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6-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張登及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政治系大一必修
δ 課程大概內容
何謂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世界政治及其學科研究
國際關係的行為者:國家、主權、國際組織
權力政治與權力平衡
軟權力、公共外交、國際法與國際建制
民族主義與文明政治
國際秩序論:國際體系、國際社會與「天下」
全球化、全球不平等、帝國主義與依賴
國家安全(上)—傳統安全與地緣政治
課綱有安排但來不及講:
國家安全(下)—非傳統安全與恐怖主義
國家利益與外交決策—理性問題(I)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對國際關係各主要議題皆具深厚興趣者:5星
想聽老師運用教材內容分析國際時事者:2星
想自國關基本理論流派切入學習者:1星
已對國際關係有基礎認識者:5星
不喜歡延遲進度者:1星
喜歡開書考試者:5星
整體:3星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ceiba上的授課簡報,需自行列印。個人認為雖內容詳盡,但格式排版、字型
大小未能統一,增加閱讀負擔。且投影片不知是美觀考量還是防偽設計皆有漸層
背景,非常不利於列印。
另推薦教科書:張亞中、張登及(2016)。國際關係總論(四版)。台北:揚
智出版。上課不講,供自行閱讀。開放統一訂購。偶爾發放補充資料,同樣供自
行閱讀。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主要由老師口頭講授,搭配投影片重點提示。另安排一次多媒體教學(電影
觀賞)及校外專家專題演講,因進度壓力取消後者。
教學風格明快,少與同學問答互動。偶爾迸出幽默言詞提振大家精神。唯課
程內容繁多,加上老師進教室時間偏晚,無法上完所有預訂單元,進度掌控尚待
改進。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課堂出席、參與分組報告40%,期中考 20%,期末考 40%。老師表示最終等第
採相對分數平移,若能略高於般平均,即有A的可能。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一、課堂出席、參與分組報告(40%)
除了期中、期末考試當天,僅額外點過一次名,且老師「根據PTT上的評價」
會第二節課才開始點名,讓「還在宿舍自主閱讀教材」的同學來得及抵達班上。
分組報告由助教將全班分為八組(原則上同系會在一起),每組約10人。需
與助教另約時間討論兩道題目。報告時每題推派正方、反方各一名代表(共四名
)上台申述研究與討論成果,每人5分鐘。助教和老師會於臺下評分,依此四人的
表現評比全組成績,擔任組長、報告人和簡報製作者可酌予加分。
此報告較麻煩的是組員間僅有一次與助教討論的機會,因此所有分工要在當
晚確定,交辦任務時務必慎選負責任的組員。
二、考試(60%)
測驗採榮譽制,可攜帶書籍筆記進場,電腦不許攜帶,禁止交談、使用手機
及傳閱資料。
課綱上標示*號內容,包括教科書或補充資料,都有進入考題的可能。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警告:以下內容牽涉個人主觀的學習感想,若不慎冒犯尚請海涵。
個人認為本課程與心目中理想的樣貌存在四點差異:
一、課程安排
老師的課程安排在上學期先討論國際關係的重大議題,下學期才轉入各理論
流派的觀點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領域,認為這樣比較循序漸進,卻剛好與本系其
他老師開設的課程進度相反。究竟怎樣的次序對學生較友善,我想是見仁見智。
但在欠缺分析層次的引導下,仍於各式議題中加入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
義等的詮釋觀點,確是較難予人深刻理解。
二、單元設計
個人較不適應的是課程單元的設計,總體而言覺得太過龐雜又細碎了。乍看
好像碰觸了所有面向,具充實之感,但要將概念的緣起、定義、歷史、演變、實
務、各家觀點等切入向度通通濃縮在短促的兩堂課內,往往淪為蜻蜓點水,徒具
廣度而深度不足。
個人在聆聽分組報告,詫異地發現眾人提出的分析論點與高中社會課本相去
無幾,突顯的正是學生無法將新觀念做有效吸收的警訊。而無法將觀念深植人心
的下場,往往使精闢的見解淪為學術名詞的賣弄。期末考完偶然聽見隔壁同學交
談,說雖不會寫仍不忘套入課堂講過的專有名詞,不免哀嘆過多的零散知識,只
是迫使學生陷入死記硬背,而無法對主軸有全面的認知。
三、考題方向
難以掌握考題方向亦是一大頭痛之事。個人認為課程範圍廣大,部分測驗概
念又相形細瑣,使人難以猜題,就算開書考也未必找得到資料。舉例而言,全球
化單元的上課簡報有敘述,如下:
3.全球化的成因與後果:
A.成因:
(1)觀念:理性主義(Max Weber):工具理性、物質主義(世俗主義)
綱要式的簡潔書寫,加上於講課時未深入說明,實難以讓人完全明瞭。想想
這是第3大點第A中點的第(1)小點,或可視為枝微末節的補充。但此觀念卻出現於
期末考題的簡答:「請說明全球化的觀念性成因」,再度使人疑惑於此觀念的重
要性。若不重要為何會進入考題?若如此重要為何未於課堂上花多點時間介紹?
事實上此觀念老師雖未於上課時特別強調,但教科書內可找到相對詳盡的闡
釋敘述,因此書寫時還算有跡可尋。另一題簡答可就沒這麼容易下筆了:「何謂
民主和平論?此學說遇到什麼批評?」唯一與此觀念相關的敘述僅出現於傳統安
全的上課簡報,如下:
4.戰爭(至少有一個大國涉入的原因)
C.原因的層次分析
(2)國家層次:民族主義/種族仇視/政經體制
(民主和平論—democratic peace)
實在很難料想這個隱藏在小括號內的觀念,兼於課堂上未充分講解,教科書
、補充資料又未詳盡闡釋的前提下,尚要求學生回答其內涵與反對意見。
此外,考試題型雖固定為簡答和申論,但偶一為之的變化又讓人深感錯愕。
如本次期末考三題申論題中,允許「挑選一題或兩題回答,若僅選答一題務必
『充分』論述」,不免讓人疑惑怎樣的內容才謂「充分」?若一題答多、另一題
答少,又要怎樣算分?且其中一題尚以英文出題,且僅限英文作答。這些額外的
要求老師都不曾預告,在在使人大出所料,不知如何下筆。
四、進度管理
老師對課程時間管理的失衡亦為課堂的一大缺失。二十分敲鐘的課直到三十
分才姍姍來遲,亦從未說明晚進教室的理由(只能推測老師於上課前另有要事,
因此下學期的課程改到禮拜三上課)。觀念上老師不認為未講完既定進度是問題
,仍選擇播放電影而不是趕課,以致最後兩個單元完全沒被提及,甚是可惜。
總結而言,個人認為這門課最可惜的部分,在於「老師的教學理想」與「學
生的吸收能力」有不小的落差。當老師明快地拋出各家觀點和眾多理論的同時,
應是希望學生一點就通,方能有效率地為我們構築出所有議題的完整圖像;然而
忘了這是門開給大一的導論性質課程,在基礎尚未穩固的前提下便大量補充各式
外圍觀念,反倒顯得倉促。使人於不求甚解的情況下囫圇吞棗,無法踏實地吸收
新知。建議已對國際關係有基礎認識者再來上這門課,能較快進入狀況。
Ψ 總結
登及老師授課風格明快曉暢,口才佳,能串連不同單元,組織出國際關係的
議題圖像。唯課程內容過度龐雜,觸及的概念與觀點稍嫌太多,使初學者不易掌
握主軸,無法活用所學分析時事。並常因內容過多而拖慢進度,偏離表定時間,
很是可惜。建議重新審視課程內容,透過適度刪減外圍觀念,梳理出各單元的主
軸,並做好時間規劃,給學生完整全面的課堂學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