跟讀本中提及的美國法制互相
比較。
印象比較深的台灣案例是某教授申請出國訪問研究的補助經費幾十萬,
結果被人發現人待在台灣根本沒出去,或者像是彭文正兼職事件還有一些以前
校內行政發生過的事件等等的,以及老師在科技部和中研院擔任研究倫理審查
的一些經歷,過程中老師常會把一些所謂學界大老的秀下限發言抓出來猛批。
開學第一堂課大約有六到八個人,後來因為每周都要看讀本,剩下四個
人,三個研究所一個大學部,學期中加入兩位科法所高年級的旁聽生,總共
六個人,旁聽生也要負責文本導讀,每學期每個人大約會三次導讀,大概一
個多月上台報告一次。因為人很少,所以老師會認人。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對自然科學與法律的關係有興趣:五顆
對美國法有興趣:五顆
愛聽八卦:五顆
討厭每周看讀本或做PPT:兩顆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1. Robin Feldman, The Role of Science in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 Robert P. Charrow, Law in the Laboratory:
A Guide to the Ethics of Federally Funded Scienc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3.Glenn Cohen ed., The Globalization of Health Care: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其中的兩篇論文)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每周由當周負責導讀的同學報告,搭配老師的適時補充,
報告到一半老師常常會直接打斷然後問問題,
答不出來卡住也沒關係,老師會接著講下去。
老師治學嚴謹,在同學報告時會當面指出錯誤之處。
因為講話相當直接,有些人會覺得老師有點凶,
但是老師的批評都是出自善意,私底下人相當不錯,很照顧學生~
另外老師性格海派,人脈寬廣,認識很多學界跟實務界人士,
遍及法律社科、社運界、科學界、醫界,
所以偶爾上課可以聽到一些名人的軼事或小八卦,
尤其可以聽到不少法律系教師或者名律師/法官/大法官的往事...XD
要挑課程缺點的話,老師往往一節課會講非常多東西(正課or聊天)
所以78節的課常常拖到快六點才下課,個人對這點倒是不在意。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老師上課表示不用擔心分數問題,只要有做導讀,作業按時交,
上課稍微參與討論,分數應該都不會太差。
原po學期中有幾次偷懶沒念讀本,上課全勤,按時導讀,
期中心得隨便寫,期末報告稍微認真一點(也沒多認真),
最後拿到A+。
不知道無法律背景的人怎麼評價,個人覺得分數相當甜。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沒有期中期末,上課表現百分之四十,期末百分之六十
期中三千字心得,期末五千字報告,內容跟上課提到的主題有相關就行
老師會依照修課同學的背景有不同的報告標準,
例如法律系的同學就要依照法學期刊的引註格式撰寫報告。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因為每週都有英文閱讀,所以至少要有基本的閱讀能力,
不過只要看得懂英文,不需要科學或法律基礎也可以跟上課程進度。
如果對美國法跟行政法有一點概念的話可以比較輕鬆的進入狀況,
讀本內容會出現一些科學或醫藥領域的專有名詞,不過不會太難。
因為人少,所以有沒有出席老師會知道,
缺課的話最好先email跟老師請假(FB私訊大概也行?),
老師掛網時間很長,寄信會很快回信。
Ψ 總結
平常看老師的FB會覺得講話有點酸,不過私底下蠻好相處的,
老師的學識涵養跟實務經驗都相當豐富,也長期在台權會擔任重要職務,
從早期反國民卡運動(釋字603)到課綱微調案都付出許多心力,在此不多贅述。
老師以往上學期會開資訊法,不過因為要下學期去哈佛做研究所以不在台灣,
沒意外的話104-2應該會繼續開這門科技法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