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續在看一些療癒和自我成長的書,
跟大家哈拉一下最近的小小心得~如下:
阿瑪斯<鑽石途徑>系列
廖閱鵬的催眠聖經
Browne<細胞記憶>
Kornfield<狂喜之後>
Gilligan<愛與生存的勇氣>
Barrett<細胞的靈性療癒>
從很多書摘中持續反省了許多,跟著文字也療癒自我,
有時看著看著,
又再次去感受自己身體內不同部位裡的創傷記憶,
舉例分享,有一個方法,
是靜下來,摸著自己的病灶處,問自己:
「這裡的不舒服,是幾歲時造成的?」
感受一下,自己的潛意識,會有直覺帶領我們去看到這裡的身體細胞記憶,
於是我意識到我背上胸椎疼痛的地方,
有著我在10歲左右,累積很多受到母親毒打和咒罵的記憶,
接下來,我作為一個充滿愛的大人,去擁抱內在小孩的這部份創傷,
也祝福這些被打畫面裡面的所有人事物與印象。
很明顯,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會隨著我重複、持續的面對與祝福而減輕,
而這些細胞記憶的靈魂傷口,
也不是簡單一次、兩次的回溯和釋放就可以解決的。
更多時候累積的不只是這一輩子,某一個單一事件,單一人物造成,
而是好幾輩子,我們那個部位都持續因為類似的模式而受傷著。
無論是談話性的心理治療,催眠治療,
或是有靈媒或靈氣治療者,協助讀取你的靈魂或身體,
道理都差不多,
就是把受傷的地方,受傷的記憶,受傷的想法,一個個挖出來,
讓意識層面可以勇敢的去直接面對,
進而選擇無條件的接受、祝福與釋放,
而給予祝福的能量方式,除了療癒師本身充滿愛的震動,自己的釋放,
不外乎就是靠上帝、天使、神明、高靈、光、水晶能量、香、聲音等等,
總之就是讓我們的心可以再次打開地去感受更和諧能量,
可以讓我們重新接回溫暖、愛、平靜等等的感受。
此外,最近我也持續更深的感受到,所謂的成長,
不是要努力地讓自己成為某個「沒有問題的人」,
無關乎什麼讓自己「變好」的問題,讓自己開悟不開悟,
光與愛,一起揚昇、上十字架,承受什麼什麼之類的議題。
成長很簡單,就是覺察內在狀態而已,
去發現、承認自己靈魂從久遠過去以來到現在的各種「狀況」,
這在靜心、白日夢、自由聯想、催眠回溯、作夢、靈氣等等方法
都可以得知自己的狀態,
更深層的去覺察到關於自我的片段片段認知感受,
然後就是直接去面對、接納、祝福,這樣而已。
其實沒什麼大道理,但是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條路,
因為這條路要非常誠實、勇敢,這條路也很緩慢,
常常我們不曉得哪個靈魂創傷記憶又在哪種狀態底下蹦的一聲跑出來了。
但重點很單純,就是真誠地面對自我,保持中庸的覺知,
仔細的感受與觀察內在狀態,
清楚知道自己的念頭跑出什麼、感受到什麼、身體又發生了什麼改變,
然而注意,
不陷入任何情緒,
不否定批判,
不主動思考(常常一推理就又陷入另外一種框架),
也不期待,不渴望。
而療癒的重點,就是自我的接納與祝福,
簡單來講,就是自然而然,
不用誰告訴我們什麼比較好,什麼才是對的,
此時的心是什麼,就看什麼,
然後自己看到了各種狀態與面相,如果我們看得夠清楚,夠清醒透徹,
夠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習性是什麼,
回到生活中,就也會自然而然的,在每一個當下,
盡可能的作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而選擇了,也就自然的面對,
因為選擇的重點不在於做什麼,或對與錯,而在於能否清楚明白,
每個選擇當下心的狀態,是否清明,
唯一的努力,大概就是練習持續的清明觀看,
而這個努力到後來也不用刻意,自然會變成一種植入性的習慣,
大概這樣,後面的境界就不談了。
(一般人能在生活中,持續保持一定的平靜觀照當下,就已經非常不起了。)
然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書摘段落:
【談無條件的面對與接納自我】
了解自己的感情,意味著去接受它們--並且做到恰到好處。
我們不須改變自己的感覺--感覺本身千變萬化。
我們也不必改變自己的性格,不論我們的性格是傾向於直覺或思辯,
是樂觀進取或憂鬱消極,還是維持原貌。我們認知的程度和
視野可能更深廣遼闊,但我們的性情和個性仍大致保持不變。
有位佛教老師說,他原以為開悟會帶人某種「個人的轉換」,
後來卻驚訝發現,實際上它是種「非個人的轉換」,
這種轉化主要是心靈的開啟,而非性格的轉變。......
情感上的覺知,就不在於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我們可能天生個性就是內向或外向、隨和或不耐煩的人。
宗薩欽哲仁波切曾說過:「有時候偉大的上師不見得就是個偉大的人。
他可能脾氣暴躁,極難相處或要求太嚴苛。」......
人類的性格有貪欲、嫌惡、迷惑等不同型態。
但藉由覺醒的心靈表達出對美善、清明、寬闊的熱愛,
我們原本粗鈍的性格就變得更細緻。
from 《狂喜之後》Jack Korn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