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1007第二堂社課筆記

作者: stu60912 (Treak)   2011-10-11 18:13:43
2011/10/07 第二堂社課筆記
內容:腹式呼吸複習 + 唱歌技巧簡介複習 + 共鳴理論介紹及實作 + 修歌
上半堂: 陳思涵 老師
下半堂: 各家長帶開自我介紹
一、上週社課:腹式呼吸複習
a. 唱歌前,先確保有「對的呼吸」及「對的吐氣」方式。
b. 唱歌之前「拉身體筋」方式:(★暖身方式★)
後腳跟與肩膀同寬 → 重心前傾 → 肩膀要與腳跟水平,無高低肩
→ 頭開始低下,往下延伸手至地上 → 至極限後,雙手擺動
※ 只是要暖身,所以也可以在開唱前做些快跑、球類運動(例如籃球)
c. 唱歌之前「拉嘴巴」方式:(★開嗓方式★)
步驟一: 彈唇 → 若無法持續彈,可以先壓扁,塞食指後嘴唇再彈 → 配音階
(以上持續約2分鐘)
※ 彈唇:將嘴巴閉上,嘴唇微微施力閉合→從唇縫吹出氣流,然後發聲
(此時嘴唇會連續彈動,發出類似快且連續的「嘟」的聲音
,聲音高低以舒服為主的中音,不需跟樂器一起練,重點是
嘴唇不要閉太緊,但也不要完全不出力)
步驟二: 發出MA音 → 跑音階
步驟三: 先唱一些「音域不高」的簡單的歌(eg. 兩隻老虎、小星星),直到
確定自己平常能唱到的高音和低音都能正常唱出來即可
d. 進行腹式呼吸時,最重要的是「胸腔與肩膀不上抬」
e. 丹田在肚臍下方三根手指的位置,它是塊肌肉,當你腹式呼吸「吐氣」時,
丹田要很硬(即是上週所講的「定」),120%的硬,但是身體其他部位此時要很鬆
※ 丹田不能呼吸,但是它能「支持」你的聲帶使其對抗穿過聲帶的氣流!
至於為什麼不是使用喉嚨旁邊的肌肉來支撐呢(胸式呼吸)?
因為這樣反而會讓聲帶旁邊的肌肉被拉緊,導致聲帶無法靈活振動
f. 練習腹式呼吸時,要確保「嘶」的時間能夠超過15秒
二、上週社課:唱歌技巧簡介複習
a. 唱歌金字塔,越下層的越重要喔!
技巧
共 鳴
呼吸控制
b. 注意呼吸時,高音跟低音氣的控制量必須設法控制在 50% 50%
(目的:確保唱歌時不會低音跟高音音量落差太大、低音下不去、高音破音)
c. 唱歌要有:
「控制力」→ 身體肌肉的控制(腹式呼吸)、氣量的控制、音準拍點的控制
「想像力」→ 共鳴的方向(前後左右上下)、氣的線條走向(尾音、歌曲流暢度)
※真音的線條往前,假音的線條往後,以製造空間感
三、共鳴理論
a. 共鳴的體驗:
把手放在「胸口」,發出低音「啊」,體驗是否有振動
把手放在「鼻子」,發出高音「恩」,體驗是否有振動
→ 身體只要有「骨頭間為空腔的空間」的地方都能產生共鳴
而用對好的共鳴,可以讓你唱出「有深度」的聲音
b. 關於任何共鳴的理論,請參考威宇老師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willyhouston/13438879
http://www.wretch.cc/blog/willyhouston/13488408
c. 社長補充:
基本上一般唱歌時會常混到的腔總共有5個(口腔因為沒有混,所以不算在內):
1. 鼻腔(實為中鼻道的共鳴)
特色:適合唱高音,音色會偏細,但不見得帶有鼻音
應用:坊間華語歌手有90%都是在練鼻腔,即「在使用鼻腔的前提下練技巧」
2. 咽腔(咽股管的共鳴)
特色:適合唱高音,音色偏厚,高亢,共鳴若跑到太下面,會變成「壓喉」
應用:信樂團、楊培安
3. 頭腔(實為上鼻道的共鳴,只是人體會感到『額頭』在震)
特色:適合唱高音,音色渾厚,咬字較困難
應用:聲樂家、合唱團,流行音樂僅練強假音(或稱半假音)時才常運用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