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NTUcourse 看板 #1LtMRv1w ]
作者: rogerliu84 (丁丁是個人才) 看板: NTUcourse
標題: [評價] 103-2 田芳華 學習評量
時間: Wed Aug 26 15:12:53 2015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3-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田芳華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師資培育中心(教育方法學六選三必修)
(原課名:教育測驗與評量)
δ 課程大概內容
課程介紹與導論
測驗評量的意義與趨勢
評量與教學目標的聯結
測驗編製與題型、試題實例與評析(作業一)[期中考週前後]
他山之石:其他國家試題
(中國、日本、歐美、PISA等)
實作評量、學習單、卷宗評量、情意評量(作業二、作業三)
信度與效度、常模、百分等級、標準分數;評分規準
小組報告與總結(作業四)
(本學期課程實地學習時數:2小時,政大附中數學科賴政泓老師)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3.5
課程內容相當實用,補充資料價值高;不過上課有點冗,作業亦有份量。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無(投影片與補充資料上傳至CEIBA)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課堂中主要由老師搭配投影片講授。投影片內容即為補充資料的精華摘要。
講解中會穿插一些討論問題或是活動,例如對於某些教育/評量現象的反思、
介紹各試題類型時會由各組(科)實際使用小黑板設計試題、討論各國試題的
優缺點……等等。
老師講課的聲音偏小,內容有時稍嫌冗長。偏偏教室的麥克風音量也不夠
大,使得老師講課和學生聽課都有點困難。「他山之石」單元討論各國試題時,
速度有點慢,進度會嚴重落後,因此後面的幾個主題多是用趕課的方式帶過的。
該單元也使用Zuvio 平台進行線上討論與投票;但是由於技術問題,私以為還
是直接討論比較有效率。
上課時可以攜帶筆電,不過必須自律,以瀏覽課程相關資料,如上課PPT、
國外試題PDF 檔等為主。老師希望修課的同學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訓練應答
與膽量。多發言可以增加平常成績和老師的印象分數,除了回答問題以外,有
時候還有一些加碼演出的機會,可以把握(e.g.唱李叔同的〈送別〉)。
學期間有一次觀課實地學習,須自行在目的地政大附中集合點名。觀摩的
對象是賴政泓老師(數學科),連觀課生都有相當強烈的參與感,教學方法也
有別於傳統的數學課,令人耳目一新。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一、平時表現 25%
二、作業 75% (一) 試題評析 20% (小組)
(二) 成績單的綜合評語 15% (小組)
(三) 批改週記或聯絡簿 15% (個人)
(四) 測驗編製 25% (小組)
*觀課心得 ??%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作業一:試題評析(A/B/C三選一)
各小組分析指定試題,繳交書面報告(含電子與書面)並進行口頭報告
(報告時間為 [組員人數 * 5] 分鐘)。
選擇A/B - 比較試題:
A 臺灣國中教育會考 vs. 中國中考 (北京或上海優先)
B 臺灣學測or指考 vs. 中國高考 (北京或上海優先)
- 就主修科目或領域比較該科最新年度試題,報告內容如下:
(1) 兩份試題題型與內容特色
(2) 分析優缺點
(3) 各選擇兩個最理想與最不理想的題目,提出改進建議,並
寫出修改後之完整題目
- 注意事項:(1) 中國試題優先自北京/上海卷擇一
(2) 分析最新年度試題
(3) 嘗試將試題與課綱能力指標連結
選擇C - [職校類科] 分析統測或學校期末考等較大型考試:
(1) 各找出三個最理想與最不理想試題,並說明理由
(2) 試圖修正改進
作業二:成績單的綜合評語
各小組訪問2位現職的國高中/職導師,內容包含:
(1) 如何觀察學生日常生活言行,進而撰寫學期成績單的綜合評語
(2) 至少5個學生個案的評語範例(注意隱私)
(3) 導師撰寫學生評語時應注意的事項與相關經驗分享
(4) 兩位導師在上述三項中的異同
作業三:批改週記或聯絡簿(個人)
蒐集實際的國高中/職聯絡簿或週記一份(至少一篇,不可拿自己的),
取得當事師生同意並匿名處理,分析:
(1) 學生對象與事件性質
(2) 教師批閱內容的優缺點
(3) 若自己是導師,會如何批閱?寫出具體批閱內容與理由
作業四:測驗編製(A/B二選一)
A 擬定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入學考試試題,自選高中/職入學或大學入學。
B [非基測/學測/指考涵蓋的科目,如職業類科或藝能科]
編製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大型考試試題,如統測、期末考、證照考試等。
試題類型與測驗型態不拘。以自己的專業類科為主。內容包含:
(1) 實際編製的試題
(2) 分析:測驗對象、
試題與課程目標、課程綱要或欲測能力指標的關聯
認知領域目標層次、試題特色、其他
須繳交書面報告與電子檔,並進行口頭報告。
(每組報告時間為 [組員人數 * 5] 分鐘)
(OS:若有餘裕,可以試著調校製卷排版上的細節。乾淨、整齊、精準的
排版,可以使試題看起來更專業,提升形象。)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出席:實地學習時有點名,其他時候忘了是否點名。
不過口頭報告或交作業時記得出席啊。
基礎:本課程為教育方法學課程群組,沒有擋修規定。
不過老師會建議學生稍微具備教育、教學、課程等方面的常識。
(建議先修一些教程課程,如教概等;但不強制也影響不大)
加簽:教育學程課程,第3類加選。非師資生最多限7人。
Ψ 總結
課堂中介紹理論與分析型態,小冗;課後作業則是理念與實作並重,略操。
但是可以從學習過程中得到一些難忘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