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辦亞運?光足球就沒指望
2010-09-01 中國時報 【本文作者林德嘉博士為前體委會副主委、師大教授與中華足協祕
書長/吳育光整理】
台北縣市搶搭廣州亞運熱亦欲聯合申辦亞運,消息傳來,驚憂取代欣喜,我擔心這
張支票難以兌現,地方官會知難而退。
要申辦亞運,單是足球一項就過不了關。以杜哈、廣州亞運為例,主球場8座,練
習場16座;反觀台灣唯一符合標準的中山足球場自拆除改建花博館後,已無一座場館符合
FIFA標準。
FIFA足球場規格需68x105公尺,新蓋的台北田徑場66x105公尺,高雄國家體育館
67x105公尺,板橋田徑場內橢圍形長度只測到94公尺。若在角球區加1塊人造草墊,高雄
體育場勉可使用,惟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而距主場館30到50分鐘車程內的16座封閉性練
習場,又該到哪尋找呢?
國內一向漠視足球,所有田徑場設計從未考慮到足球使用需求。要在各式規格大小
的橢圓形田徑場中拉出長方形的足球場,湊足長度,寬度就不夠;配合了寬度,長度又縮
水。台灣3.6萬平方公里土地有上千所學校田徑場,竟畫不出1個標準足球場。
尤其遺憾的是,台灣男足從1966年後就未參加過亞運,理由是「成績不好」。亞運
、東亞運足球不用打資格賽,報名就可參加,台灣足球隊卻連參賽機會都沒有,何來成績
之有?任憑說破嘴皮也沒用。
學者專家組成的訓輔小組幾乎炮口一致:「台灣足球搞不好,只因足協太無能。」
試問足協是民間團體,缺少政令支持,如何與民爭地?沒有政府奧援,扎根工作辛苦艱難
可想而知。
今年亞運足球賽共有男子35隊、女子12隊參加,台灣沒參加,台灣男足甚至已缺席
近半個世紀;一項世界最多人口的運動,在台灣已變得像風中殘燭。
台北縣市要聯合申辦亞運,我心中雖期望真能實現,卻又不免為信誓旦旦的地方官
憂心不已!話一出口,深怕覆水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