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胡植慶(總論與變質岩)
王昱(沈積岩)
宋聖榮(火成與部分變質岩)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地質系必修
外系建議先修畢地質系大二必修,若地球物質、歷史、構造有依稀印象的話,這門課不硬,反之慘矣。
δ 課程大概內容
第一週 INTRODUCTION, FIELD EQUIPMENT AND SAFETY
第二週 INTRODUCTION TO FIELD OBSERVA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第三週 THE FIELD NOTEBOOK
第四週 RECORD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第五週 RECORD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第六週 溫晝假
第六週 溫晝假
第七週 QGIS應用
第八週 第一次考試
第九週 RECORDING PALAEONTOLOGICAL INFORMATION
第十週 RECORDING FEATURE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CONSTRUCTING GRAPHIC LOGS
第十一週 RECORDING FEATURE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CONSTRUCTING GRAPHIC LOGS
第十二週 PHOTOGRAPHY & SAMPLING
第十三週 第二次考試
第十四週 RECORDING FEATURES OF IGNEOUS ROCKS
第十五週 RECORDING FEATURES OF METAMORPHIC ROCKS
第十六週 MAKING A GEOLOGICAL MAP
第十七週 RECORDING NUMERICAL DATA AND USE OF INSTRUMENTS IN THE FIELD
第十八週 第三次考試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涼度 ★★★
甜度 ★★★★
知識扎實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Geology in the Field, Robert R. Compton, John Wiley & Sons, 1985
堪稱野外地質學的聖經,可惜已絕版。圖書館還有藏書,若除了課程內容外想多理解的同學強烈建議借來看
Geological field techniques, Angela L. Coe, Wiley-Blackwell, 2010
有彩圖,但內容結構有些紊亂,難度亦偏低,只想掌握上課內容建議看ppt即可,若想延伸閱讀建議看Compton。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本課程為三位老師合授,各自負責三大岩類,故以下分述之
胡植慶
標準老胡課程,ppt精美內容充足,有課前小考及作業二週後上課前交。
胡老師負責的部分為總論與變質岩,主要集中在構造的描述解釋與紀錄,重視sketch的能力(最大的感想是Angelier真的不是凡人)課程部份其實大部分與地構重複。但筆者是個畫圖白痴,交作業交得很痛苦。除傳統野外知識,因著老師個人遙測專業,亦有簡介遙測技術在現代地質研究之應用,雖然與課程其他部分接不大起來,但作為遙測技術的入門知識尚稱不錯。
胡老師有野地最大的一份作業,即利用QGIS繪製野外工作(併修之野外地質學實習)範圍之地質圖,助教會給圖資與基本教學,剩下憑個人本事。因為上課內容過於豐富,時常需要趕進度,恍神便會飛過去,可下課再找老師討論,老師會相當熱情地解釋。
王昱
王昱老師是今年新進老師,專長為新構造與地震地質,講述沈積岩部分。
此部分王老師的上課內容主要依照Compton書中的安排,很有條理,從簡單之化石、沈積構造、到沈積相與野外紀錄分析等技術。王老師上課很有個人魅力,ppt以自己的野外照片為主,所以如果上課沒做筆記沒看書,回去會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有不計分的Kahoot小考,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為課前預習、後兩次為兩堂課下課後檢測該堂課的學習成效,可立刻檢測自己狀況。
宋聖榮
宋哥部分內容大致與地球物質的岩石學相近,多的部分主要為野外分析的重點及火山分類。筆者沒修過火山學,據修過火山學的同學表示基本上是一樣的。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扎實甜,胡老師與王老師部分之期中考考卷均有加分題可以把握,作業給分也不算太刁難。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作業
只有胡老師部分有作業,小作業每週均有兩週後交,內容通常與該次上課內容相關,類似自己做補充筆記,並有照片繪圖題。大作業即為前述之QGIS出圖作業,另可自由決定要不要再加做一張台灣地質相關主題地圖的小報告作為加分。
考試
胡老師的題目部分題目偏細,上課比較要夠認真才能拿分,但其他部分均為大觀念申論題,並有加分題,故分數其實不算太硬。
王老師題目活潑且很長,模擬野外情形,並據題幹所給資訊申論分析之,可攜帶講義或課本參考,並有一題繪製剖面之操作題,很佛超佛真的超級佛,連apparent dip都不用換
宋老師題目一向很大,今年的野地筆者覺得已經大到極限了:幾題名詞定義加上試論澎湖、金門、太魯閣之地質特徵與如何進行相應的野外工作各25%。就努力寫吧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加簽習慣?
嚴禁遲到等…)
嚴禁遲到等…)
胡老師不喜歡有人上課吃東西,喜歡下台與同學互動,所以最好不用開電腦做自己的事。
王老師常舉自己在台灣跑野外的經驗,不過大家不一定有共鳴,想知道那些點在哪建議先看阿山老師的台灣地質概論。
宋老師的ppt超級多頁,考前不一定要硬幹完,翻過去看到不認識的專有名詞抄下來找定義即可。
Ψ 總結
雖然野地可說是暑地的前哨戰,但筆者礙於修課安排先修暑地才回頭補野地。
可以在此課程中得到野外技巧與知識,更多的是野外實察的經驗(併修之野外實習)。
這門課對筆者來說是這一年在共筆海中少有的窗,如果對地質有愛的話,這門課可以修的頗開心。
如果沒有,上課ppt讀完咬著牙也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