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9-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詹魁元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通識課 (領導學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W1課程介紹+設計思考概論
W2主題演講:燦爛時光 廖雲章
W3 主題演講:Teach For Taiwan 杜瀛
W4主題演講:黑暗對話 楊聖弘
W5各組專案題目報告
W6行動方案規劃
W7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ritical Thinking (Oskaar Wu)
W8調整行動方案
W9第一次進度報告
W10場域實踐 I
W11修正行動方案
W12場域實踐 II
W13第二次進度報告
W14場域實踐 III
W15行動成果評估
W16小組反思
W17期末成果發表
D-day成果展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想修甜涼通識的人★★
想自己設計研究、設計活動的人 ★★★★
不想待在教室聽課的人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無,有上課時會有投影片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基本上詹老師講課的機會不多,也不需要很多先備知識,但社科院的學生會比理學院的學生更得心應手
前幾次上課會請一些(這學期4個)在專業領域從事多年的老師、社會工作者講述他們的經驗
之後會請我們選擇一個想研究的群體,並依照志願分類為各小組
這學期有新二代、移工、偏鄉、身心障礙四個主題供選擇
之後會讓我們就此主題訂出一個想要研究的方向,並設計研究計畫,通常需要到公共空間去實踐,並且需要做很多的功課、訪問許多相關人士。
做這個課程的報告和研究除了上課時間之外,需要投入很多課外時間和組員一起討論,而且需要有想像力和創意。所以如果遇到雷組員會很累。
此外這門課有很多討論、報告的機會,如果是比較怕生的人會比較有挑戰性。
總而言之,這門課和大部分其他通識課都不太一樣,需要想像力、很多很多的溝通,還要對社會議題感興趣。
對一個理科生來說,稍嫌吃力但還算有成就感。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只要有依照他給的進度表準時趕好報告進度,然後很幸運遇到還蠻carry的組員,期末拿B以上應該不是問題。
本人遇到的組員超級厲害,然後報告有放我們去訪問、實地調查的結果跟數據,總成績拿A。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沒有期中期末考,除了報告進度會被助教盯之外沒有其他作業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老師、助教人都很好,上課幾乎不點名。
自己非社科院、法學院出身,覺得剛開始在閱讀文本、了解議題的過程中有點吃力,但後來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就覺得其實先備知識並不需要很多,只要有時間去慢慢理解即可。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會發授權碼,自己是跟著一坨人加簽上的,基本上去的人都一併加簽
Ψ 總結 基本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累積自己的經驗也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但相較之下也需要占掉很多自己的時間,選下去前務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