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ㄉ]段宜康對於謝碩元同學的幾點聲明

作者: tastewisdom (艾文方思基)   2011-11-02 15:21:36
這次社課講到一個以前不曾深入思考過的問題:文化為什麼可以介入、干預社會?以前寫
過一篇討論交工樂隊的社會批判性的報告,那時候對於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參與社會運
動,只單純地覺得這是件好事,似乎沒必要再去思考為什麼它可以這麼做、正當性在哪裡
。而雞哥大大的社課開啟了比較多的思考空間。
文化是一種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彼此協商、溝通仰賴的一套系統,因此思考社會或政
治問題的時候,必然不能繞過這塊。我後來想到,人們習以為常的政治參與形式,或許也
必須借用某些文化概念,才能讓人們有互動的可能,比如說現代民主思想中的公共討論是
源於中古歐洲的城市廣場,而民主制度移植到非歐洲的社會,因為缺乏了這種傳統,所以
不能像歐洲那麼有效地運作。而遊行抗爭的場合,或許組織者也必須動員某些群眾習慣的
文化符碼,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政治行動。不過這部份我很缺乏實際的觀察,所以沒有甚
麼想法。
另外,我想針對雞哥提的一個說法回應,也就是「先有文化的東西跑出來,才接著跟來政
治的」。在社課中,這主要是由台灣的例子解釋而得來的結論。我的想法是,或許這可以
考慮到台灣的政治環境。因為在戒嚴時期,政府對於異議思想或政治活動的打壓,所以對
於政治環境仍保有批判性、並且敢於表達的人大多是知識份子,而且多半棲身於政府箝制
較鬆的藝文圈(相較於學院或政府機構)。我想,那個時期的異議思想,多半以文學藝術
的形式呈現,可能與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文化不一定會走在政治的前頭,如果以辛亥
革命和五四運動的關係來看,政治還是走在文化前面的。
我覺得,文化與政治之間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複雜關係,並不如某些人所宣稱的「文化
歸文化、政治歸政治」那樣截然二分。而近年來的社會運動逐漸與一些文化行動結合,我
覺得這是很好的。文化行動是一種貼近生活、甚至就是生活的語言,相較於概念化的、冰
冷的政治分析的語言(當然這也是社會運動不可缺乏的一部份),更能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像我自己就是聽了交工樂隊的歌,轉而對異議、批判的知識產生興趣。誠如張鐵志大大
所說的,「一本寫得多好的小冊子,也不會被讀超過一遍;一首寫得很好的歌,卻可以被
傳誦千萬遍。」(雖然我把共產黨宣言讀了好幾十遍,不過這句話在多數時候還是堪用的
作者: iwillrockyou (寧夏)   2011-11-02 16:13:00
ㄍㄍㄐ有後了...這個排版...lad學長也快點po上來吧!明天就要社課溜^_<
作者: xl3c04 (push a car)   2011-11-02 16:16:00
有點慘不忍賭的排版
作者: travisbarker (我媽把頂級香蕉壽司丟掉)   2011-11-02 16:46:00
為什麼這樣的排版還可以在民進黨生存?
作者: iwillrockyou (寧夏)   2011-11-02 16:47:00
XDDDDD
作者: lad56 (LAD)   2011-11-02 16:48:00
可以理解為什麼新潮流都被排擠了
作者: Chhtaiwan (Chhtaiwan,Circ25th)   2011-11-02 17:54:00
一篇寫得多好的小文章,也不會被讀超過一遍;一篇排得很好的文,卻可以被轉錄千萬遍。不錯耶ㄎㄎ
作者: tastewisdom (艾文方思基)   2011-11-02 19:22:00
那我刪掉好了 重發一篇
作者: Chhtaiwan (Chhtaiwan,Circ25th)   2011-11-02 21:41:00
大寫E修文就好了啦 XDDDDDDD
作者: fantanty (慶豐)   2011-11-02 22:31:00
推推 我要看交工的文章薛薛泥~
作者: lad56 (LAD)   2011-11-03 03:55:00
傲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