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10-1 張志中 分析導論一

作者: alan23273850   2022-02-10 01:58:46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限用轉貼 PTT 連結之方式,也就是必須保留原出處。
哪一學年度修課:110-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數學系 張志中老師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數學系大二必修、經濟系所選修 (聽說有擔任其他科目助教的經濟系所菸酒生選修)
δ 課程大概內容
Chapter 1. The Real and Complex Number Systems
Chapter 2. Basic Topology
Chapter 3. Numerical Sequences and Series
Chapter 4. Continuity
Chapter 5. Differentiation
Chapter 6. The Riemann-Stieltjes Integral
Chapter 7. Sequences and Series of Functions
(這學期講到 Theorem 7.17,原本以為只會講到第六章而已,但進度偏快我喜歡 ♡♡♡)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n, as n goes to infinity.
(我這學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注在這門課上了,包括大部分的休息時間,以及此時此刻,
不知道為何,剛好這個年紀就突然對分析很感興趣很想弄懂。)
想以 Rudin 作為教材基底 ★★★★★
個人認為 Rudin 的字很少,重點很容易就呈現出來,而且是經典用書,很適合自己讀完後
在空白處加個心得隨筆,對我這種有輕微文字閱讀障礙的人來說 Rudin 還蠻棒 der。
如果開放旁聽 ★★★★★★★★★★★★★★★★★★★★★★★★★★★★★★★★★
(這個我之後會提,還蠻有趣的 XD 本人沒有修課但還是有和某位修課同學一同努力)
如果想要花超級多時間寫作業,或藉由作業內容抓課程重點,當然都是滿天星 ★★★★★
老師出的作業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每一題後面會提示希望同學弄懂什麼觀念,如果 Rudin
和 Apostol 題目相同的話會一併列出題號,內容設計有些也有許多巧思,全部作完瞭解
透徹,功力一定 UP UP,由此可見老師的用心良苦。(但是真的蠻花時間的,有時候要斟酌
一下,像我沒修課的話可能只寫下 key idea 就好,不要求 formal writing,或者是跳過
一些較無代表性的題目等等。我打算下學期再也不要花這麼多時間在作業上了XD)
相反地,如同前一篇心得文 #1Xxe64L7 所提到,想要手把手教學,或者是主張輕鬆學習的
同學,可能就比較適合修習其他老師所開的課程。總之,我主觀認為以一位正常大二同學
來說應該算是偏重。
(我不喜歡稱之為評價文,因為老師備課很辛苦,身為一個學生,或者說,知識的既得利益
者,沒有資格去「評價」教授準備的課程,我們自己都沒辦法每週四個小時站在台上侃侃
而談了,又怎麼能用高標準檢視他人是否達到自己的要求呢。)
甜度的部分,因為我沒修課,這部分無法提供意見,或者是等有修課的同學提供想法。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1. Textbook:
W. 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3rd edition, McGraw-Hill, 1976.
東華書局代理,電話:2311-4027
2. Reference:
* T. M. Apostol: Mathematical analysis.
* Understanding Analysis by S. Abbott. 2nd edition, Springer, 2015.
上課內容以 1 為主軸,遇到需要補充的部分 (例如 Rudin 證明不夠好懂?) 或作業取材
就會用到 2。這三本書網路上都找得到友善數位版,而且不難找。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 正課部分:
前三週疫情期間看概要影片,解禁之後在 11/09 之前只上星期二的實體課,之後才全面
復課。實體課就是採典型數學系的板書授課風格,如同 #1NiSlEK_ 這篇 104 年的心得文
所說:老師的板書是自洽的,內容就大概依照 Rudin 的順序,當 Rudin 的證明方法比較
難懂時會換比較好理解的證明手段。另外一位也修過志中老師 104 年分導的林同學也說,
當 Rudin 書上的定理證明比較迂迴的時候,老師一講我 (他) 就懂了。仔細觀察會發現,
雖然老師比較資深,但寫板書的手速其實蠻快的,比我在 GoodNotes 上寫字還要快 XD
至於我自己上課是屬於那種比較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所以通常是同時搭著課本一起看,那
回去複習的時候再參考我這學期 collaborator (以下簡稱王同學,a.k.a. 台大交流版上
曾經發文詢問加簽事宜的學分孤兒) 放在 GoodNotes 上的筆記,他的筆記真的很整齊 ♡
♡♡
* 助教課部分:
這學期有三個班,這門課好像統稱它為習題課吧,因為重點還是放在講解作業題目上面。
前三週採 Google Meet 授課,解禁後採實體授課,然後這邊就要稍微解釋一下前面提到的
如果開放旁聽就 ★★★★★★★★★★★★★★★★★★★★★★★★★ 是什麼意思。
首先呢,這門課其實是不開放旁聽的,所以課程網站權限僅在前三週對外開放,解禁後就
僅限修課同學觀看,我就趁這段期間跟著練習網站上面的作業題目,然後用自己的 Google
account 默默地跟著其中一個班,這個時候助教應該發現有個旁聽仔沒修課結果也跟著練,
等到解禁之後我就硬著頭皮寄信跟我所 follow 的助教詢問說可不可以註冊習題課的座位,
助教還很貼心地幫我問了老師可不可以聽實體課,結果老師說不行,所以在期中考之前我
都只有參加習題課還有王同學提供的作業題目以及上課資訊,等到期中之後才正式地看到
老師本人還有參與正課。
(這一段主要是想提助教超級貼心 ♡♡♡這件事,如果是我回覆我自己的信可能不會考慮
到這麼多細節,這門課的助教讓我知道,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就習題課本身而言,大體上應該就是同學講解作業 → 助教幫忙 debug → 助教提示重點
或另解,這樣子的循環,可能順便作一下課外補充。這部分就隨助教而異。我也不喜歡學
人家說,助教課可以試聽去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班級,因為提供服務的學長姊很辛苦還要
被選擇,好像哪裡怪怪的。
回歸正題,老實說因為我本身已經不在學齡 (18-22) 階段,導致實體習題課時就會有一點
小小的彆扭,畢竟沒辦法如同疫情期間用 Google Meet 上課時,在螢幕背後當一位剛透過
特殊選材管道入學的抬大樹學系暖心大一學妹,不過儘管如此我仍然獲益良多,如果真的
要用一句話來認真概括,那就是助教們在我的心目中都是我嚮往成為楷模的學長姊,而在
這門課的範圍內,就比較偏向是大家長的角色。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20% 作業
10% 習題課講解
35% 期中
35% 期末
(以上拷貝自前一篇心得文 #1Xxe64L7,但我沒修課,對這個部分就比較不 sensitive。)
根據修課同學經驗,原始分數 → 60- 會被調成 C+,我猜只要五十分以上就有機會通過。
(Please notice that my writing will often be in a limit fashion in order to fit
the style of this course.)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作業的部分,就是除了期中期末考週之外每週出,隔週一晚上十點繳交,除了接近期中的
HW8 一次爆量給了大家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完成。範本可以看我在文末附的連結 (因為某些
原因我 HW1 和 HW10 沒有完成)。這學期好像還規定要用 Latex 打成 pdf,聽起來就很花
時間。
每一份都有分成 Exercise: 自行演練,毋須繳交 和 Homework: 需要繳交 兩部分,但是
因為光 Homework 的部分就已經吃不消了,根本無暇顧及 Exercise,我記得有一次助教
還有提醒同學要看 squeeze theorem 和 limit comparison theorem。
這邊順便提一下攻略的部分,每一題作業因為都是經典名題,通常網路上都找得到答案,
既然如此那有系統的找法就很重要。
* Rudin 可以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0223891488/search/?q=Rudin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5vOGJ2Ica2zzlkyXkDglRdeskwJFuHhU/view
* Apostol 可以參考:
https://www.csie.ntu.edu.tw/~b89089/solution.html
兩個連結都是同一位大佬維護的。因為 Rudin 有更新過 (原本的錯誤率很高,更新之後的
正確率提高許多,現在幾乎是完全可信),所以這邊放新的連結。
再不滿意的話就把 (書名 + 題號) 或 (題目內容) 拿去餵狗 (Google),StackExchange
會給你很滿意的答案,但是要認真找,萬一找到不好理解的會很吃時間而且沒幫助,經過
這門課之後搜尋解答/文章的功力會大增。(有個現象很神奇,期末結束到我打心得文這段
期間我把學期中寫得很爛的作業題目重新檢討,發現幾乎都有更好的解法出現,很多還都
是自己忽然發現,咦?這題明明可以這樣解,怎麼我當初都沒發現,這樣。這顯示了數學
確實需要時間消化,而且新學期都還沒開始就已經有效果了。)
這學期沒有小考。(聽說下學期會有?)
期中考範圍 Chapter 2 - 3,期末考範圍 Chapter 4 - 6。題目我都有大致看過,除少數
一兩題魔王題之外,其他大概都知道解法,整體而言難度個人認為中間再往上偏一點點點
(偶有課外、需要動腦),複習的時候如果重點抓得很對 (?) 的話應該還是能考得不錯,
只是抓重點也很吃經驗,而且老師常出上課有補充但課本沒有的東西 (例如 sequentially
compact ==> compact 的證明、推廣分部積分 ==> 推廣 Dirichlet's Test 的證明等),
這樣應該就知道下學期的期考要怎麼準備了吧。
p.s. 這一兩週內如果我有空的話會把期考的題目+自己的參考作法貼到考古題版,期中考
優先。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好,然後這部分才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頭戲。前一篇心得文 #1Xxe64L7 有人說缺乏手把手的
教學,也有人說數學課要在課堂上弄懂很困難,絕大多數還是要靠自己唸,衝著這些留言
我把這學期習得的課程精要放在這一區,基本上就是名詞解釋,定理統整,證明技巧,和
老師派的作業連結起來,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消化,一章一章的循環,把整個課程走過一遍.
作者: pttnowash (不用洗)   2022-02-10 08:56:00
先推以免被發現我看不懂...
作者: FXW11314 (soukai)   2022-11-27 18:45:00
119學生:我讀頂大116學生:我讀四大114學生:我讀清交113學生:我讀交清112學生:我讀學店
作者: stcr3011 (MurMur_Steven)   2022-02-10 09:32:00
推 很詳細
作者: a22735557 (哥的小辣椒)   2022-02-10 10:49:00
推 可數跟不可數我覺得修實分析後體會到的會更多
作者: alan23273850   2022-02-10 11:00:00
我先坐等有人回答文中期末考 5(b) 的疑問 XDXD我發現我 |A|<|B| 那邊有點漏寫,應該還要保證 1-1函數存在才行,不然改證明不存在 onto 也可以,然後HW2 的 Schröder–Bernstein 也很重要,有證明。
作者: wesley818 (呵呵)   2022-02-10 17:19:00
寫得太詳細了吧 推
作者: AlibabaLin (clluibl2345)   2022-02-10 17:31:00
這個必須推,太猛啦!
作者: cuteSquirrel (松鼠)   2022-02-10 18:32:00
這是上課筆記了吧 太猛
作者: Inglenook (城市苦守)   2022-02-10 19:23:00
推詳細
作者: alan23273850   2022-02-10 19:37:00
會趕在開學前發,也是希望修課仔看到能再度回憶,以收複習之效,並更利於下學期新教材的學習
作者: DamianLillar (利拉德)   2022-02-10 22:41:00
太猛了吧…
作者: unmolk (UJ)   2022-02-10 23:20:00
詳細推
作者: cal28802672 (某軒)   2022-02-11 00:26:00
鬼……
作者: alan23273850   2022-02-11 09:50:00
這篇文也順便凸顯出了學術寫作中 abstract 的重要性我知道這篇文章還有許多地方要加強,但只要abstract寫得好,就能把正文內容無阻礙地推銷出去。
作者: Kyouverymuch (Strike3call)   2022-02-11 09:52:00
唸了六年第一次看到這麼詳細的評價文
作者: yi0513 (Yi)   2022-02-11 13:54:00
好奇這篇幾p幣
作者: alan23273850   2022-02-11 14:32:00
有人提到重點了,因為我都是多次讀寫到暫存區,而且平常編輯都是在 test 板上,忘記最後一次 shift 到這裡來,所以 P 幣極少,真的蠻可惜的另外 Rudin 好像有官方解答 網路上也找得到就不貼了期中考也貼到考古題板囉,希望有緣人幫我驗證自己的作法對不對。
作者: oncemore (超級喜歡林瑋恩)   2022-02-13 10:03:00
這個有猛
作者: hank6797 (刺蝟)   2022-02-13 13:36:00
扯…
作者: ebokupup (帥拉)   2022-02-14 08:37:00
推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