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閱讀圖文網誌版:
http://lach320.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7.html
新芽時期已經來到小學時代,裡面有許多小故事、具體的案例,
不管是否為有這歲數孩子的爸媽閱讀,都可看到許多棘手問題
的溫暖解釋,好像也看見小時候的自己般,同樣被撫慰了。
先截取書中片段:
(請見網誌圖)
其中有些問題其實是不分年齡層的,或許可以先思考一下,如
果是您遇到這些問題,覺得應當怎麼處理比較好?如果是河合
聿雄老師又會怎麼回答呢?
像其中第四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想養寵物?」當看到這個問
題時,我心裡第一時間的答案其實很淺薄狹隘,大致上就是:
「小孩子挑選的寵物大多是很可愛的,看了心情會很放鬆,且
人類原就喜歡觸摸毛茸茸的動物,加上孩子比較純真,還能與
動物交流得很順暢,所以終究是一種放鬆、安心的感覺吧。」
仔細看就發現這答案真是預設在我從小就與貓狗相處的世界中,
應該不是如此,即便聽起來很大眾,但是仔細想想,也聽過孩
子(幻)想養鱷魚、恐龍之類的無毛寵物吧!
所以我假想,如果是河合聿雄老師的回答會是什麼呢?應該是
這樣吧:「小孩想透過照顧寵物來增強『我長夠大,已經可以
照顧別人了』的信心。」這答案聽起來好像有沾到邊,但是事
實證明,小孩的寵物永遠會變成小孩的陪玩還有媽媽「必須」
照顧的孩子,所以這樣想的話感覺也很虛弱,後來仔細一看,
發現河合老師的答案超可愛,請看:
(請見網誌圖)
在「所謂『個性』、『活出個性』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一篇
當中,闡述的是父母若對於「活出自我」抱著敷衍、愧疚或遲
疑,無意中也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猶豫不決,
甚至父母也會因為無法活出自己,而同樣活在大眾的標準當中,
只希望孩子完成可預期、可被量化的明確事物,間接摧毀孩子
的個性。
這篇有個小故事是這樣的:「作家田邊聖子在《孩子和罪惡》
一書中提到,自己還是學生時曾遭受順手牽羊的衝動所苦,每
次去舊書店,都會有順手牽羊的衝動,而且往往是在身上有錢
的時候。由此可見,她之所以想偷竊,並非基於經濟上的理由。
根據田邊女士的說法,這股衝動一直到她開始寫作,才頓時消
失不見。也就是說,在尚未把自己內心的某種感覺抒發出來以
前,她的情緒都很亢奮,總是想把外在的某些東西納入自己心
中,因而轉化為這股順手牽羊的衝動。」
無論何種原因,無法活出自身個性、天賦的人必定埋藏許多痛
苦,這些糾結不僅造成情緒壓迫,也可能日積月累形成身心症,
或實質病變(可參考《身心合一》)。
曾接過一位個案,深受常年腿痠的困擾而常因此無法安穩入睡,
在進行SRT後,發現核心原因是無法邁開腳步活出靈魂本我以及
一些週邊的私人因素,找到原因後透過高我直接清理釋放,此
後不再有腿痠狀況出現,這與田邊聖子是很類似的原因,只是
引發的結果不同。
在自我療癒的道途上,重點只有:「該如何在生活中時刻活出
靈魂本心?」
寫到這邊讓我想到,在《生死學十四講》一書當中有這麼一段:
「療癒的意思就是,發現原初的本心,重新返回它。每一個人都
要走療癒的過程,因為到最後,你還是要回到宇宙的母體,放棄
你的心智,但心智並不是你譴責的對象。在生死學裡,我們談的
是,不要仰仗現在的心智,以免因過度發展心智而使自己受一輩
子的苦。反之,我們應該透過靈性空間的觀點,觀照你在人世間
所有的作為。如果這個命題成立,我們就要開始學習療癒之道。
療癒之道不是一種治療,而是慢慢懂得透過靈性空間,恢復你的
本心或原初的狀態。療癒指的是歸返原初的狀態,這原初性並不
是嬰兒狀態,而是發(現)(本)心,如惻隱之心。這些原初心
靈不具備太多的智能,反而如同大海一般潮湧,就像颱風天站在
海邊觀浪,只見大浪湧上、吼聲四起,一切直接領受,不需經過
思考。當原初狀態來臨,我們會感受到靈性空間:乾淨、純粹、
簡單、神聖。」
人容易被心智囿限而無法看清自己原本的樣子,但如果能試著「
不做預期」地嘗試,終能活出個性,更靠近己身樣貌。
待續
延伸閱讀: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一)有樹木的風景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二)幼年時期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三)新芽時期:小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