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為什麼各大運動賽事都在積極的增加可看性,就是跟以往那種勝負為主的體育模式截
: 然不同了,而是想辦法捧出明星,想辦法維持競技平衡,想辦法製造話題,讓大家覺得看
: 比賽好像在看電影一樣刺激,好像在看一場秀,這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請問一下冷門項目如舉重、射擊、射箭要如何"有系統性的捧出明星"
或許可能久久會出一個明星氣質出眾或是臉長的特別好看的明星運動員
但長遠來看這類運動的性質(沒有直接的競技性)幾乎不可能有穩定的明星出現
: 這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刪減預算 運動環境劣化 砸錢
: +獎金提高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不小心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這段根本莫名其妙吧,我們的財政有慘到幾面金牌的獎金支撐不住嗎
還是有人可以拿財政預算來打臉我,不然我真的不覺得獎金會多到讓體育部門刪預算
: 有些人會說,奧運金牌本來就值得幾千萬啊,的確是值得啊,但是應該不是透過政府豢養
: ,而是其自己爭取應得的商業價值與聲量賺來的,臺灣人很奇怪,時常替強者擔心能不能
: 賺得到錢,成名之後這些獎金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小case,成功的運動員可以靠一百萬種方
: 法賺錢,同時他們也沒有義務把這些錢回饋給政府,而對政府財政而言,終身月退俸造成
: 的錢坑卻會排擠到整體的運動環境。
能靠100萬種方法賺到錢的運動員基本上只有熱門項目的運動員
像曾櫟騁2012年奧運拿銅牌,她有很多代言嗎? 現在去路上問大概99%會問你她誰
冷門項目跟熱門項目賺錢的難度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 當初軍公教18%就是這樣子,臺灣政府缺乏永續理財觀念,而當時的社會也覺得他們應得
: 的,結果現在要年金改革引起軒然大波,畢竟灑錢容易收回來難啊,現在這些選手年輕氣
: 壯,你覺得給他們獎金很合理,但五十年之後呢?這些運動員變老人坐輪椅了每個月還在
: 領幾十萬的月退俸,會不會到時候又被那時候的年輕人鬥成吸血鬼?這些真的都有可能發
: 生,尤其未來各位的勞保都有可能破產了。
...看到這段我真的傻眼,奧運獎牌多少人拿18%的有多少人?
我國目前拿到奧運獎牌數目為30面,其中有些人拿不只一張,所以不到30人拿過獎牌
就算每屆都拿15面獎牌,15*25=375,100年也只會有375個人領這筆錢耶
: 運動員最不缺的就是成名之後的獎金,最需要的是默默無名時的支撐與補助,臺灣目前各
: 方面的基層運動環境都慢慢起來了,對於基層運動員也有補助與專屬訓練環境,這都是正
: 確的方向,但是還有一點就是政府必須要推行體育保險,類似勞保的概念,給自己國家隊
: 培訓選手一份保障,包括:
: 1.未能打出成績引退之後?
: 2.突然受傷生涯報銷之後?
: 3.國手生涯退休以後?
這點跟給獎金根本不互斥吧,況且要是沒有高額獎金的誘因
台灣投入冷門運動的人我覺得會少很多,畢竟他們根本不太可能會有太多的商業廣告
現在要是沒了獎金真的是白癡才會去,不過我也很好奇國外這些冷門項目選手是怎麼活的